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怕如何死去?——“最怕患癌而死”,這是許多人的答案。
在我國,平均每分鐘有8人患癌,5人因癌而死。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哪一個先到來。
當癌症來臨,患者會是怎樣的痛苦和無奈?
一、成為患者後,我才明白癌症的痛
華益慰是北京軍區總醫院原外一科主任,從事癌症防治工作,做過數不清的手術。他知道患癌很痛苦,卻坦言自己也無法感同身受。
直到他自己被確診胃癌。
由於發現時已是胃癌晚期,華益慰只能按照常規處理,做了全胃切除手術。手術後,華益慰返流非常嚴重,食道被燒得生疼,嗓子和耳咽管也受到強烈刺激,只能長時間半臥在床上。
為了控制癌細胞的擴散,華益慰接受了腹腔熱化療。做腹腔熱化療時,他必須紋絲不動躺一個半小時,腹腔溫度會升高到41℃,整個人大汗淋漓。每次做完熱療,他都腹痛得死去活來,只能服用止疼藥。
如此痛苦的體驗,他一個月要經歷8次。
化療結束,華益慰的病情沒有好轉,噁心、嘔吐症狀反而更加嚴重,甚至無法進食,最後連鼻飼營養液都進不去,全身水腫。
無奈之下,華益慰只好接受第二次手術。可是手術之後,他發生了嚴重的腹腔感染,存活希望逐漸消失。
抗癌一年後,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裡,73歲的華益慰渾身上下插滿了管子,躺在病床上不能動彈,感慨道:“我以前給病人做了那麼多手術,從來沒想到他們會這麼痛苦,直到我自己也躺在病床上……”
二、深刻反思,癌症晚期真的需要手術嗎?
接受治療期間,華益慰回想起自己做過的手術,對學生說到:“全胃切除太痛苦,如果不是沒辦法,哪怕是留一點點胃也比全切強。我們當醫生的,不要只想著消滅疾病,還要為病人著想,考慮生活質量。”
癌症發展到晚期,生存率已大大下降,有的醫生會建議手術,抑制癌細胞擴散。那麼,癌症晚期還有沒有必要做手術呢?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首先,要考慮手術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可不可以減輕症狀,提高生活質量。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沒有必要再增加痛苦了。
其次,還要看手術風險高不高。任何手術都有風險,對於癌症晚期患者來說,身體是否能夠承受手術帶來的創傷、併發症?如果不行,那麼建議放棄手術。
最後,還要尊重患者的個人意願。患者自己願意接受手術嗎?相比起家屬的想法,患者的求生意識更重要。
需要強調的是,癌症晚期無法手術,不代表沒救了。以胃癌為例,患者如果無法手術,還可以選擇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射頻消融等手段,控制癌細胞轉移,縮小腫瘤,再進行手術。目前,化療仍然是晚期胃癌的最主要治療手段。
總而言之,癌症晚期要不要手術,一定要反覆考慮風險和收益。如果收益大於風險,即使患者的意願不強,醫生和家屬也應該好好勸說,鼓勵患者接受手術,勇敢地活下去。
三、別等到晚期,才發現胃癌
我國是“胃癌大國”,據統計,2020年我國胃癌新發47.8萬例,死亡37.3萬例,高居所有腫瘤第三位。
胃癌的早診率較低,經常被誤以為是胃炎、胃潰瘍等胃病,導致確診時已是進展期,即使進行手術,5年生存率也不到30%。然而,胃癌如果能早期發現,其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甚至實現治癒。
所以,我們要對胃癌症狀有所瞭解,避免與普通胃病混淆。
那麼,胃癌早期的症狀有哪些呢?常見的有:
1、嘔血或便血,病灶出血導致;
2、噁心、嘔吐,在年輕患者中較為常見;
3、乏力、消瘦,多由消化功能降低、進食減少引起;
4、吞嚥困難,腫塊接近賁門時,可阻礙食物進入;
5、上腹部不適或出現腫塊。
除了識別胃癌症狀,定期體檢也是重要的預防手段。
根據《中國早期胃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我國胃癌篩查目標人群的定義為年齡40歲或40歲以上且符合以下至少一個選項:
①長期生活在胃癌高發地區(遼寧省莊河縣、山東省臨朐縣、福建省長樂縣等);
②感染幽門螺桿菌;
③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等病史,以及惡性貧血等胃部癌前病變;
④有胃癌家族史;
⑤其他風險因素,比如高鹽飲食、吸菸、酗酒等;
對於胃病患者來說,建議定期進行胃鏡檢查:
- 一般性慢性萎縮性胃炎,每3年做1次胃鏡;
- 不完全性結腸型腸上皮化生伴輕度不典型增生,每年做1次胃鏡;
- 伴中度不典型增生,每3個月做1次胃鏡;
- 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上皮內瘤變,可考慮手術切除病灶。
即便是治癌多年的醫生,也只有在患癌時才體會到患者的痛苦。此時尚健康的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做好預防呢?
參考資料:
[1]《你不知道的腫瘤故事都在這裡 ,醫生親歷:患癌這麼痛苦! | 腫瘤世相》.健康時報. 2018-09-12
[2]《癌症晚期,還有沒有必要做手術?你需要了解這些……》.中國癌症康復與姑息治療. 2020-04-29
[3]《胃癌症狀難察覺,如何才能早預防?》.人衛健康. 2018-01-03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