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戰爭,是震驚世界的一場血戰。借用美軍指揮官的話來說:中國人民志願軍是“拿著石器時代的武器”,擊敗了當今世界頭號強國的軍隊。
抗美援朝的最終勝利,除了依靠志願軍保家衛國,捨生忘死的拼搏精神以外,也和志願軍的指揮者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從1950年彭德懷奉命擔任志願軍的總司令,奔赴抗美援朝的前線時起,志願軍先後一共出現了八位正副司令員。
在這場戰爭結束之後,我軍於1955年第一次實行了“軍銜制”。這八位正副司令,一人是元帥軍銜,一人是大將軍銜,另外六人均是上將軍銜。其中還有一位,兩度被授予上將軍銜。
在八位正副司令中有一位,近年來在網上的人氣特別旺,他的外號叫“旋風司令”。據說1955年授銜時,最初是擬定授予他中將軍銜,最後是毛主席親自過問,決定授予他上將軍銜的。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除了彭德懷以外,剩下的七位正副司令員,到底是誰,在1955年大授銜的時候,又都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一、彭德懷
彭老總想必就不用我再多做什麼介紹了,他是志願軍的第一任司令員。當初美軍在仁川登陸以後,毛主席收到訊息就決定出兵朝鮮。
可是新中國剛剛成立,包括經濟、軍事在內的各方面實力,皆不足以與美軍抗衡,很多人對入朝作戰持相反意見。毛主席連夜安排彭德懷坐飛機到中南海,問他的意見。
結果,彭老總二話不說,堅決跟著毛主席的意見走,就這樣決定帶兵出征了。1950年的10月份,志願軍在彭德懷老總的帶領下,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了鴨綠江。
彭老總生性耿直,驍勇善戰,而且忠黨愛國,從始至終並沒有辜負毛主席對他的信任。1955年大授銜的時候,彭德懷被授予了元帥軍銜。
二、鄧華
志願軍入朝作戰以後,因為與朝鮮人民軍排程不統一,作戰時常發生誤判。後來,在我方的提議下,最後大家決定組成一個聯合指揮部。
於是在1951年,增加了一位中國副司令員鄧華。不久之後,彭老總因病歸國,鄧華先是暫代司令員一職,隨後改任司令員兼政委。
那時的鄧華還非常年輕,才四十一歲。他擔心自己資歷不足以服眾,於是推薦陳賡、宋時輪擔任第二、第三副司令來幫助自己。1955年,他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三、楊得志
鄧華1954年卸任回國,繼任者為楊得志。楊得志比鄧華小一歲,生於1911年。他小的時候打過鐵,當過礦工,日子過得非常艱難。
1928年,楊得志參加湘南起義,到達井岡山,並且在同年入黨。楊得志從二十年代起參加戰鬥,後來不光參加了抗美援朝,還參與指揮了“對越自衛還擊戰”。
從1928年十七歲時起義算起,到1979年自衛還擊戰,楊得志將軍參軍51年,打仗打了半個世紀!1955年,楊得志被授予上將軍銜。
四、楊勇
楊勇在楊得志之後繼任志願軍司令員,他比楊得志小兩歲,革命歷程與之相仿。楊勇和楊得志是我軍中出名的“戰術大師’。1955年,楊勇被授予上將軍銜。
五、陳賡
陳賡大將是非常出名的,在志願軍的八位正副司令員中,他的軍銜是僅次於彭德懷元帥的“大將”。在1955年的軍銜制裡面,上將的上面是大將,再往上就是元帥。
後來,這一套軍銜制度被取消了。八十年代,我軍再恢復軍銜制度的時候,裡面就沒有大將和元帥軍銜了。陳賡是在鄧華的提議下擔任副司令員的,這個前面已經講過,就不贅述了。
六、宋時輪
宋時輪和陳賡,是同時當上志願軍副司令員的,陳賡比鄧華大了九歲,而宋時輪也比鄧華年長了四歲。
宋時輪的一生經歷比較傳奇,少年時代他曾加入軍閥部隊。十九歲的時候,宋時輪考進黃埔軍校,後來遭到過國民黨的囚禁。
出獄之後,宋時輪一度淪為了乞丐,幸好得到了董竹君的幫助,拿到錢回到家鄉,自己拉起了一支武裝,打響了名頭,後來加入了紅軍。
宋時輪身經百戰,智勇雙全,曾經多次擔任我軍與國民黨之間的談判代表,有理有力地揭露了國民黨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
宋時輪在1951年的前後在朝鮮,於1952年以後回國。1955年大授銜的時候,宋時輪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七、韓先楚
“旋風將軍”韓先楚,外號和黑旋風李逵有一點相似。但是《水滸傳》裡面的黑旋風,有勇而無謀,真實歷史中的韓先楚,卻是一位有勇有謀的“福將”。
韓先楚少年時代只讀過一年的書,但是對於打仗卻非常有天分。一生作戰,未有敗績。許世友上將晚年曾親口說,韓先楚是他最佩服的人。
在率軍入朝作戰之前,韓先楚曾經帶兵解放了南海,立下了奇功。入朝以後,他又連續三次作戰大捷,結果受到了全軍通電嘉獎。
值得一提事情是,韓先楚在1951年的1月,率軍拿下了當時朝鮮的首都漢城。1955年大授銜的時候,韓先楚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八、洪學智
繼韓先楚之後的志願軍副司令員洪學智,外號“軍中蕭何”、“六星上將”。他是八位司令員中年齡最小的一位,1951年當上副司令員時才38歲,洪學智在1955年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軍恢復軍銜制度的時候,洪學智剛剛從軍中的領導崗位上退下來。鑑於他的功績,在1988年,他又一次授予了上將軍銜。於是,洪學智就兩次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結語
唐朝大詩人李賀有詩云: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男子漢大丈夫,要想建功立業,就應該躍馬關山,仗劍沙場。
古代的將軍為國家建功立業,國家不僅要給他們高官厚祿,還要為他們修建“武廟”,供奉塑像,讓後人頂禮膜拜,並且爭相效仿。
唐朝的“凌煙閣”,就是專門供奉唐朝開國功臣畫像的地方。現代國家不建“凌煙閣”,建立了一套軍銜制度,藉以表彰軍人功績,鼓勵後來者。軍銜,就是軍人一生所建功業的最佳證明。
志願軍的這八位正副司令員,除了彭老總任司令的時候是52歲以外,其餘的人都只有四十多歲,正值壯年。最小的洪學智,當時才只有38歲。
但是,這八人所得到的軍銜,無不與自身所建立的功勳相匹配。這份榮譽,將會和他們的生平歷程一起,被永久地銘刻進史冊,彪炳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