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區域發展更加均衡協調,東、中、西三大區域板塊之間的差距進一步縮小。特別是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山西、江西等6省,佔據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不斷加大產業承接力度,經濟社會保持了快速發展。
太原
山西省,位於我國華北地區,從經濟上劃分也屬於我國的中部地區,從地理地貌上看是一個典型的黃土覆蓋的山地高原,其中山區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80.1%。山西地跨黃河和海河兩大水系,轄11個地級市、26個區、11個縣級市和80個縣。山西曆史文化底蘊非常深厚,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同時也是晉文化和晉商的發祥地,著名景點有平遙古城、五臺山、雲岡石窟、喬家大院、皇城相府等。
平遙古城
全省常住人口3492萬,2020年實現經濟總量17652億元,人均GDP50550元,總量和人均分別位居全國21位和26位。近些年來,由於受我國北方整體經濟發展大的背景以及產業單一且轉型升級較慢,以資源型為主導、民營經濟不夠活躍等因素,使得山西經濟發展水平居中靠後。不過,隨著中部崛起戰略和“一帶一路”的深入實施,山西將會抓住發展機遇,加快結構轉型,經濟發展質量和水平將會進一步提升,經濟增速持續加快,中部崛起定然有山西“一席之地”。
進入“十四五”以來,山西不斷加大改革創新力度,科學謀劃,提出建設“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的發展格局。將太原建設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區域中心城市。支援大同、長治、臨汾3市不斷提升輻射和集聚能力,打造成為三大省域副中心,同時支援運城、陽泉、忻州、晉城、呂梁、朔州建設六大市域中心城市,成為全省經濟重要增長極。
大同
山西省將不斷最佳化城鎮發展格局,科學推進城鎮職能體系規劃。根據規劃,將全省102個市縣分為綜合型、工貿型、旅遊型、農貿型四大類,進一步明確各市縣未來發展定位和目標,從而形成發展合力推動全省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長治
綜合型城市(28個)
主要包括:太原市、晉中市、呂梁市、陽泉市、忻州市、朔州市、大同市、臨汾市、運城市、長治市、晉城市、盂縣、寧武縣、曲沃縣、侯馬市、祁縣、陽高縣、天鎮縣、高平市、平遙縣、沁水縣、永濟市、孝義市、汾陽市、陽曲縣、清徐縣、澤州縣和洪洞縣。
綜合型城市,具有一定的地理優勢和產業優勢,城市的功能性較為完善,涵蓋了工業、金融、貿易、文化、服務、娛樂等行業,綜合實力較強,在一定的區域具有較大影響和一定的輻射帶動能力。從山西省28個綜合型城市來看,11個地級市全部入選,剩下17個縣級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綜合實力較強或者在該區域具有一定的輻射力。
工貿型城市(26個)
主要包括:介休市、榆社縣、聞喜縣、稷山縣、絳縣、平陸縣、原平市、襄垣縣、壽陽縣、靈石縣、河津市、沁源縣、和順縣、垣曲縣、冀城縣、古縣、浮山縣、河曲縣、左雲縣、古交市、嵐縣、保德縣、霍州縣、定襄縣、平定縣、襄汾縣。
工貿型城市,在工業發展和貿易以及物流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的城市,一般這類城市工業實力較為發達,同時兼具一定的服務貿易實力。從山西工貿型城市來看,很多都是山西的經濟強縣和工業強縣。未來這些城市的發展目標也較為明確,是支撐山西工業轉型發展,打造工業強省的中堅力量,也是推動山西科技創新發展重要力量。
運城
旅遊型城市(20)
主要包括:壺關縣、平順縣、陽城縣、右玉縣、靈丘縣、渾源縣、黎城縣、武鄉縣、吉縣、交城縣、新絳縣、五臺山縣、左權縣、代縣、婁煩縣、鄉寧縣、蒲縣、陵川縣、方山縣、興縣。
旅遊型城市,重點以發展旅遊業以及服務業等為主導,由於某種原因不宜發展工業或限制發展工業的地區。我們可以看出,上述這些縣市共同特點就是旅遊資源豐富,包括擁有歷史文化古蹟、獨特的生態資源景觀、歷史人文優勢等。但也有例外的縣市,由於在工業、服務業、旅遊業、城市發展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優勢,比如平遙縣進入綜合型城市行列。
忻州
農貿型城市(28個)
主要包括:沁縣、山陰縣、大寧縣、隰縣、永和縣、汾西縣、石樓縣、懷仁市、長子縣、文水縣、應縣、芮城縣、安澤縣、廣靈縣、萬榮縣、昔陽縣、靜樂縣、神池縣、五寨縣、岢嵐縣、臨縣、交口縣、中陽縣、偏關縣、柳林縣、繁峙縣、夏縣、臨猗縣。
農貿型城市,是以現代農業、農產品加工貿易或特色農產品等為主導的城市。這些城市大多工業不發達,在國民經濟中第一產業佔比較高。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消費和市場需求越來越大,未來依託農產品深加工、現代農場、數字化農業的深入推進,農貿型城市也有其發展的重要機遇期。但小編認為,農貿型城市未來還是需要“兩條腿”走路,注重發揮優勢產業,形成產業集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晉城
關注小編,分享更多精彩,一起去為山西發展建言獻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