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不低,我國早期胃癌的診斷比例不高,多數患者就診時已處於Ⅲ、Ⅳ期,雖經積極治療,但仍易出現復發和轉移,遠期療效令人沮喪。
近十年雖然在胃癌的規範化手術和綜合治療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胃癌的遠期生存率與日韓等其他國家相比仍有差距。
除了早診斷早治療外,最根本原因就是如何降低胃癌的復發/轉移機率。
而我們團隊在這十年多的病例收集和研究中發現,細胞免疫治療在控制復發/轉移率上有著令人驚喜的效果,超過五年沒有出現任何復發/轉移的不同病種患者已超過三十位(具體療效資料可參考《NKT技術十年磨一劍,是時候曬成績單了》點選藍字即可跳轉)
罹患胃癌的吳先生,經過兩年的治療,也證明了這一點,並有很大的希望突破五年大關!
2018年7月,吳先生在進行胃鏡檢查時發現是低分化腺癌的可能性很大,於是採用了類似“夾心餅乾”的治療方案——即術前與術後均採用輔助化療,中間行胃癌根治術。
術後病理示潰瘍型中-低分化腺癌。Lauren分型為腸型,腫瘤浸潤肌層,伴脈管癌栓,未見神經侵犯,淋巴結可見癌轉移(3/21)。
一般傳統做法是,常規治療結束後,患者不需要進行其他治療干預,直到出現新復發或轉移後再重新開始新一輪抗腫瘤治療。
但吳先生的病理存在“脈管癌栓”及“淋巴結轉移”等兩大高危因素,顯然讓他在家坐等復發/轉移,是坐不住的!
那麼這段的間歇期是否有可靠的治療方式進行干預,而不出現將來可能的“復發或轉移”呢?他在瞭解到清華大學張教授的NKT技術後,並看到許多以“預防”為目標的患者成功度過五年時光,決定嘗試一下以達到阻斷復發/轉移的目標。
我們團隊在分析吳先生的病例後,按照標準1療程/月的方案進行NKT免疫細胞治療。
患者透過透過及時、系統和連續20個療程個體化NKT細胞免疫治療,,多次隨訪胸、腹、盆腔等影像學檢查未見明確復發及轉移徵象。CEA、CA72-4、CA19-9均處於正常水平。食慾增加,迴歸正常生活。
肺CT示:雙肺下葉胸膜下微小結節,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變化不明顯考慮陳舊性改變,此次複查左側胸膜下未見微小結節,定期監測。
縱膈CT顯示:胃癌術後改變,2019年5月表現為胃吻合口顯示不均勻增厚,至2021年4月複查胃吻合口壁增厚變化不顯,考慮手術引起,定期監測。
腹部CT:肝右葉S8段被膜下低密度結節,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大小無明顯變化,直徑約0.4cm,定期監測。
張明徽談免疫與新醫學
原賬號名“清華細胞治療”,清華大學醫學院 免疫學教授 張明徽的科普平臺,面向公眾普及免疫學和腫瘤學的基本知識,幫助腫瘤患者瞭解免疫細胞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