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保險行業非常熱鬧,經歷了去年的重疾險新規,今年又迎來了網際網路人身險新規,明年保險公司想要從事網際網路保險業務,就要滿足更多的限制條件,比如償付能力、風險評級等。
因為很多保險公司滿足不了這個條件,尤其是年金險、增額終身壽險等,大概只剩20家保險公司能賣,這就導致產品的價效比可能會降低。
所以,很多想配置儲蓄險的朋友,都想趁著現在的產品還沒下架,挑選價效比更高的產品;也有人就覺得儲蓄險下架就下架唄,反正收益也不高,有什麼好買的?
這句話,我怎麼聽著這麼耳熟~
因為我身邊就有朋友說,你看,你經常說的這個儲蓄險,才三點幾的收益,太低了;我隨便炒個股、買個房,年化收益就能達到8%甚至10%,買保險有什麼用?
額,我想說,理可能是這個理,但是有一個問題:有多少人可以做到永不虧損,持續十幾年的做到年化收益10%呢?
當然提這個問題,不是質疑大家的投資能力,也不是勸大家不要炒股、買房,而是要看到背後的風險,雞蛋不能全放在一個籃子裡,我們最好拿出一部分的資金去做長期的穩健投資,獲得更穩定的收益。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大家熟知的炒股、買房,背後都有哪些風險:
01.股票:很多時候不是賺錢而是虧錢
1、高收益背後是高風險
股票高風險,這一點毋庸置疑。理論上來說,長期投資優質股票是能賺錢的,但是股票的最大特點就是波動性很大,就像過山車,並且沒有安全帶。很多人在追漲殺跌的過程中,被甩了下去,虧得一塌糊塗。
所以在A股市場上,流傳著“七虧二平一賺”的說法,簡單說就是,投資股市的人至少90%根本賺不到錢。咱們好好想一想,自己會成為那幸運的“10%”嗎?
2、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如何投資股票
投資股票是需要有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的,但是有很多人根本不懂股票,就是跟風買,或者說看哪個漲得好就買哪個。結果一買就套牢,最後只能忍痛割肉。
有句話說得好:我們永遠賺不到自己認知以外的錢。但是大部分人都存在僥倖心理,賺錢虧錢全靠運氣。大家賺錢都不容易,你願意把你辛苦賺來的錢交給“運氣”嗎?
02.房產:房住不炒、賺錢很難
1、房住不炒讓買房投資很難賺錢
重磅訊息,徵收房產稅離我們越來越近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第七條明確規定:“房產稅按年徵收、分期繳納。”也就是說,房產稅是需要每年繳納的。
這意味著我們投資房產,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不僅可能賺不到錢,而且可能每年還要交錢,房產投資未來可能會成為一項“負資產”。
2、老齡化讓買房收租越來越難
前面說到房住不炒,讓買房投資越來越難,也有很多人會想到買房收租,那豈不是躺著賺錢?
咱們且不說買房的難度,還有房租能否覆蓋房貸,只說一個問題:隨著老齡化越來越嚴重,房子在未來真的還能租得出去嗎?要知道年輕人可是在越來越少,而房子卻是在越來越多。
深度老齡化的日本房子租不出去
特別是對於想以房養老的群體,例如80、90後,在我看來,等他們退休的時候,房子並不會那麼容易租出去,即使能租出去,也未必能租出一個好價錢。這就是以房養老背後的“巨大不確定性”。
3、儲蓄險的長期複利超出想象
講完股票和房產的風險,可能還是會有人抱怨:儲蓄險的收益太低了,只有三點幾。但是注意:這只是一年的收益,如果拉長期限,儲蓄險的收益是非常可觀的。
我先給大家看一張圖:
投資者A和B,分別買了一個儲蓄險產品跟一支股票,其中儲蓄險的收益保持在3.5%複利,而股票第一年收益20%,第二年收益50%,第三年收益是-20%,第四年收益15%,第5年收益25%,如圖所示,上下起伏。
看到這張圖,你會覺得哪個投資者的最終收益更高呢?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投資者B,因為投資者B有的收益最高可以達到50%,縱觀全域性,雖然有賠有賺,但是大家會覺得只有三年是賠的,其他七年都是賺的。而看投資者A的話,它就是固定的3.5%,沒什麼波動。
接下來我們來用資料說話,看看真的是大家認為的這樣嗎?你看,兩個人同樣用10萬來做投資,10年下來,A反而比B賺的更多。
是不是感覺很詫異,【投資者B】雖然高的時候有50%、30%的收益,但是低的時候也同樣會跌50%;而【投資者A】固定收益,持續增值,反而賺的更多。
這就是持續複利的價值,短期看不出優勢,但是拉長年限,收益十分可觀。
我們買房買股票肯定想獲取高收益,不過從專業角度講,要想獲取高收益,最好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而是應該做好資產管理、均衡配置,這樣我們既能降低風險,又能獲得不錯的收益。
所以說,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拿一部分錢炒股買房,也要拿一部分錢做長期穩健的投資。
就像上面圖片展示的一樣,雖然每年3.5%看著不起眼,但是堅持10年下來收益豐厚,這就是儲蓄險的獨特優勢:做時間的朋友,享受複利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