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乾隆年間,每年清明節,乾隆皇帝都要去西陵祭祖。每到這時,當地的官員都要為他黃沙墊道,清水潑街,沿路還要派上兵丁衙役盯著,不讓老百姓走動。
一年清明節,正巧趕上後山廟會的日子重了。三月十四這天,許許多多去後山大廟燒香的會車和香客,來到易州西關大橋前,便被官兵攔住了。人們好話說了幾大籮筐,仍然不準透過。眾香客無奈,只好就地把香燒了。
到三月十五這天,來的人更多。凌晨,夏陽、裴山的駕趕來了。隨後,乾隆皇帝的聖駕及聖上的全副儀仗隊也趕來了。一時間,人馬車輛,金牌、銀扇、斧、鉞、鉤、釵,把易州西關橋頭路口堵的死死的,好不熱鬧。乾隆皇帝要緊趕著去西陵祭祖,黎民百姓們要緊趕著去西山朝聖,各不相讓,雙方發生了爭執。地方州官不敢出面決斷,聖上降下來旨意,讓眾香客推舉一位頭面人物,前去叩見皇上。
當時,在朝聖的香客中有一位馬秀才,人們以為他腹中飽含文墨,又見過大世面,就公推他前去。不想這位馬秀才,一聽說要他去面見當君,又是打嘴皮的事,頓時就嚇破了膽,任憑人們怎麼高抬,他是死活不去。就在這時,一位在鄉間草戲臺唱黑臉包公的女戲子站出來說:“既是馬秀才不肯去,我毛遂自薦,甘願為大夥走一遭。”
說來這位包會頭是個怪人。她為了給百姓長臉,竟穿了戲衣,畫了包公的臉譜,來見乾隆。
乾隆的伴駕大臣劉墉,聽說百姓的頭人來了,就先頭一步出來接見她。想給來人一個下馬威,好嚇唬嚇唬易州百姓。
劉墉對女包會頭厲聲說:“回去傳旨,就說普天之下皆是王土,今天皇上要去西陵,百姓讓道是理所當然的!”
包會頭說:“劉大人,請你轉奏皇上,後山奶奶是先朝黃帝口封的乾媽,世上哪有不尊重父母,先敬兒子的道理?”
劉墉給包會頭頂了個大窩脖兒,轉身走到乾隆轎前,把原話奏給了乾隆。
乾隆一聽,氣青了臉,他問劉墉:“後山奶奶是先朝哪個皇帝的乾媽?”
劉墉說:“是漢光武帝劉秀親口封的乾媽!”
乾隆沉吟片刻,對劉墉說:“去吧,把那位包會頭領來,朕當面和她說說。”
說話間,那位身穿包公戲服的女包會頭就給領到了乾隆面前。
乾隆見來的是一位唱戲的,就輕蔑的笑了笑說:“你知道朕京城那個金鑾殿有多少重臺階嗎?”
包會頭心說,這不是小瞧咱易州百姓嗎?咱可得頂住,萬不能給鄉黨們丟臉。想到這兒,她反問:“你知道我站在臺上唱戲,臺下看戲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多少根辮子嗎?”
乾隆見嚇不住包會頭,開口又講:“朕告訴你小老百姓,在金鑾殿上,咱可是文呼武擁,生殺大事,全由我管,說一不二啊!”
包會頭道:“在草戲臺上,有王朝馬漢,張龍趙虎,抬著三口大鍘刀伺候著我,我是秉公而斷,鐵面無私,說了就算!”
乾隆心說,好大的口氣啊,改口問:“你看我這頂大轎,還算大嗎?”
包會頭心明白,皇上從來都是以勢壓人,可自己是在為民請命,只好把生死置之度外,就針鋒相對說:“皇上瞧瞧,俺百姓那座彩亭也算高嗎?”
乾隆急了,大聲說道:“你莫忘了,此刻是當今皇上和你講話!”
包會頭笑笑說:“不瞞皇上,眼前是易州百姓推出來的包公和你評理!”
話說到這份兒上,乾隆軟了,按他的性子,真想殺了這個假包公。可他也真擔心,殺了假包公,會引出朝廷裡的真包公。再說易州百姓會對他是怎麼個印象?今後還有臉面再來這塊地皮嗎?
他只好傳下旨意:今後凡是朝陵之日和廟會相沖,雙方先來先走,後來後走,今日聖駕退後,讓百姓先走。
乾隆朝陵一畢,還特意繞道後山,為後山提了“泰寧宮”御賜金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