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受限於篇幅,K哥主要講了流量比較多的新車,其實車展上的新車還挺多的。
那廢話不多說,今天來盤一盤剩餘的廣州車展新車。
·寶馬i4
i4 9月份在國內首發,K哥可算在11月底的廣州車展上看到實車了。
先吐槽一句,寶馬能不能不要搞什麼邀請制,內飾都體驗不到真沒意思。
就外觀講,作為一輛21年的新能源車,寶馬i4一點創意都沒有。
基本就是照著4系Gran Coupe的模子刻的,整車的傳統燃油味很濃,如果不是綠牌,它就是一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4系。
隨著傳統車企入局新能源車市場,其實是能看到截然不同的兩派的。
像寶馬這樣的品牌還是傳統做法,能出油改電就不出純電平臺新車,能照著現有設計畫,就絕不違背“家族式教義”。
當然有些新造車勢力也是如此,比如小鵬,在這種時候還能搗鼓出P5這種俗不可耐的純電動車。
而有創新性的品牌,也能在這屆廣州車展上看到。
比如凱迪拉克LYRIQ,從外觀到內飾,都在向你詮釋新能源車是怎麼設計的。
還有一臺打破傳統的新能源車,起亞EV6,新車定位緊湊型SUV。
但K哥看了一下實車,更直觀的說法應該是跨界休旅車,它的車輛重心和離地間隙並不算高,看不出SUV的樣子。
EV6的底盤是為純電動車設計的,短前懸短後懸,把大部分車長都留給了軸距和縱向空間。
尾門採用了掀背式,後備箱開口很大,便於放置大件行李。
動力嘛,EV6 GT Line能做到3.5秒的百公里加速,極速260km/h。
所以就K哥目前的理解,新能源車應該是創新的設計+實用的空間+優異的效能,另外就是符合電動車成本的定價策略了。
而不是那些車變成了電動,價格仍舊是V8油車的價格。
咳咳,i4就先講到這裡,雖然沒提到幾句i4,但K哥覺得i4的作用就是告訴我們,新能源車絕不是i4這樣的。
·卡羅拉銳放/鋒蘭達
其實就是卡羅拉CROSS,海外早就上市了,日版還有卡羅拉專屬的C字型車標。
K哥還是沒搞懂,一汽為什麼這麼執著的要起一箇中文名,關鍵取的也不咋地。
因為是卡羅拉底盤,海外對卡羅拉CROSS的定位仍舊屬於卡羅拉車系,算是衍生版本跨界車。
但引入國產後,卡羅拉CROSS被定位為緊湊型SUV,補上了豐田的SUV缺位。
內飾基本上就是照搬卡羅拉,設計風格以簡潔為主,同時保留了那塊“墓碑式”大屏。
動力方面,按照此前的訊息,卡羅拉CROSS會搭載2.0L發動機,未來還會推出雙擎版本。
無論是卡羅拉銳放還是姊妹車鋒蘭達,K哥其實沒什麼興趣,就是豐田拿來補全SUV車系的。
是真豐田,就把卡羅拉旅行版引進來!
·上汽大通MIFA 9
咳咳,這車真的是K哥在車展上才看到的“新物種”,此前完全沒了解過。
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上汽大通釋出了MIFA EV概念車,這一類概念車通常是會被K哥一掃而過的。
到了廣州車展,MIFA EV從概念車變成了量產車,可以看出兩者在外觀上沒太多變化,整車還原度很高。
內飾就沒概念車這麼概念了,還是保持了傳統的設計風格。
不過作為一輛新能源MPV,MIFA 9的中控採用了類似嵐圖FREE的貫穿式螢幕。
把傳統MPV複雜的控制面板化繁為簡,科技感是到位了,但從實用性講,還是需要時間去學習和適應的。
MIFA 9的優點,K哥認為是整車的智慧化和大空間。
首先是智慧化,全車配備了7個高畫質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這些都是為駕駛輔助系統準備的。
相比奧德賽這類燃油MPV,它可以像新勢力一樣輔助駕駛,讓家庭出行更省力。
既然是智慧MPV,後排當然也得足夠智慧。
MIFA 9採用2+2+2座椅佈局,中間是兩個獨立座椅,前面配備了智慧影音娛樂系統,你可以理解為兩個安卓平板。
獨立座椅的控制功能全部繼承在兩側的扶手螢幕上,比如一鍵平躺、老闆鍵等。
然後是K哥最鐘意的地方,MIFA 9的第三排。
u1s1,K哥從來沒見過可以躺平的第三排,雖然這個噱頭成分大於實際作用。因為如果第三排躺平,第二排乘客就得蜷縮了。
不過該說的得說,MIFA 9的第三排仍舊很大,腿部空間有1拳富餘。
再加上獨立座椅的設計,以及座椅加熱、通風功能,第三排的實用性很出色。
至於後備箱空間。。。不用說,第三排頭枕都快頂到玻璃了!
MIFA 9的續航在520km左右,支援快慢充,日常家用出行沒有問題。
·奧迪Q5 e-tron
還記得上海車展上和A7L同時釋出的Concept shanghai嗎?
這次上汽奧迪帶來了它的量產版,奧迪Q5 e-tron純電動車。
同樣是中大型SUV,可能很多人都想知道它和奧迪e-tron的區別?
Q5 e-tron是原生的MEB純電動平臺,本質上和大眾ID.6 X是一樣的同平臺設計,軸距都是2965mm。
一汽的國產e-tron是大眾的MLB EVO平臺,和Q7是一樣的,屬於高階的大眾系油改電產品。
相比之下,Q5 e-tron在空間方面會表現更好一點,短前後懸的設計就是如此。
作為燈廠Q5 e-tron的燈組和概念車高度相似,科技感要比e-tron像很多,也更像是奧迪的純電動產品。
內部就比較傳統了,設計風格和奧迪的其他產品大同小異,只不過中控臺取消了雙屏設計。
包括整套車機系統,和傳統燃油車是差不多的,沒有新勢力那種智慧功能。
空間上K哥體驗了下來,除了緊巴巴的第三排空間,前後排是沒有問題的。
總的來說,這輛車只能算高階的普通電動奧迪,沒有太多特色。
最後的關鍵,還得看上汽奧迪的定價。
OK,關於本次車展的內容大概就寫這麼多,最後再說點題外話。
你們發現了沒有,這次廣州車展沒有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