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是開國第一大將,在解決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他的性格極其溫厚,在廬山會議期間有人勸他把當年受整的事情翻出來,他卻以不願落井下石為由拒絕了。
這樣一個溫厚的人,在晚年自己的回憶錄中,卻反覆批評自己的老上司,紅七軍團政委,言語中不留一點情面。這位紅軍政委是誰?後來他的結局又是怎麼的呢?
他叫樂少華,1903年出生於浙江寧波。1927年春,黨組織派他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31年春回國,在中共中央機關負責秘密無線電部門工作。
1932年3月被派到蘇區,參加工農紅軍,先後擔任中革軍委直屬隊黨總支書記、紅十五軍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紅三軍團紅七師政治委員,紅七軍團政治委員等職。也正是這個時候,粟裕出任紅七軍團參謀長,當時軍團長是尋淮洲。
在這時期,同為軍團首長的粟裕和樂少華,按理說應該配合得很是得當才對,但是實際兩人的關係卻非常不好。樂少華號稱“二十八個半布林什維克”之一,深受王明錯誤路線的影響,上任後堅決執行王明路線,沒多久就撤換了一大批幹部。
有一次,紅7軍團奉中革軍委的命令阻擊國民黨的李默庵部,戰鬥進展較為順利,粟裕從前線急匆匆趕來,請示軍團首長是否要繼續追擊下去。軍團長尋淮洲說,好,可以追。身為政委的樂少華則沒有吭聲,粟裕以為他也認可軍團長的意見了,便轉身趕回前線。戰場的情形瞬息萬變,一刻也不能耽誤不得。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樂少華卻突然蹦了起來,對粟裕連連怒吼,你給我站住,軍隊的政委制度不要了?大罵他們沒有黨紀。粟裕和尋淮洲不得已最後取消了追擊行動,晚上中革軍委發電責問為什麼放跑了敵人,樂少華甩鍋給粟裕,說粟裕不遵守政委制度。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1934年,紅7軍團奉命組建了北上抗日先遣隊,前去執行這一艱鉅的任務。按理說在行軍打仗期間,軍事首長的重要性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紅七軍團的大權卻被政委樂少華和中央的代表們把持著,軍團長尋淮洲和參謀長粟裕完全成了擺設。樂少華是蘇聯回來的布林什維克,沒有任何的指揮經驗,卻濫用我黨的政委最後決定權,不僅不懂軍事還瞎指揮,對尋淮洲和粟裕的正確建議是完全聽不進去。部隊也是接連不斷的打敗仗,人馬天天銳減。
懷玉山失敗後,組織上讓突圍出來的樂少華和粟裕等人組建了挺進師,粟裕擔任師長,樂少華擔任政委。不久後,樂少華在戰鬥中負了傷,傷勢嚴重便離開了部隊,前往上海養傷,劉英接替了他。正是這次受傷,給粟裕帶領的挺進師迎來了轉機,扭轉了一敗再敗的頹勢。
1936年,養好傷的樂少華來到延安,在中央組織部擔任幹部科科長。抗戰勝利後,他奉命前往東北,擔任東北軍區的軍工廠廠長。在戰場指揮上他是外行,但在搞後勤、造武器上他卻做得很是不錯,為東北戰場我軍的勝利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樂少華又擔任了東北軍區的軍工部部長,在抗美援朝前期做出了很大貢獻。1952年,在三反運動中,樂少華被錯誤地懷疑存在違法亂紀問題,自殺身亡,年僅49歲。28年後,樂少華得到了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