交匯點訊 一個5G專案打出智慧製造、智慧運維“兩手好牌”,既大幅壓低成本,也收穫生產能力、運維效率“雙提升”。不久前,這個名為“基於5G+工業網際網路光伏智造智維協同創新雲平臺”的專案,在第四屆“綻放杯”5G應用徵集大賽標杆賽上捧得銅獎。近日,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走近這個專案,從生產車間、光伏電站的明顯變化中,感受“大頻寬、低時延、廣連線”的5G技術如何成為生產力。
該專案由中節能太陽能科技(鎮江)有限公司、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鎮江分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上海理想資訊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目前已建設工業網際網路、能源網際網路兩大平臺,一共規劃設計5G+智慧園區、5G+智慧運維、5G+智慧生產、5G+標識解析等4大板塊、33個5G應用場景。其中,5G+資料採集、5G+AI機器視覺、5G+產品追溯、5G+AR遠端指導、5G+智慧巡檢、5G+智慧清洗機器人等20個場景已經落地,給光伏產品製造、光伏電站運維帶來顯著變化。
在中節能太陽能科技(鎮江)有限公司,記者走進一個元件車間,看到一塊塊背板從“焊接”工序流向“疊層”工序,每當有背板“過境”,生產線上的一個工業掃碼器即刻掃碼,將有關生產資料自動傳入MES(生產管理系統)。該專案技術負責人、中節能太陽能科技(鎮江)有限公司資訊部部長李寧介紹,“掃碼過賬”使車間內的電腦減少了2/3。原來,除了機器自帶的電腦外,車間裡還要佈設數十臺電腦,由工人在電腦上將生產資料錄入MES。由於可能存在漏錄、誤錄、遲錄等情況,工人還要手工記賬,每天將“手工賬”與“電腦賬”對比,以便修正錯誤、完善資料。現在,在生產線上安裝的工業掃碼器與各系統互動,實現全程自動讀碼、自動過賬、自動扣料、自動預警並與裝置資料整合,且讀碼成功率高達99.97%。資料採集又快又準,既有利於最佳化生產管理,也保障產品可追溯。
作為電池片製造成元件的一個重要工序,“層壓”必須用高溫將玻璃、電池片、背板等材料牢牢地黏合起來。即使開了空調,層壓機臺周圍的溫度還能達到四五十攝氏度。層壓機具備自動掃碼功能後,工人們從高溫環境中解放出來。
在車間裡,由於“5G+AI機器視覺”的應用,質檢員崗位基本消失。過去,100多個平方米的區域內,幾十名質檢員睜大雙眼檢查電池片生產質量,檢測量達到70萬張/天。如今,從矽片、電池片到元件,實行全流程的人工智慧質檢。經過訓練,這裡的人工智慧已經具備發現50種問題的視覺能力。工廠僅在電池車間、元件車間出口處安排人工質檢環節,由工人再把一道關。
李寧介紹,2019年起該公司投資近6.7億元,對2011年投產的元件和電池車間進行全面技術改造,在廠區內進行5G全覆蓋,並同步打造“基於5G+工業網際網路光伏智造智維協同創新雲平臺”專案。其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去年下半年啟用,目前已接入3897臺(套)關鍵主裝置、60個工業掃碼器、12個工業AP(邊緣計算應用程式)。從一年多的實踐看,平臺採集關鍵指標8.9萬個、聯網資料4.1億條、標識量達到5300萬,使車間產能提升51%、人員減少33%,做到生產資訊全流程可追溯。
除了開展智慧製造,該專案還建設能源網際網路平臺,對光伏電站進行“集中監控、大資料分析、遠端診斷、實時維護”的智慧維護。藉助能源網際網路平臺,總部可以隨時遠端瞭解電站的發電情況,取代電站透過QQ群層層上報統計表的傳統做法。
防入侵、防火災等安全工作,對光伏電站十分重要。光伏電站往往佔地面積大,人工巡邏費時費力,難以及時發現故障點。由AGV巡檢機器人等構成的“AI+安防”系統,具備強大的環境感知能力,24小時在崗,可及時捕捉小動物入侵等安全威脅,保障裝置穩定執行。
全智慧光伏清洗機器人,可應用於地面、屋頂等光伏電站,能夠自己發電、自動行走、定時清掃,接受電站運維人員的遠端遙控、監測。
在電站發生故障時,“5G+AR遠端指導”可以讓現場工程師與遠處的專家進行語音、影片交流,提高溝通質量與效率。
智慧運維解決了電站運維中存在的巡檢週期長、故障響應慢等“痛點”。維護人員只需坐在控制中心,便可高效開展巡查工作。中節能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華東區科技主管李月悅介紹,今年該專案陸續在華東地區的28個電站使用。今年以來,這些電站的發電量已達14.08億度,相當於節約標準煤42.93萬噸、二氧化碳減排117.15萬噸、等效植樹2.33億棵。據測算,這些電站運維效率平均提升50%,年發電量提升2%-6%。
“基於5G+工業網際網路光伏智造智維協同創新雲平臺”,在第三屆“綻放杯”5G應用徵集大賽獲得優秀獎後,又在今年舉行的第四屆“綻放杯”大賽標杆賽上獲得銅獎。今年“綻放杯”首次設立標杆賽,從往屆“綻放杯”全國賽獲獎專案中選拔標杆,考察專案的實用性、商業性和社會效益,傳遞注重5G專案落地和複製推廣效果的鮮明導向。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徐冠英 文/圖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