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疆日報
秦楓,著名時政記者、主持人,香港衛視綜合臺副臺長,2009年7月、2014年6月、2021年4月,多次來到新疆採訪。
今年4月,在結束新疆之行後,秦楓寫下了《新疆密碼》一文。“當新疆再次成為國際焦點,外媒傳播的訊息滿天飛的時候,真相到底如何,我要透過自己的雙眼去求證,也想告訴近期沒到過新疆的公眾。”
《新疆密碼》客觀呈現了新疆社會穩定、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的真實狀況,新疆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自己幸福小日子的追求。並得出了“穩定保證了發展,發展改善了生存,這就是新疆發生巨大變化的密碼”這樣的結論。以下內容選自秦楓的《新疆密碼》一文。
教培中心
曾經極受關注的教培中心內部的狀況到底如何呢?當選擇這次走訪地點的時候,我希望去那些曾經暴恐活動較多的縣鄉。2013年4月23日,喀什地區巴楚縣色力布亞鎮發生嚴重暴恐事件,所以我選巴楚縣為第一站。從喀什市出發,開車不到四個小時,就來到了這個上海援建的縣城。和其他省市的縣城沒什麼區別,一下了高速,便是各種拔地而起的新樓盤。乘車進入主城區,電視塔很醒目,類似東方明珠,有一個球形的中心。
透過在巴楚縣工作的一位聯絡人,我認識了一位教培中心的結業學員維尼熱·阿不都外力,她現在巴楚縣勞動服務中心工作,齊耳短髮,戴著眼鏡,氣質溫和。我見她時,她正在忙著接待前來求職的人。她告訴我從小跟住在圖木舒克的奶奶長大。奶奶經常跟她說漢族是異教徒,還不讓她唱歌跳舞,葬禮上也不許哭,否則死後會下地獄。久而久之,維尼熱就受到影響。儘管她後來在廣州讀高中,在廈門讀大學,但是畢業回到新疆後,還是受到了宗教極端思想的影響。父母覺得她有點不對勁,社群幹部隨後過來和她談心,指出了她這些宗教極端思想的危害性。隨後,她自願去了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學校學習。
對於教培中心的情況,維尼熱說,6人一間宿舍,一個班35人,他們班級有15位女生,20位男生。全學校大概有七、八個班級。每個班都有維吾爾族和漢族老師教課。維吾爾族老師主要是幫助他們區別什麼是合法宗教規範與禮儀,與什麼是極端的。漢族老師教國家通用語言和法律。教培中心還有職業課程,包括美容美髮、電子商務、服裝裁剪等等。維尼熱說,她選擇了美容美髮,老師們對她很好,教培中心的生活還是比較舒適,她每個週末都可以回家,沒有人跟著。她說同期學員也都結業了,大家生活都很好,有的結婚了,維尼熱是去年結的婚。他們還會邀請老師們參加婚禮,和老師們維持著密切關係。回憶之前的樣子,維尼熱有點苦笑,“哎呀,我當時怎麼會是那個樣子。”
阿克蘇地區溫宿縣的汽車修理師亞庫普買買提今年30歲,他也在教育培訓中心接受了一年的職業技能教育培訓。2017年,他受周圍有極端思想的朋友影響,留著大鬍鬚,不吃家裡做的飯,拒絕和其他民族交往,認為他們都是異教徒。經過一年的培訓結業,亞庫普買買提已經過上了正常生活,在汽車維修廠繼續做工。他老婆在一家養生會所工作,兩人收入較高,每月能達到一萬八千元,剛買了一套110平方米的新房,他還準備開一個汽車維修廠。
阿依先木古麗今年38歲,是位標準的維吾爾族美女,她有兩個女兒。幾年前,她被一些鄰居蠱惑,穿黑袍,天天和丈夫吵鬧,最終導致夫妻離婚。社群工作人員發現問題後,與她交流並指出了宗教極端思想的危害,阿依先木古麗自願申請去培訓中心學習。經過一年的學習,她醒悟了,也與丈夫復婚了。現在阿依先木古麗在阿克蘇的一家商場裡開了美甲美容店,店面重新裝修,她的精神面貌很好。
我就極端思想會不會捲土重來這個問題,詢問了社群的維吾爾族幹部,他們說沒有極端思想的土壤就不會捲土重來。教培中心的最大作用就是把宗教極端勢力串聯的結構打散,讓廣大維吾爾族民眾有機會學技能、學國語、學法律,去極端化,實現穩定就業。
駐村工作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近年來持續選派各族幹部駐村,駐村工作隊的主要任務是完成脫貧攻堅和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
每一個工作隊下到村裡,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吃,就是駐村工作隊員經常和村民在一起吃飯,如果在村民家裡吃要交伙食費;同住,並不是像境外媒體說的那樣住在人家家裡,而是住在村裡的週轉房,在村委會大隊部。同勞動,就是一起在農田幹活,並解決生產生活問題。我採訪的一位駐村幹部在阿克蘇地區溫宿縣駐村三年,他所在的村是中等規模村,三百多戶人家,工作隊5人全部常駐。他們駐村第一個月就是入戶、走訪,瞭解各家情況和困難。之後就開始解決實際問題。他說,剛開始村民對他們有點陌生有點牴觸,往後相處久了,就融合在一起了。村民提出的困難五花八門,比如沒錢買肥料,駐村工作隊會幫助他們解決。
雙語教育
2014年6月,我在喀什地區採訪,能與我通暢地用國家通用語言交流的維吾爾族成年人不是很多。但2021年4月,我在喀什大巴扎的一家裁縫店做我的裙子時,有一位4歲的維吾爾族小女孩,閃著大眼睛看著我,那麼可愛。我拿出剛買的一隻小葫蘆鑰匙鏈送給她,她接過來,旁邊的父親說了一句什麼話,小女孩就用稚嫩的聲音背誦了各地小朋友都會背誦的那首童謠“小白兔白又白……”。
大巴扎裡瘋跑的孩子很多,我一路隨機問了幾個,有7歲、有8歲,都會說比較標準的國家通用語言。西方有些媒體說中國在新疆實行種族滅絕,看看這些生命力旺盛的孩子們吧,這就是最好的回答。關於幼兒園雙語教育,我還去了一個村子裡的幼兒園,園長說國家通用語言語感的培養從小就進行。我觀摩了兩節課,唱歌跳舞做遊戲,都是漢族和維吾爾族兩位女老師帶著孩子們,一句維吾爾語一句漢語混著說的兒歌。
巴楚縣第一高中有3500多名學生,其中2400多名是住宿生。關於維吾爾語言教學,老師告訴我,高一、高二每週有六節,高三因為需要高考民族語言,所以會增加到八節。西方媒體說中國政府打壓民族語言,看看這個維吾爾語的課程設定就是很好的反駁。我問了幾名正在準備高考的學生,他們都頗為嚮往疆外的大學,有的想去上海交通大學,有的選擇武漢大學,還有的嚮往北京大學。喀什地區巴楚縣高中的學生們能有如此志向,說明新疆青年一代的國家認同很強。
該校每個班級都會在教室醒目的位置貼兩個綠色的A4紙,上面印有“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三個離不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
我覺得用“認同”一詞,較為客觀中性。
充分就業
為了幫助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區促進就業和脫貧致富,大量的東南沿海企業來到南疆。有一家上海民營服裝企業在附近村莊招聘了65名女員工,培訓上崗,年齡從18-50歲不等。有一位組長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她說孩子們放在學校最放心,自己一整天沒有什麼事情,就來工廠上班。她很自豪自己學到了技術,“我馬上就可以當師傅了,每月能拿到2500-3500元。”她丈夫開出租車,兩個人一個月6000多元,過日子“沒問題”。這個廠的女工們早上十點上班,中午一點半休息,下午四點到七點半上班。當紡織女工對她們來說很自豪,從她們每天精心打扮過來上班就可以看出。如果真是“強迫就業”,或者是“血汗工廠”,還會有這種扮靚的心思嗎?
我還去了阿克蘇一家做建材的央企採訪。總經理說,為了吸納附近農村的勞動力,企業專門撤掉了一條自動化生產線,招收了75名維吾爾族工人,其中還包括兩對夫妻。我在生產車間看到他們專注地操作,從農民變成了產業工人,從他們臉上可以看到自信的表情。
眾所周知,企業發展當然要算賬。但有的企業只會算小賬,有的卻會算大賬。吸納勞動力,撤掉自動生產線,看上去會增加企業的成本,但是社會得到了穩定,企業發展環境就得到了保障。企業的效益自然也能會隨之提高。同時,用工業化的技術培養少數民族職工,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生活之憂,也大大提高了他們對規則紀律的認知度和依存度,工作環境、員工健康、職工福利在民族地區同樣受到重視。
父母就業,收入穩定,孩子們在幼兒園、學校就會受到良好的開智和教育,父母也沒有後顧之憂。這樣良性迴圈下,南疆已經被打散的宗教極端勢力就沒有可趁之機。
南疆大地一片生機,各個工廠開足馬力。以前人們總希望北疆的企業吸納南疆農村地區的剩餘勞動力,然而我這次來,聽幾位企業老闆說,他們還要擴大生產規模,南疆已經沒有那麼多剩餘勞動力了。這讓我特別感慨,再囉嗦幾句吧。2009年7月、2014年6月和2021年4月,不同的時期我多次來到新疆走訪調研。沒有比較就沒有發言權,沒有實地考察也沒有發言權,我親歷過新疆一段嚴峻的時期,經歷過一段民族傷疤時期。今天,我看到了一個變化巨大的新疆,感到了這裡的和諧氣氛,街上沒有了特警崗哨和沙袋防護牆,便民警務站把服務和防範做得有條不紊。
自治區要求城市出警在一分鐘,農村出警在三分鐘,這五年裡都做到了。穩定保證了發展,發展改善了生存,這就是新疆發生巨大變化的密碼。今天我看到這種民族融洽、社會繁榮的景象,尤其看到新疆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對自己幸福小日子的追求,我更感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這七年中,做了大量針對性、到位的務實工作,切實有效地鞏固了中國多元一體的民族關係。
新疆幅員遼闊,出差很辛苦,我的每個採訪地點之間相隔很遠,但都有獨具特色之大美風景、民族美食,這一路採訪,愉悅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