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軍隊在中國以封建和落後著稱”,“一般來說,四川隊伍是中國最封建保守落後的軍隊”。1939年冬天,帶著這樣的印象,美國記者史沫特萊到前線對川軍進行了集中採訪,結果她發現川軍雖然在武器裝備、軍事素養方面確實很落後,但士兵們勇敢頑強的精神卻又令人很是吃驚。
史沫特萊採訪過的中國軍隊很多,深知“在中國要自豪和勇敢並非易事”。在川軍作戰區域內,她親眼看到許多負輕傷和生病計程車兵自己蹣跚著走往後方醫護所,也看到過不少重傷員躺在擔架上,因為還穿著夏季的單衣而被凍得發抖。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作戰條件啊!可是軍人們仍然前仆後繼,那些活著的、傷愈的人揹著揹包,扛著槍,還在源源不斷地向炮火肆虐的戰場進發。
史沫特萊感動於她的所見所聞,後來在書中寫道:“抗戰軍興以來,四川士兵受到民族意識的鼓舞,在戰場上表現得英勇而豪邁,他們可以為一個什麼也不給他們的政府捨身戰鬥。”
在唐式遵集團軍所部採訪時,史沫特萊曾聽到遠處江邊有大炮的轟鳴聲,一問才知道是炮兵部隊在腰擊敵艦。其實到那個時候為止,川軍用於阻擊敵長江航運的辦法已不僅僅限於炮擊,他們還擁有一種新的攻擊手段:佈雷。
冬季攻勢期間,軍委會海軍部先後給唐式遵集團軍配附了兩個佈雷大隊,同時在徽州鄭村設立海軍佈雷辦事處。
佈雷大隊到達唐集團軍後,最初在孟浩然師守備區作業,並由該師的羅心量團、曾植林團各掩護一個大隊,分別到江中佈雷。佈設於江中的雷被稱為漂雷或水雷,不光是可以阻擊航運,有時也能夠直接用於重創敵軍。在一次戰例中,有五六十人日軍分乘三輛汽車,由一輛坦克裝甲車拖後保衛,在過橋時觸發了川軍預設的漂雷,結果橋樑被炸,汽車、裝甲車全都掉河沉沒,車上日軍死傷達三十餘人。
相對於臨時停放的漂雷,江中佈雷要複雜和艱險得多。人們必須先將漂雷運到江邊,再抬上船運到江中,而從陸地到江邊這一段路,很容易被敵人發現,又都處於敵人的射擊範圍之內,因此非常危險。一次,曾團一個營掩護第二佈雷大隊去繁昌附近的港灣佈雷,由於計劃欠周,行動暴露,漢奸向敵人告了密,導致部隊在途中遭到敵人襲擊,擔任掩護的一個營全都犧牲了,團長曾植林事後也引咎自殺。
集團軍總部決定把作業地點改到周紹軒師守備區,由周師掩護佈雷,而且專門指派師參謀處長李克猷前往第一線進行規劃聯絡。
在初步偵察的基礎上,指揮部將荷葉洲江面列為漂雷布放的候選地點。荷葉洲只有兩個敵據點,而且相距約兩千米,敵人也很少出來巡邏。困難之處在於運送漂雷的路程較遠,且既有水路又有旱路,特別是運送和布放都不能在白天進行,晚上為了避免被敵人發現,也不能公開舉火照明。
川軍抗戰之水雷戰(1)連載,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