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零售向新零售轉型如火如荼,越來越多企業開始深入探索和實踐。那麼,實現新零售究竟有哪些途徑,何為關鍵點?《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和有贊攜手展開行業觀察,力求為更多探索中的企業提供借鑑。
從會員一體化營銷到最佳化供應鏈,有家串聯前臺和後臺,應對年輕人群需求變化,全域實現消費升級,帶來離店增量的突破。
關於傳統零售和新零售的不同,最形象的描述莫過於一個對比——傳統零售對消費者說:“你來吧,我有。”新零售則對消費者說:“別說話,我懂!”
作為零售最前端的便利店行業,正在對此做出現實的演繹。
自1992年第一家711在深圳開業,中國便利店行業已走過20多個年頭。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資料,至2017年,全國便利店門店已多達10.6萬家。但是,在看似蓬勃發展的背後,供應鏈能力差、商品同質化嚴重,以及會員體系弱、數字化普及率低等也成為行業頑疾。與此同時,大資料及人工智慧取得突破性進步,Z時代人群崛起,消費日益場景化,以客戶為中心運營全域場景成為共識。
多種因素的疊加,推動便利店進入新零售階段。與傳統的產品思維不同,新零售便利店的重點在於對人的鑽研和運營,以及運用最新技術突破線下店面的限制,將經營場景從店內不斷延伸出去。
比如中國最大的便利店企業易捷,就採用掃碼購實現了顧客無需下車即可完成購物,以解決顧客只加油不進店的難題。崑崙好客則透過直播銷售各地特產以實現消費者的變現。而8字便利店運用社群營銷沉澱客流,優同便利店則採用了前置倉配送,大大提升了效率。
與這些同行相比,有家便利店的特點更為鮮明。“目前行業內其他企業多停留在到店場景,無論採取什麼模式,賣的依然是線下門店的貨。但有家已經突破了到店場景,做到線上線下產品在品類和定價上的差異,同時透過精準營銷,切實實現了離店會員價值的提升,在行業中是一大亮點。”有贊便利店業態的行業專家陶櫻評價說。
強營銷邏輯“洞察引擎”
高轉化高復購高使用者黏性
有家便利店誕生於被公認為新零售元年的2017年。經過一年的商業模式摸索後,便迅速進入集中擴張期,至2019年,已在全國擁有五六百家門店。也是在這一年,有家啟動線上商城,展開線上線下結合的探索。當年年底,在對業務方向和商品結構多次調整後,將線上商城明確定位為新零售模式。
隨後於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更讓這一模式得到了有效驗證。在80%線下店面被迫歇業的情況下,有家迅速開發出生鮮加零售O2O小程式,一個月就帶來了數百萬銷售額。此後,為平衡由此帶來的同城零售顧客,以及線上商城原有的電商使用者,有家開始對小程式進行迭代。
但問題很快就凸顯出來。儘管這個小程式在疫情中立下汗馬功勞,但因為營銷邏輯偏弱,且迭代開發的速度極慢,給運營造成了不小的阻礙,而且也遠遠跟不上一線隊伍的步伐。2021年3月,有家果斷將其替換為有贊系統。
彼時,有家已經進入發展的穩定期,在華東和華南區域有近一千家門店,可以給線上提供比較穩定的私域流量來源。因此,從一開始,有家就在底層架構上做了深度思考,形成明確的思路。即透過有贊做前端,同時打通後端運營和倉儲,並輔以資料分析,實現新零售的閉環。
會員運營成為核心。“傳統便利店是即時消費,而有家便利店整體的邏輯是要打造會員的生態,把會員變成一個私域的運營池,主要是提升會員的黏性和品牌的歸屬力。”有家新零售專案總易志鵬說。
針對有家的訴求,有贊為其設計了拉新促首單-復購留存-提單增購的業務閉環,並將其詳細拆解。其核心邏輯是在會員一體化的前提下,洞察使用者全域偏好,滿足品類需求,實現精準轉化。
第一步當然是實現線上線下會員的一體化。透過將有贊系統和門店系統進行定製打通,有家順利實現了會員、積分、儲值、優惠券以及進銷存等線下線上的全面互通。此後,在運用企業微信和有贊微商城拉新的同時,有家又展開密集的營銷動作,進入復購留存階段。
新型便利店的顧客群體多為年輕人。要滿足他們的需求,意味著營銷玩法要不斷迭代創新。而每一個營銷玩法,都需要一個不同的系統功能來輔助達成。有贊系統恰恰對第三方功能有極好的相容性,其應用市場中有大量第三方外掛。正是藉助這些外掛,有家把營銷動作玩出了花樣。
一個典型案例是,在南昌,透過有讚的自動和手工標籤工具,有家做了一次成功的會員滲透。他們選擇了當地門店的爆款產品拌粉,採用線上售賣線下核銷的方式,將線下流量吸引到線上。在引導會員認識有贊商城的同時,也做到了二次觸達和轉化。最終資料相當亮眼:參與活動的上百家門店,每天為線上帶來五百多單的生意,佔總銷量的20%。而參與活動的會員中,二次復購的比例達到13.8%,還有4.8%的人甚至選擇了三次復購。彙總計算,人均流量費用僅為1.5元左右,與市場上通行的50-80元相比,幾乎可忽略不計。
分別來自Kantar Vermeer和聯合利華公司的弗蘭克·範·德·德里斯特、斯坦·薩納南森、 基斯·威德曾聯合撰文指出,新的企業競爭優勢是以客戶為中心,擅長將資料轉化為有關消費者動機的洞察,並據此制定戰略。要達到這一水平,企業須有創新的組織能力,這種能力被作者定義為“洞察引擎”。
可以說,有家已經形成這樣的“洞察引擎”。透過有贊後臺的資料分析,並結合企業運營理念,有家對使用者畫像進行了清晰的界定,並建立起客戶標籤體系,涵蓋購買品牌維度、玩法維度、渠道維度、節慶維度、RFM維度等,把客戶分成一個個不同的人群包。透過自動化營銷,對不同的客戶進行針對性的維護,由此大大增加了復購率。
分銷市場提單增購
彌補線下坪效短板
但僅此還不夠。便利店因為面積較小,且客單價較低,所以坪效低一向是其最大的痛點。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與畢馬威聯合釋出的《2020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全國便利店的坪效每天每平方米僅為69元。而為提升坪效,線下門店對商品的選擇和更新淘汰要求非常嚴格,大量產品無緣在門店與消費者見面,又使得消費者的多元購物需求難以滿足。
在傳統的到店場景中,這看上去似乎是無解難題,但離店場景是否有挖掘的可能呢?
事實證明,答案是肯定的。
IBM大中華區副總裁周憶等曾聯合撰文《以客戶為中心全整合企業來襲》,文章指出,前線業務數字化和全整合運營企業,成為將“以客戶為中心”落到行動的抓手。其中的“全整合”,既包括內部整合,也包括價值鏈整合。
有家對離店場景的突破正是透過價值鏈整合達成的。2021年8月,有家在線上採用有贊分銷市場引入新產品嚐試爆品測試,三天之內,1款爆款商品帶來的新增銷售額就達到兩三萬元。此後有家開始全面轉型,正式引入有贊分銷市場。透過和分銷市場中的廠家合作,有家在線上打造出多型別的產品結構,實現了線上商品的品項增加和品項及定價區別於線下門店的差異化,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會員的離店價值。同時也大大緩解了自營倉儲的壓力,有效降低了後臺成本。
如今,有家線下店的產品數量保持3000多個,而線上的數字則達到六七千個,包括百草味、大溪地、周黑鴨、名創優品等Z時代人群偏好的品牌。與此同時,在前端營銷板塊,有家透過運用有讚的客戶運營外掛持續洞察使用者畫像,根據不同人群的購物偏好,定製推送文案,透過企微實現私域精準營銷。
多種舉措下,有贊分銷市場為有家帶來了顯見的提單增購效果。其中最突出的品牌上線僅兩個月,就達成了20多萬元的零售額,且利潤率達到20%,相當可觀。截止目前共計上架了45個分銷品牌。11月份分銷商品銷量佔商城總體銷量超50%,也透過有贊分銷市場讓選品更加自由化,簡單化。
深度分銷疊加精準營銷
跨界合作發力增量市場
新零售真正給有家插上了網際網路的翅膀,帶來了多重裨益,這包括:企業和使用者的互動時間無限擴大,使用者深度增加,使用者場景得以延伸,由此帶來更多銷售可能。
從2021年初到目前,尚且不足1年的時間裡,有家線上線下私域拉新共計達到330萬人。且透過線上系統的能力,有家逐步將原來沉澱在公眾號以及門店的客流轉化到企業微信中來,一改過往透過簡訊付費且低效的觸達方式,實現了私域內高效且精準的觸達及轉化。
與此同時,分銷市場和精準營銷的加持,使有家的線上業務同比去年,客單價增長高達89%,GMV提升200%。而在此過程中,物流體系的效率也同步提升了200%,年度物流成本降低了40%。整體毛利率達到預期水準。2021年9月,有家線上部門基本實現損益平衡,正式升級為獨立的子公司。
“從商業最基礎的角度來說,有家透過新零售最重要的是實現了兩點,“其一是客戶滿意度在提升,其二是後端成本在不斷縮減”,易志鵬信心滿滿,“未來,我們希望透過新零售帶來的銷售額,佔線下銷售額的比例從目前的5%,提升至25%~30%”,只要模式跑得通,大概一年時間就能實現。”
完整經歷了有家線上商城1.0到2.0升級過程的有家新零售運營主管毛正康,將有家新零售歷程概括為合作和創新。引入有贊系統,使有家不再像過往那樣陷入在自己的思維裡單打獨鬥,而是透過雙方持續地溝通探討,不斷形成新的模式。現在,有家正在籌劃進一步突破私域的範疇,透過社交類的互動內容,串聯公域的線上平臺,吸引更多私域池之外的年輕人。
以私域會員為基礎,在業務模式上,有家也計劃進一步向多元化拓展。比如,可以基於線下社群/寫字樓門店場景提供多元化服務,增加對服務行業企業異業合作提供類似上門維修/搬運/家政之類的服務性的增量。每一家門店作為一個站點,在擁有流量基礎之上,讓更多合作企業加入為會員做增量化服務。
這與陶櫻對中國便利店發展趨勢的判斷恰好吻合。在她看來,中國便利店行業的發展趨勢有四:
首先是更加註重社群、近場購物場景的加速拓展,探索線上線下等多方面消費者觸達,與更多生活場景加速覆蓋。
其次是更關注線下門店場景化體驗與業務經營,以消費場景提升增加消費者觸點,進一步提升消費者復購頻率。
第三,圍繞核心需求擴充套件核心品類能力搭建和升級,實現品類結構的靈活化更新迭代與核心優勢品類建設,進一步提升客單水平和毛利表現。
第四,利用數字化運營支撐運營效率,透過會員體系構建增加會員轉化復購客單,打造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營銷和品類供應鏈升級,降本增效,提升利潤水平。
彙總成一句話,即“中國便利店行業正在走向購物便捷性、體驗場景化、品類升級與數字化驅動。”陶櫻相信,便利店行業目前的各種痛點,都可以透過新零售找到解決方案。
焦晶 | 採訪、文
焦晶是《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特約撰稿
投稿及內容合作 | [email protected]
廣告及商務合作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