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條留言,在社交媒體上引起熱議。
有網民留言稱,“我是一名軟體開發人員,今年45歲,精通各種技術體系……而我辭職回家半年後再回來尋找工作機會的時候,卻發現連個面試機會都很難得到。”
近年來在網路上,35歲現象一直都是熱議的話題,這份留言再次戳中了部分人的痛點。
中國網際網路發展20多年,這位計算機專業出身的45歲程式設計師,應該是中國最早一批程式設計師了,這代人的發展呈現了兩個極端。
一部分人,抓住了時代的機遇,自主創業或在早期加入創業公司,積累到了一定的財富。
另一部分人,依靠技術積累、行業經驗,成為各大公司的高管,生活也還算富足,比如K哥就屬於這一類。
還有一部分人,仍然在一線做程式設計師,這個年齡的程式設計師的處境就比較尷尬了,比如上面例子中的那一位。
IT圈一直有個“35歲職業危機”的說法,許多大廠都有這樣的潛規則:中層以下的員工,年齡不超過35歲。也就是說,如果你在35歲以前沒有混到中高層,就很難在IT職場上生存下去。
本文就來聊聊,如何應對35歲的職業危機?
有句話叫做:“有的人早就破產了,只是活在還沒有倒閉的公司裡”,說的就是35歲職業危機現象。
並不是說,這個危機到了35歲那天,就突然爆發了。其實,危機早就發生了,只是你渾然不覺而已。
產生35歲職業危機的根本原因就是,已經停止了學習,所掌握的技能不再稀缺,失去核心競爭力。
如何應對35歲職業危機?
第一,每個人都要有“清零思維”
首先要有“清零思維”,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
英特爾公司早期的時候,CEO格魯夫發現儲存器的銷售大幅下降,來自日本、韓國的競爭者勢頭迅猛。
於是格魯夫對英特爾的創始人摩爾先生說:“我們的處境很艱難,董事會已經在討論新CEO的候選人了,你說這個新來的傢伙會採取什麼措施來解決目前的困境?”
摩爾想了想,說:“他大概會放棄儲存器生意,轉做CPU吧。”
格魯夫突然驚醒:“那為什麼我們不這樣做呢?”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在格魯夫的帶領下。英特爾果斷放棄了儲存器生意,All in到CPU賽道,一舉扭轉了局面,幫助英特爾成為了一家偉大的公司,而格魯夫也一戰封神,成為偉大的企業家、管理大師。
這個在危急關頭拯救了英特爾的秘密武器,叫做“清零思維”。
格魯夫的“清零思維”的核心就是,“假裝自己一無所有”、 “假裝自己一無所知 ” ,重新審視和思考當下。也就是喬布斯常說的,“Stay hungry,Stay foolish。”
職場人每過一兩年,都要對自己做一次清零,以對自己在市場中的“估值”,看看自己還有多少“職場資本”。
清零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1)清零履歷。
每年更新一次簡歷,劃掉過往的貢獻,只寫近一年來,你帶給公司帶來的價值。如果思索半天,乏善可陳,那你就要注意了,如果這種情況持續2年,你就已經在破產邊緣了。
2)清零知識。
看看你的書架、電子書收藏夾,最近一年讀過的書有多少。你再去豆瓣的專業領域書籍排行榜看看,如果許多新書的專業術語對你來說很陌生,說明你的知識儲備已經落伍了。
3)清零技能。
在網際網路行業,不論是產品、開發、運營,相關技能每2年一次大的更替。要關注招聘網站上對崗位技能的要求,不斷翻新你所掌握的技能。
第二,成為終身學習者
這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在VUCA時代,職場當中最重要的生存方法就是:永遠不要停止學習。
學習的關鍵在於效率,關於高效學習的方法,總結了以下幾點,供大家借鑑:
1. 極其“功利”的讀書
職場人的時間要花在讀那些解決當下問題的書。認知心理學認為,成人的學習只有在具備三個前提的時候,效率是最高的。
簡單來說就是:
- 第一、能解決當下的問題,帶著目的性的學習,效率明顯要高於盲目學習;
- 第二、學了有地方能用到,馬上能夠動手驗證,積極性就會獲得提升;
- 第三、難度適中的知識,人類的學習曲線都是從簡單到複雜的,難度要循序漸進。
2. 對資源投入要下狠手
投資自己,永遠是最划算的事情,對於學習的投入不要手軟。我現在每年花在得到、知識星球、極客時間、混沌大學等知識產品的費用,就有3、4萬。
3. 高效的“知識萃取”
閱讀仍然是當下主要的知識獲取途徑,不管讀的是紙質書,還是電子書。
閱讀的方式對閱讀效率的影響是巨大的,最愚蠢的閱讀方式,就是直接找一本書開啟第一頁,然後往下讀。
更好的方法是先選書,透過看書評,比如豆瓣,亞馬遜的評論,一般很有用。同時比較幾本同類型的書,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
拿到書,先看目錄,大概知道書的內容和框架,有時候有趣的序也值得讀。
對書的結構大致有了解以後,按上面提到的,重點讀一讀:對當下有用的,馬上用得到的,難度適中的部分。
其它的內容,等到以後用到的時候再回過頭來看。
4.向專業人士學習
不是所有的知識都需要去看論文、專業期刊,因為知識分類太細、太垂直了,意味著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找資料。
有些泛知識學習,或跨領域學習,可以找專業人士進行學習,如極客時間、得到、混沌大學上面的課程,都是專業領域大牛精心整理過的,通常是多年的知識積累,質量很高,能省去你很多時間。
5、學習吸收率金字塔
哈佛大學教授提出的“學習吸收率”,指的是不同的學習方式,對知識吸收的效率。
學者們研究發現了“學習吸收率金字塔”,常見的學習方式的吸收率如下:
聽講(5%)→閱讀(10%)→聽與看(20%)→演示(30%)→小組討論(50%)→上手練習(70%)→教授別人(90%)。
從“學習吸收率金字塔”可以看出,聽講、閱讀是吸收率最低的學習方法;上手練習、教授別人,是吸收率最高的方法。
這就是為什麼著名的“哈佛商學院”MBA課程,採用案例教學法的原因,整個課程以學生們討論商業案例、學生講解對案例的理解為主,教授只做引導、點評。
6、費曼學習法
“費曼學習法”是根據知識吸收率金字塔原理,採用一種“以教為學”的學習方式,幫助提高知識的吸收效率,真正理解並學會運用知識。
這個學習方法其實很簡單,驗證是否真正掌握一個知識,就看能否用直白淺顯的語言,把複雜深奧的問題和知識講清楚。
7、學習“可遷移的技能”
在一個領域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轉化可以遷移到另外的領域,因為解決問題的技能是可以遷移的。
學習新知識當然重要,但是能把自己其他領域的技能遷移到新領域,持續疊加形成的優勢,才是牛人在很多領域做到世界第一的秘密。
那怎麼樣完成這種轉化呢?
先介紹一個“能力三核“的概念。做成一件事的一系列知識技能叫做能力,而能力分成三個部分:知識、技能、才幹 。
知識,就是這個領域的專業知識、概念、做事情的流程,透過學習記憶而來。比如說程式設計、產品設計,這些工作都包含許多專業領域的知識。
技能,是指我們能熟練操作和完成的一系列動作,透過訓練而來。比如說寫程式碼、解決問題、 英語、資訊蒐集、時間管理;
才幹,是我們透過大量練習,內化到無意識使用的一些技能、品質和特質,是先天天賦和後天大量練習的混合,透過大量訓練,從技能內化而成。比如說:樂觀、幽默感、直覺。
很多投資人、諮詢師,往往需要在一週內瞭解一個全新的行業,並且做出決策。那麼一個投資經理的能力三核是怎樣的?
- 知識:各行業的知識、熟悉投資流程、瞭解各種商業模式。
- 技能:快速學習、資料調查、結構思考、情商、談判能力。
- 才幹:關鍵時刻的決斷力、一流的洞察力、個人魅力。
當一個投資經理擁有了底層的技能和才幹,他完全可以在很短時間內關注一個新的領域,快速成為這個領域的高手。
第三,提升“反脆弱性”
美國暢銷書作家,塔勒布在他的著作《反脆弱》中提到:
反脆弱的事物,可以在這個波動的世界中隨著壓力而進化,讓自己變得更強大。就如傳說中的九頭蛇,砍掉一個後可以長出兩個;人骨折了,生出來的骨頭會更加強壯,中過毒的人也會具有抗毒的特性。就像尼采說的,那些殺不死我的,會讓我更強大。
“反脆弱性”就是面對風險,在風險中受益成長,變得更強。
職場當中,怎樣具備”反脆弱性“?
1)利用不對稱性,小投入高產出。
比如寫《三體》的劉慈欣,有一個主業,兼職寫小說。兩頭下注,後來寫小說寫成名了,副業轉主業,改變了人生。所以,除了主業,還要發展一門副業。
2)成為多元化,讓自己不只一種技能或身份。
比如,孔子,如果孔子把自己定位成一名政治家,那他註定失敗。可他即是一名史學家,也是教育學家,他的思想和成就流傳至今。要讓自己成為“π型人才”,具備多個職業角色。
3)相信未來的“非線性”。
這個世界,正因為有了非線性,才會有新的生物不斷出現,新的事物代替舊的事物,我們才會不斷成長不斷精進。
要長期投入那些有“時間複利”的事情,下重注進行“刻意練習”,比如:寫作、演講、理財等技能,積累到一定程度,厚積薄發,“奇點”來臨,帶來非線性的收益。
第四,開始理財,跳出“工薪階層陷阱”
首先,理財的目的是應對資產的縮水和貶值。金融界有一句話:“今天的100元比明天的100元更值錢”,這就是通貨膨脹的道理,錢會越來越不值錢。
其次,理財幫助你跳出“工薪階層陷阱”。
什麼是“工薪階層陷阱”?簡單來說,就是掙多少錢,就花多少錢。
舉個例子:你剛畢業的時候,月收入是4000,當時覺得一件200塊的襯衫就已經很好了。當你年薪50萬的時候,你可能看不上低於2000塊的襯衫。
收入增長的同時,你的消費慾望也在增長,甚至入不敷出,成為月光族,這樣你就很難去實現更大的目標。
理財是一種看世界的方式:帶著金錢的思維去看人生,你會站在一個人生投資者的角度,很多選擇就會改變。
學習理財,首先要學會花錢,區分什麼是資產和負債。
資產帶來增值,如:現金、房產、股票、債券等。
負債將虧空你的積蓄,如:信用卡欠款、房貸、一場疾病。
大家可以藉助一些記賬類App,來定期分析你的錢是怎麼花出去的,花在哪些方面,以此來調整自己的花銷。
理財最重要的不是技術和方法,而是本金,本金才是撬動財富最大的槓桿。
第五,堅持鍛鍊身體
身體是1,財富是後面的0,沒有了健康的身體,給你再多財富也快樂不起來。所以,幸福人生的關鍵在於身體的健康,這是你人生的基本盤,一定要牢牢守住。
網際網路公司在資本的裹挾之下,三、五年就跑完了傳統公司需要一、二十年的發展歷程。作為網際網路公司的中高層,其工作壓力、工作強度是可想而知的。
你有沒有注意過這個現象?很少有聽說過,建築工人因為工作強度太大猝死的,而網際網路公司裡的腦力勞動者猝死的比比皆是,原因是什麼?精神壓力對身體的傷害,比體力勞動更加致命。
《螢火蟲之墓》裡有一句話:“珍惜今天,珍惜現在,誰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
最後,危機給了我們足夠深刻的教訓,既然危機不可避免,就趁早行動起來,採取積極的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