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16日,在孟良崮戰役中,抗日名將張靈甫所領導的七十四師被圍殲,面對惡化的戰況,張靈甫決戰至最後,以一彈飲訣成仁。
作為張靈甫第三任妻子的王玉齡,在19歲青春年華的年紀,便成為了寡婦,至此度過寂寥的一生。而王玉齡與張靈甫之間那段絕美的愛情故事,也一直是人們所津津樂道的。
作為富家千金的王玉齡,在喪夫之後,苦惱便滾滾而來,她要獨自一人要照顧年老的母親與尚在襁褓之中的兒子,這使她的家庭生活一度陷入了極大的困境。當時在臺灣,他們本可以依照規定,領取一定的撫卹金維持生活,但追求自由和尊嚴的王玉齡,卻寧餓死也不領取這樣的撫卹。
那麼,王玉齡和張靈甫之間有著怎麼的故事?她當初為何要嫁給大她25歲的張靈甫?當悲劇性的命運落到王玉齡頭上時,她是如何面對和抉擇的?
抗戰勝利後的相識
1928年6月,王玉齡出生在長沙市的一個書香世家中,出生於名門望族的王玉齡,從小就在知識氛圍濃郁的家庭長大,因此她的才貌氣質都非常的出眾。在長沙福湘中學讀書的時候,王玉齡就因出色的表現,在學校裡面聞名遐邇。
1937年,日軍發動了七七事變,戰爭的炮火很快就延展到了長沙地區,日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為了躲避戰事,王玉齡跟隨著家人,一同遷出了老家,自此就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後來,王玉齡在湘西一個偏遠的小縣城,又進入了正規的中學讀書。因戰事激烈,學生們都在教室裡邊上課太危險,於是老師就將上課的地點,臨時給遷到了在這附近的山上。戰爭期間的學習、生活一直過的心驚膽戰,有時候在回家的山路上,學生們都會看到這裡發生過戰鬥的痕跡。
1945年抗戰勝利後,往日裡全國被飛機大炮籠罩的陰霾,也終於消散了,王玉齡的生活也開始漸漸好轉起來,心情都隨之明朗了。
一天下午,王玉齡與幾個要好的女孩子相約,前往一家頗負盛名的理髮廳去做頭髮。當時女生們坐在理髮店的椅子上邊,一起歡聲笑語地鬧個不停。這幅美好的畫面,恰巧也被在理髮廳的張靈甫給瞧見了,張靈甫當時穿著一身莊嚴的的軍裝,碰巧就坐在王玉齡的椅子後邊。
聽到這些女孩子們嘰嘰喳喳的聲音,張靈甫很快就被擁有獨特氣質的王玉齡給吸引了。正在嬉笑玩鬧的王玉齡,也正好從鏡子裡邊看到了一個身穿軍裝,帶著軍帽的男人,而這個男人正透過理髮店的鏡子,仔細地打量著自己。
王玉齡當時就在心裡想,這個人就差沒把頭給貼到鏡子裡邊。性格大膽的王玉齡,直接用自己的眼神蹬了張靈甫一眼。正是這一眼,開啟了倆人之間的緣分,張靈甫被真性情的王玉齡給深深吸引了。
後來,張靈甫就託自己的朋友,原國民黨七十四軍張處長進行出面,邀請王玉齡全家吃飯。當時年輕貌美的王玉齡,對眼前這個年齡比自己大許多的魁梧軍人,並不是很感興趣,所以在飯桌上邊,王玉齡就自顧自的只管吃菜吃飯,不摻和到他們大人之間的交談中。
突然,張處長在從中挑起了話題,談到了張靈甫的婚姻問題,張處長就拜託王玉齡的伯母,一位在長沙混的不錯的王太太幫忙,給張靈甫介紹一下結婚物件。
後來,張處長又轉而向王太太說到,王家那麼多的小姐都可以介紹一下。然後,他就將目光轉向了王玉齡,王玉齡心思通透,明白張處長是什麼意思,但卻不以為意。
漸漸相熟談及婚嫁
年紀尚輕的王玉齡,心思還是比較單純,別人在她面前越是講起張靈甫的種種優秀之處,說起他作為抗日軍長,平日裡是何等的威風,她就越是表現的絲毫不在意,越不搭理張靈甫,使著女孩的小性子。但這樣的王玉齡,在張靈甫的眼中卻是越發的可愛了。
之後,王家人也按照禮數回邀了張靈甫。所以,張靈甫也時不時地都會去王玉齡的家中,創造與王玉齡見面的機會。起初,王玉齡看見張靈甫之後,也不同他講話,有時候還會故意躲出家門,小心避開他。但隨著張靈甫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王玉齡的生活裡,她也慢慢地與張靈甫開始相互熟悉,張靈甫經常會給她講一些歷史故事。
作為北大歷史系畢業的優秀學生,張靈甫對每個朝代的名人故事,都非常的熟悉瞭解,他會將自己所瞭解到的知識,以有趣的故事形式講解給王玉齡聽。
之前,其他人都覺得張靈甫長得很英俊,但王玉齡卻認為他只是看起來很順眼而已,但現在她眼中的張靈甫,卻有著獨特的魅力。
對張靈甫有更加深刻了解的王玉齡,認為他是一個非常成熟可靠的人。王玉齡曾聽說,張靈甫在一次戰鬥中負了重傷,他的腳被機關槍給打到了,而子彈也留在了他的腳裡面,後來也沒能取出來。因為當時的醫學條件不是特別發達,所以張靈甫的腳在打完石膏之後,就不能彎下來了,張靈甫卻從未讓旁人瞧出他的腳有什麼異樣。
這愈發地讓王玉齡崇拜眼前的這個男人了。
不久之後,張靈甫就對王玉齡求婚了,王玉齡也欣然答應,但隨之他們的婚事就遭到了王玉齡母親的反對。
王玉齡的母親認為,張靈甫比女兒大了24歲,這個年齡差距實在是太難以逾越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張靈甫作為一個軍人,他隨時都可能犧牲在戰場上,王玉齡母親經歷了守寡一生的痛,絕不願意讓女兒也重蹈覆轍。
可反對了一時卻反對不了一世,王玉齡最終還是違背了母親的意願,在伯父伯母的支援下,同意嫁給了張靈甫。
王玉齡剛同意了婚事之後,張靈甫就又升職了。當時國民政府剛從重慶遷回南京之後,蔣介石就立即宣佈任命張靈甫,繼續擔任七十四軍軍長以及南京警備司令的職位。在其他人的眼中,張靈甫可謂是經歷了雙喜臨門的喜事。
按照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京滬地區所保持的上流社會的風俗習慣。張靈甫將倆人的婚禮定在了上海的金門飯店舉行,準備妥當之後,張靈甫卻因為太忙的緣故,導致婚禮一再推遲,
這讓他感覺自己十分對不住王玉齡,並向她道了好幾次的歉。
婚期終於定了下來,但倆人準備結婚之際,在從南京趕往上海的這一天,張靈甫卻接到了蔣介石要處理緊急公務的電話。時間非常緊迫的情況之下,倆人就準備先將婚禮辦完之後,再立即動身出發。
當天的婚禮也是狀況百出,張靈甫與王玉齡倆人的新婚服裝,都是在上海專門找人裁剪製作的,所以在此之前他們還從未試穿過。結果等衣服穿上身之後,果然不太合身。身材苗條的王玉齡,新裝穿在身上,確實顯得有點兒肥;而張靈甫則是因為他本身長得實在太高大了,衣服穿在他的身上,顯得非常的緊。
在裁縫的努力之下,王玉齡的衣服在腰身的地方做了一些改動,但張靈甫的西裝卻是很難進行改造。情急之下,張靈甫就將在場一位好友的衣服給借來,先臨時頂上。終於,在匆忙的準備之下,婚禮正式開始舉行,這場婚禮在精心的操辦之下,辦的奢華而又隆重。
但這喜慶的氛圍還沒過多久,南京的國民黨總統府的侍從室又打來了電話,他們急切地催促張靈甫,必須立即返回南京,第二天的一大早,蔣介石就要召見張靈甫。張靈甫一聽這訊息,就趕緊脫下了西裝,準備動身前往南京,而王玉齡也表示要跟張靈甫一起走。就這樣,剛舉辦完婚禮的兩個人,就匆匆地告別了參加婚禮的眾多親朋好友。
在當天的傍晚時分,這對新婚夫妻就坐上了從上海開往南京的一列火車,他們也是在火車上度過了難忘的新婚之夜。
在南京的時光,是倆人婚後所度過的,最甜蜜的一段日子,王玉齡與張靈甫一起共同攜手,遊覽了金陵的名勝之地,他們在興致高昂時,還會一同吟詩作對。
在結婚一年之後,王玉齡就順利生下了一個大胖小子,兒子的出生讓年過半百的張靈甫非常開心,張靈甫為他取名為張道宇,而張道宇也長得像自己的父親一般俊朗。
19歲開始了一生的守寡
1946年8月,解放戰爭正進入了最後的決戰時刻,張靈甫告別了妻子王玉齡,奉蔣介石的命令,率領整編第七十四師從南京出發,立即向蘇北解放區進攻,他們一直攻打到了山東地區。
在孟良崮一戰中,張靈甫的整編七十四師,被陳毅等人領導的華東野戰軍成功圍殲,張靈甫知道自己目前的狀態,已經是彈盡良絕了。於是,他在最後的一刻給自己的妻子寫了遺書,希望她能將兒子好好的養大。最後,在殘酷的戰場之上,這位昔日威風凜凜的抗日名將,以自盡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在南京帶著剛出生的兒子,等待著丈夫凱旋歸來的王玉齡,得知了丈夫在戰場上英勇犧牲的訊息之後,更是悲痛欲絕。
當時才19歲的王玉齡,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家庭變故,瞬間就感覺到了生命的絕望。但是當時她上有年老的母親要照顧,下有年幼的兒子要撫養,這生活的重擔都壓在了王玉齡的身上。為了照顧母親和兒子,王玉齡強打著自己的精神,努力地生活下去,只有這樣才能不辜負丈夫臨終之前的囑咐。
在解放前夕,王玉齡帶著母親和兒子一同乘坐了國民黨總統府所包下來的一艘巨輪,跟隨軍隊撤退到了臺灣,並在臺北開始了定居生活。
剛到臺北時,她們一家人的生活很是艱苦,那時候按照臺灣的規定,她們每個月都能夠領取一筆撫卹金,但是追求尊嚴與自由生活的王玉齡,卻是寧願餓死,也不願領取這樣一筆撫卹金!
國外求學的打拼之路
當時正青春年華的王玉齡,不願意自己年紀輕輕就單單以寡婦的身份度過這一生。在張靈甫去世的第六年,王玉齡就在臺灣的陸軍總司令孫立人的私人幫助之下,辦理了前往美國的護照。王玉齡將母親和六歲的兒子在臺灣安置好之後,就獨自踏上了遠渡重洋之路,孤身一人前往美國打拼。
在美國這個陌生的國家,王玉齡開始了自己艱難的求學之路。1953年6月,王玉齡憑藉著自己的努力,成功考入了美國紐約大學的會計系學習,當時她的學習生活過得十分艱難,尤其是面臨著生活和經濟上邊的一些困難。
為了解決這一生活上的難題,王玉齡就於每週的上午時分,在一個公用的部門去做一些文秘的工作;等到星期天上午的時候,她又去飯館裡邊打工掙錢;在下午以及晚上的時候,王玉齡則是將自己的全部時間都投入到上課聽講中。
在這樣艱難的生活之中,王玉齡整整度過了四年的時間。最終,王玉齡以品學兼優的優秀成績成功從紐約大學畢業。畢業之後的她,就在羅斯福醫院做了兩年的會計工作,之後又前往五星級飯店樸拉沙飯店,工作了將近3年的時間。最後,王玉齡就一直在美國航空公司工作了21年,直至退休。
在美國生活的期間,王玉齡也憑藉著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一直熱心於公益事業中。當時在美國有一個華美學會,這個學會是由在美華人自發組織的一個團體。
而且它的主要工作任務,就是來濟助那些一直在美國生活的貧困與殘疾華人,王玉齡認為這樣的工作十分有意義,所以一直積極地參與其中。在王玉齡的努力之下,她曾經連續兩次擔任了華美學會的主席工作,在美國的華人也享有著一定的聲譽,受人尊敬。
總理邀請終返故國
王玉齡與家人離開從小長大的故鄉,已經數十載了。雖然她們一家人在美國的生活步入正軌,生活的也越來越滋潤。但在王玉齡的內心深處,卻始終記得自己的祖國,並思念自己家鄉的那一寸故土。
1973年,周恩來總理在與海外華人的交流之中,知曉了王玉齡的一些情況,隨即周總理就透過相關的工作人員找到了王玉齡,並誠摯地向她發出邀請,希望她可以回到故國,來到首都北京進行觀光旅遊的活動。
剛收到訊息的王玉齡高興極了,她也想要目睹一下祖國這幾十年來的變化,與自己曾經的故友重逢一下,王玉齡內心不禁湧出了激動之情。但隨之,王玉齡又想到了丈夫張靈甫的特殊身份,開始擔憂了起來,對自己的回國之行更是喜憂參半。
後來,王玉齡就正式接收到了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黃華的一封信,在這封信中,王玉齡又再次收到了熱情的邀請。在這盛情邀約之下,王玉齡才打消了自己的顧慮,終於決定回到祖國的懷抱去看一看。
之後,王玉齡就從美國坐飛機,經過了香港抵達廣州,進行了觀光。而接待王玉齡的外交人員則向王玉齡轉達了國務院的意見,不管她何時想回到大陸,都是可以隨時辦理簽證的。
1973年9月,成功辦好籤證的王玉齡,才終於踏上了已經闊別25年的故土,飛抵了北京。而周恩來總理在病中還特地為王玉齡安排了時間,親自在人民大會堂的湖南廳接見了王玉齡。
周恩來對王玉齡言辭懇切地說:“我當過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張靈甫是我的學生。我們沒有把他爭取過來,我有責任!”
面對待人熱情、禮儀周到又平易近人的周恩來,王玉齡感受到了周總理獨特的人格魅力,周恩來總理也在她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周總理的嚴密安排之下,王玉齡又前往了幾個大城市,進行了秘密的參觀活動。在這一路的旅途中,王玉齡都接受到了很好的保護措施,而且在她的所到之處,各地都給予很高規格進行了接待,王玉齡內心感動不已。
後來,王玉齡每年都返回北京,進行一兩次的訪問。而每次,鄧穎超都會在人民大會堂接見王玉齡,並親切與她進行談心或者嘮會兒家常。
陪伴母親回國共享天倫
隨著歲月的流逝,王玉齡的母親王羅希韞也已經是98歲的高齡了,母親在王玉齡5歲時就成為了一名寡婦,獨自扶養女兒長大,王玉齡對待自己的母親是非常的孝順。
1948年,王玉齡帶著自己的母親前往了臺灣,後來王玉齡獨自一人在美國打拼成功之後,又將母親接到了美國移民,母女倆一直過著相依為命的生活。
母親在暮年時一直非常渴望回到故鄉,瞭解到了母親的思鄉心切,王玉齡為了滿足母親的心願,就在1997年的7月份,帶著母親回到了故鄉長沙,一直陪伴著母親走親訪友度過餘下時光。後來母親因飲食不慎,患胃病出血送進醫院之後,王玉齡不顧自己的身體狀態,不辭辛苦陪伴在母親的身旁,直到母親在家鄉去世。
王玉齡與張靈甫的兒子張道宇長大成人之後,也成為了一名幹練的企業家,在張道宇的艱苦經營之下,他的公司在亞洲的許多地方都設有了分公司。而王玉齡在退休之後,就一直過著讀書看報的消遣生活,有時候她也會在空閒時間,協助兒子打理一下商務的事情。
偶爾,王玉齡還去西安看望張靈甫的親戚家人,在故鄉的日子裡,王玉齡對祖國的一切都充滿了無限的熱愛。後來,王玉齡又進入了長沙市的老年大學的詩詞班,開始學習傳統的詩詞,在這裡王玉齡感覺自己彷彿又回到了年少時的那段時光,她的心裡也生出了極大的興趣。
重回祖國為丈夫添衣冠冢
雖然王玉齡之前為了生計,不得不加入了美國籍,但是她依然保持著自己那充滿熾熱的中國心,這一點是從未改變過的。
後來,祖國的富強與統一,就成為了王玉齡所堅持要做的事情。王玉齡每次去臺灣時,她都會盡自己的努力,為推動兩岸統一的程序做出自己的貢獻。
2005年,王玉齡跟隨在上海經商的兒子,在上海定居了。在這期間,王玉齡收到了粟裕大將的侄子粟剛兵的邀請,前往孟良崮。
粟裕大將是當時與張靈甫,在孟良崮作戰對壘的華東野戰軍的指揮官,當時他們還擔心王玉齡不接受邀請,但是心思開闊的王玉齡明白,戰場上軍人的生死,從來都是身不由己的,不能責怪任何人。
而後,在上海的一家玫瑰園,王玉齡給丈夫添加了一個衣冠冢,之後每年的清明節,王玉齡都會前去祭奠丈夫。
在王玉齡心裡,一直都想去丈夫犧牲的孟良崮去找到他的遺骨,終於在2007年4月28日,王玉齡來到了孟良崮,在丈夫殞命的山洞裡邊,她親自放上了一束花環。
2008年的7月2日,王玉齡在北京參加了關於張靈甫將軍的文化衫首發活動,當時的王玉齡雖然年事已高,但是身體依然還是很健朗,精神狀態也很好,只是在提起關於丈夫的往事時,這位老人依然會飽含深情,落下感動的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