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緊張、悲傷……當這些所謂的壞情緒來臨時,你是怎麼面對他們的。是逃避、剋制還是無能為力的任由其使自己崩潰?
今天,透過簡單的四步,我們來嘗試和自己的情緒做個好朋友,握握手吧!
把自己的身體想象成一棟房子,把困難情緒想象成到你家來拜訪的客人。如果是羞愧、恐懼、憤怒在敲你家的門,你一般會是什麼反應?
“滾出去!”
“你找錯門了!”
“求求你不要找我!”
“我不在家!”
或者乾脆把燈關了,假裝沒聽到。這些都是對抗的狀態一我不想讓你進來,或者我連見都不想見你。
01
第一階段:好奇、探索
除了假裝不在和不讓對方進入,你可以試著透過貓眼或者門禁對講器,看一看,到底是誰來了?
外面的人可能會回答:我是“悲傷”。
於是你知道了他的名字。
02
第二階段:感受、對抗
你知道了他的名字,也許可以試著開啟門讓他進來,但是隻讓他在玄關那兒待著,就像接收快遞時做的那樣。雖然你的身體和情緒不太舒服,內心依然會有抵抗,擔心這個客人闖入之後會賴著不走,但你已經開始感受這個不被歡迎的客人了。
03
第三階段:允許
接下來你可以嘗試這樣想:來了就來吧,既然來了,你想在這個屋子裡呆一會兒就呆會兒吧,你想去哪兒就去哪兒吧。
這個階段叫做一一允許。
允許悲傷這個客人在房間裡四處遊走,允許自己的身體、情緒此刻有這樣的感受,去體會什麼叫做悲傷。這一點,其實很不容易。當這個客人在你家裡到處溜達的時候,你自己還得繼續在那兒。這個客人也許不那麼招人喜歡,但我們可以把手放在胸口,給自己關懷。同時也相信,這個客人也不會再帶來更多的傷害了,他只是讓你有點不舒服而已。
第四階段:成為朋友(接受彼此)
當悲傷來了一次又一次,你對上面的幾步體驗越來越熟悉、你內心的安全越來越多的時候,對抗就會越來越少。也許,接下來你會想聽聽這個客人他為什麼來這兒,他想告訴你什麼。
於是,你可能願意請他坐下來,喝杯普洱茶吃點栗子糕,和你聊一聊。他也許有一些非常重要的話想要和你講,也許他帶來了一個很重要的訊息。例如,也許悲傷會和你說一-你真的需要休息一下,你真的需要放下一些東西......
後來,你可能就和這個客人成為了朋友。
一直以為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才能更好的生活。焦慮、緊張等情緒都是我們應該剋制住,不應該讓其掌控不了我們的情緒。所以為了避免一些自己認為不好的狀態,走到了它的反面,使自己分裂。
但其實啊,這些所謂的壞情緒都是幫助過我們的老朋友,是我們人格的一部分。每一次的出現和重複,都反應了我們內心深層次的需求,就像身體能夠感受到痛苦是為了使我們更加珍惜它。
特別喜歡心理學家武志紅先生說的,帶著傷痛奔跑,該幹嘛幹嘛,和自己的壞習慣做朋友,和自己的不好的經歷做朋友,不是你不好,只是你運氣稍微有些差,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他們都是你生命中的一部分,只有全然接受他們,改變才有可能發生。
看到這裡希望你下次再面對“壞情緒”時,不要立刻拒接,找到內心的和諧與自己的壞心情、壞習慣友好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