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士如今在中國市場面臨的困局,不是段建軍造成的,拯救企業危機也不是某一個人的責任,但作為賓士中國區倪愷時代管理班子唯一留存、且負責銷售業務的中方高管,維持銷量增長本是分內之事。
“留守者”段建軍
受晶片和零部件供應影響,近年來持續增長的賓士遭遇銷售的巨大震盪,中國乘聯會資料顯示,2021年1至9月,賓士國產車型銷量為43.16萬臺,較去年同期下滑7%以上。
或許很多人會問,晶片供應不足,導致生產遇阻是今年汽車行業的普遍現象呀,賓士銷量下滑有啥稀奇的?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按照商業邏輯,如果豪華車市場所有品牌都集體下滑,那肯定沒人指責賓士不行,問題是你賓士直線下跌不行了,競爭對手卻一路高漲很行的樣子。
同樣是1至9月,同樣在中國市場,同樣面臨晶片供應影響,賓士百年來相愛相殺的德國好兄弟寶馬,完成了66.96萬臺的歷史最好銷量業績。賓士即使加上進口車銷量,差距也將在15萬臺左右。
15萬臺新車啊,排成車隊從慕尼黑到斯圖加特都能往返上幾個來回了。
寶馬2021年1至9月銷量遠超賓士
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同一市場環境下,賓士和寶馬為啥會出現如此之大的銷量差距呢?
用汽車行業術語講,賓士的供應商管理不如寶馬,特別是中國的供應商體系差距非常大,導致關鍵時期賓士花錢也訂不到緊缺零部件,產能嚴重受阻。
客觀說,自詡為汽車發明者、擁有百年曆史的賓士,出現這種情況非常值得警惕和反思。
作為行業的產業鏈核心,車企對於供應商體系應具有非常強的掌控能力,以豐田汽車為例,今年也曾出現晶片危機,但當其振臂一呼,供應商們均第一時間盡最大努力響應,讓豐田得以迅速重回正規。
“供應商的態度真實反映出合作雙方平時的關係,車企如果真能做到將供應商視為合作伙伴,供應商對企業就會像孩子對家長一樣支援,反之亦然。”
國產E級因“車身鋼加鋁”被吐槽不斷
有人又會問了,段建軍的職務是北京梅賽德斯-賓士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負責銷售與市場營銷,賓士供應商體系建設管理不是他的職權範疇。
所以說啊,段建軍救不了賓士的困局。
可在一些經銷商眼中,2013年段建軍加盟主管銷售後,賓士在中國市場銷售開始好轉,在業內銷售能力口碑不多,未來有機會接替楊銘,甚至唐仕凱,成為賓士中國區負責人,甚至戴姆勒歷史上第一位華人全球董事會成員,這樣就可以拯救賓士供應商管理的困境了。
但在資深經銷商看來,這種看法並不成立。“2013年開始賓士的好轉,主要原因是兩點,首先是產品換代,全球市場開始增長;其次是中國的渠道問題逐漸解決。在倪愷管理班子排行第3號的段建軍,只能說是趕上了好時候。”
那麼,段建軍究竟是運氣好還是能力強,或者兩者兼而有之,為什麼能被一些經銷商看好、而資深經銷商卻判定其無法拯救賓士呢?
銷售猛將是否“名不副實”?
談段建軍話題,需要從倪愷的上一代管理班子說起。
當時的賓士中國區管理層,有3名非常重要的中方高管,分別是分別是高階執行副總裁李宏鵬,段建軍,以及最初負責市場營銷和品牌傳播,後連續轉崗北方大區總經理、smart/AMG/V級車銷售運營執行副總裁,最終履職林肯的毛京波。
以上3名高管中,李宏鵬級別最高,綜合能力最強,放眼行業都是自成一檔,是賓士當年實現好轉最重要的關鍵人物,目前是現代汽車集團寄予厚望的中方第一高管,稍後詳細講解。
李宏鵬被現代汽車寄予厚望
先說說段建軍和毛京波,這兩位在管理職能和業務技能有所重疊,業內非常著名的豪華品牌營銷人才。
熟悉賓士體系的經銷商都知道,2007年進入賓士的毛京波,是賓士“營銷平臺化”的建立者,在段建軍到來之前一直負責市場營銷和品牌傳播,曾策劃賓士長軸距E級與喬治克魯尼的合作,這是好萊塢一線巨星首次出現在中國市場全球性品牌廣告,終端形成巨大聲量,擱在今天就是流量爆款。
但從銷售資料來看,這次合作的效果是雷聲大雨點小,被很多人指責為賺了吆喝不賺錢,沒有實際效果。
其實從銷售終端反饋分析,和以前的默默無聞相比,克魯尼廣告為E級和賓士店內帶來的客流增幅極大,知名度也明顯提升。
銷量不佳的主要原因是那一代賓士產品設計缺乏新意,全球賣得都不怎麼樣。
而且第一次國產加長,設計、質量、品質都不如競品,加長軸距後排依然不舒適,運動性一般,小毛病還賊多。
最糟糕的是,當時賓士渠道還在內鬥,進口車和國產車自己打自己,保值率一跌再跌,這種形勢下換誰來都不好使。賣得差很正常,賣好了才不正常。
據經銷商回憶,國產E級第二次改款提升後,趨勢就已經開始向好,毛京波的市場營銷方向並沒有錯。
在資深經銷商看來,毛京波在品牌營銷層面頗有天賦,能將知性和感性認知有序結合,多維度提升使用者感官體驗,品牌建設能力優於段建軍。
“毛京波轉戰林肯中國區業務後,在品牌戰略上強化林肯之道的概念,收效明顯好於賓士星徽之道。”
毛京波轉戰林肯
和毛京波相比,段建軍的品牌建設能力略顯孱弱,以其主推的邁巴赫S級品牌為例,無論是“行修言道,禮之質也”的口號,還是君子賢達的使用者定位,都讓人感受到一種強行融入中國文化的生硬刻板。
所以別看現在是加價神車,當初的經銷商們可都不願申請邁巴赫授權。
據經銷商反饋,真正購買邁巴赫S級的使用者,最關注的就是邁巴赫的德系超豪華高貴血統,就是要彰顯國際化的與眾不同。
更打臉的是,在賓士推出使用者服務公約,承諾不能捆綁消費後,邁巴赫S級卻依然加價不止,邁巴赫GLS更是官方漲價後,經銷商再度大幅加價,使用者被視為人傻錢多的代名詞,品牌與消費者之間溫情脈脈的遮羞布被徹底撕下,讓助力君子賢達的說法格外諷刺搞笑。
標榜禮義的邁巴赫GLS號稱加價百萬
雖然品牌營銷表現平平,但段建軍在銷售上確有獨到之處。曾經的4s店工作經歷,讓他對經銷商面臨的壓力有非常強的同理心,擅於換位思考進行銷售任務調整,透過調整把控銷售節奏搶佔市場先手。
回顧過去5年時間,2016年、17年是賓士本代產品紅利的集中體現時期,對銷售能力要求並不高。但進入2018年開始,賓士新產品紅利衰減,小馬拉大車的產品設計更讓其失去了不少高階傳統使用者,銷售開始面臨挑戰,競品的價格戰加劇也在侵蝕終端新車銷售利潤。
這一時期,段建軍透過調整任務節奏,保持了賓士4s店的營銷彈性,同時加大對女性購車者的營銷力度,以降低高階車型降排量導致的使用者流失,讓終端新車平均盈利守在4%左右,成為一些經銷商看好他的主要原因。
至少在產品銷售層面,段建軍稱得上名副其實。
論營銷名將的真正素養
顯而易見的是,品牌營銷和銷售策略,毛京波和段建軍各有優勢,技能重疊,競爭也就成為必然。如果說毛京波離開賓士是段建軍憑銷售贏下第一回合,那麼在第二回合隔空對決中,林肯的品牌建設毫無爭議的超過了賓士。
此時的一個新問題是,既然毛京波可以重新樹立林肯品牌形象,那麼段建軍為何不能憑藉產品銷售能力拯救賓士危機呢?
這裡就涉及到汽車營銷領域真正的內行門道了。隨著近年來供需關係的變化,特別是汽車經銷商群體的成熟壯大,強大的渠道能力成為營銷名將最重要的素養,沒有之一。
渠道管理是賓士當下的最大缺陷
無獨有偶,賓士恰恰是豪華品牌中引發該變化的始作俑者。2012年的賓士C級價格跳水,歸根結底就是渠道矛盾導致。這一事件導致賓士全系車型價格中樞下探,進而造成中國豪華車市場整體價格滑坡,讓三叉星徽跌盡了百年顏面,賓士經銷商苦不堪言。
而賓士的重新振奮,也是由整合渠道開始。也正是在此過程中,李宏鵬以公平公正的職業素養,大氣寬和的工作作風,贏得眾多投資人的尊重和信任。
說起渠道管理,特別是豪華品牌的渠道管理,這是一個外界看不到、實則非常複雜,特別考驗負責人綜合素養的工作。
首先,品牌授權必須平衡雙方股東利益,也就是必須能讓賓士和北汽達成共識。
其次,賓士在華有利星行、中升、現在被收購的仁孚、鵬龍行、波士通達、華星等全國性和區域性主力經銷商,平衡大經銷商之間的利益分配,對穩定價格體系非常重要。
第三,既要安撫大經銷商,還要平衡主力經銷商和中小經銷商利益,防止出現壟斷,保持整體網路的渠道活力。
暗流湧動難見冰山,可能很多人看不到渠道管理蘊含的艱辛和風險。舉一個具體案例吧,當李宏鵬離開賓士不到半年時間,賓士就爆發了商用車經銷商集體抗議事件,其實之前廠家和經銷商溝通中有多次可以平息的機會,就是因為沒人懂得其中的利害關係,最終才矛盾激化。
商用車經銷商抗議“區別對待”
額外強調一點,資深投資人和普通職業者對於管理層有著迥然不同的評判標準,除了專業能力,更多從為人處世的底層邏輯進行全方位考量。
李宏鵬、段建軍、毛京波的專業能力毋庸置疑,但工作風格差異還是很大的。
毛京波和段建軍都是極為追求完美,特別關注細節,區別是前者幹練乾脆,後者嚴謹細緻。成功源於細節是肯定的,事無鉅細讓周邊人時刻提心吊膽緊張也是真的。
李宏鵬則是寬和豁達,不自視矜高,對各方意見相容幷蓄,充分給予周邊人展示機會,最大程度的調動提升全體系的輸出能力。
管理者綜合能力的差距,在賓士體系力下滑時期表現的尤為明顯。
賓士的囚徒困境
雖然賓士因產能限制導致銷量大幅下滑,但這不是賓士經銷商憂慮前途的根本原因。
如果換在2016、17年,賓士一旦產能恢復,銷量回血真的不算事。
但放在環保政策日趨嚴苛的今天,隨著大排量車型的逐年減少,以及電動車產品的缺乏競爭力,賓士的未來就真的十分堪憂了。
由加價到降價的G級越野車
比如說吧,G級、邁巴赫S級和邁巴赫GLS,是賓士當下最火爆的加價3大主力,大排量車型號稱加價百萬元。為啥能加價這麼多呢,第一是賓士的大排量發動機確實真好,第二則是車輛供應確實真少。
那麼,賓士為何不多生產大排量車型呢?
你以為賓士不想啊,這是環保政策逼得。所以賓士經銷商只能眼睜睜看著小排量G級從加價銷售到平價賣車,晃晃悠悠奔著降價去了。
而且,邁巴赫還官方漲價,等於又從經銷商嘴裡搶了肉,雖說現在能加價,可以後誰也說不準。
順著這個話題再聊電動車,由於發展電動化較晚,賓士的EQ系列車型別說對位元斯拉了,和寶馬、奧迪都有差距。
一位經銷商說的特別坦誠,GLC上的賓士標是百年三叉星徽,能帶來20萬的品牌溢價,放到EQC的賓士標就變成圈子裡的人——“囚”了,20元都不值,除了降價甩賣沒別的辦法。
缺乏新意的賓士EQS
EQ系列的崩潰也讓一些人對段建軍銷售能力表示懷疑,認為其只能賣暢銷車,在新產品突破上缺乏創新思維,銷售模式也是從代理制迴歸並軌制,讓經銷商分擔損失。
雪上加霜的是,根據政策的推進時間,燃油車和電動車在新車銷售佔比呈此消彼長的加速趨勢,這意味著今年損失的銷量,明年可能無法彌補,讓賓士經銷商的悲觀情緒持續增長。
或許有人會問,賓士雖然銷量降低,但單車利潤提升了,目前主力車型都是平價和加價銷售,甚至都原價收購特定二手車再平價銷售了。
賓士官方認證二手車長期疲弱
這可絕對不是什麼好現象,明年經銷商最大的苦惱、以及段建軍最大的壓力就是這些因素累加起來的。
首先,賓士今年所謂原價收購的二手車,都是2020上半年的一些特定車型,當時受市場恐慌情緒影響,經銷商大幅甩賣,E級最高優惠超過20%,經銷商原價回收平價賣出還有的賺。
問題在於,國產賓士車型質量一直不佳,導致賓士官方認證二手車長期疲軟,目前趁著車源緊張平價銷售,相當於為後期客戶投訴提前挖坑了。
其次,賓士4s店人力、物力投入巨大,一線城市動輒上億元,經銷商運營必須兼顧單車利潤和規模效應的平衡,才能保證可持續良性發展,今年賓士的銷量之低,已經打破了平衡,單車利潤不能彌補。利星行、中升、北汽鵬龍、波士通達、華星等主力經銷商,又都是以賓士品牌為利潤主力,這意味著明年晶片供應恢復後,賓士必將開啟衝量攻勢。
第三,今年幾乎所有品牌都遭遇了晶片難,雷克薩斯的月銷量降幅一度超過賓士,也就是說,2022年一旦產能恢復,所有豪華品牌都必須“玩命促銷”,價格戰可能會燒到史無前例的程度。
第四,迴歸到使用者層面,今年購買賓士新車和二手車的消費者都是溢價買車,如果明年賓士因為衝量終端價格大幅下挫,對於品牌和使用者的傷害將是難以避免的,尤其是官方認證二手車,可能會徹底元氣大傷。
第五,熱銷車型的渠道平衡問題,目前邁巴赫、G級、GLE等加價車、暢銷車如何分配涉及利益巨大,不患寡而患不均,歷來都考驗銷售負責人的公信力和專業力。
綜合以上5點,賓士面臨衝量就傷品牌,不衝量坐以待斃的窘迫。這是資深經銷商對於段建軍在賓士前景不看好的核心原因——一旦市場不好,拿銷售管理層問責是正常現象。
事實上,自去年開始,關於段建軍要履新福特或捷豹路虎的傳言不時湧現(據傳被賓士內部“竭力挽留”未能成行)。
經銷商大觀
強中自有強中手,人外有人天外天。
儘管被認為難以解救賓士,但不可否認的是,作為豪華品牌難得的銷售人才,段建軍在銷售上有其獨到見解和優勢。正如之上所說的暢銷車型分配話題,也只有段建軍負責,才能勉強在各大經銷商集體之間保持公平底線。
“摘桃”的楊銘
但賓士面臨的難題是綜合因素導致,別說段建軍,即使新任的賓士中國區老大楊銘,同樣是難解困局,下期賓士營銷話題,我們將透過趙括和馬謖的軍事案例,談談面對賓士發展的深層次矛盾,楊銘在賓士中國區的歷史使命和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