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對抗性裝備的劃代並不明顯
因為劃代這種方式有助於理解和記憶,具有較好的宣傳效果,因此人們往往喜歡給各種裝備都進行劃代,但其實除了對抗性特別強的裝備領域外,很多非對抗領域的武器裝備的劃代意義並非特別大。七八十年代及以前的陸上戰場主戰坦克的劃代無疑對於評估某國陸軍的作戰能力有著很強的標尺作用,那麼那些非對抗裝備呢,比如雙方各自體系中的軍用卡車、工程機械、乃至榴彈炮、火箭炮等,這些裝備很少存在需要直接對抗敵方相應裝備的情況,一方的卡車不需要去撞敵人的卡車,其工程機械也不用變成變形金剛的大力神去和敵人的霸天虎搏鬥,對於這些裝備來說,衡量它們的最核心標準是其能否完成己方軍事體系所賦予它的功能。比如說陸軍的自行火炮,雖然炮兵也有反炮兵的任務,因此在射程上有這方面的要求,但炮兵根本上的核心使命是為陸軍的各種作戰行動提供及時快速的火力支援,只要這方面的任務可以完成的好,它是並不敏感於自己到底被劃在了第幾代。如美軍一直在用M109系列自行火炮,當其盟國和對手紛紛換裝如PZH2000、PLZ-05這樣的號稱全新一代大倍徑身管的自行火炮時,美國人依舊不為所動,在砍掉了“十字軍戰士”式自行火炮專案後,繼續以資訊化等新技術改進M109,並打算再用幾十年。
而這並沒有讓美軍憂慮於陸軍的火力會被人壓制,因為每支軍隊有自己對於火力配置的規劃,只要在這個規劃下滿足自身的火力要求就可以了。美國陸軍在自己所負責的火力梯隊中,由陸軍戰術導彈、M270和“海馬斯”火箭炮、M109和M777等火炮,已經足以構成一個幾百千米內的連續精確的炮火覆蓋,單獨某款火炮和國外某款“對應”型別的火炮相比射程近了點之類的問題並不是多嚴重。戰場上需要超越現有榴彈炮極限射程的距離上進行反炮兵作戰時,完全可以呼叫航空兵力或者戰術導彈或火箭炮等力量,這和主力制空戰鬥機的火控雷達是否落後敵方一代是完全不同性質的問題。戰鬥機的雷達弱了一些或者導彈射程近了一點,都可能決定一次空戰對抗的生死。
這在航空裝備領域其實也有鮮明體現,戰鬥機我們很關注某國裝備的是第幾代戰機,而他們的前線對地攻擊機顯然就不是那麼敏感了,像A-10或者蘇-25,它們早在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就開始服役,之後的幾十年裡它們在空軍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多大變化,當F-15等第三代戰鬥機的後繼者早就開始全面研發並結出碩果(如F-22)時,這些攻擊機的換代計劃從來都更關注其機體壽命。因為這些非對抗裝備不需要去考慮和敵方類似裝備的對抗,A-10並不需要操心是否能在一對一決鬥中打敗蘇-25或者強-五,它所要做的是用心把攤給自己的對地打擊的活很好的完成,只要這一點可以做好,其它都不是問題。當然有一些領域不是那麼清晰,比如說戰略轟炸機,由於戰略轟炸機需要的航程和載彈量都很巨大,因此體積龐大造價昂貴,數量也就必然很稀少,成為國家的寶貴資產,同時其攜帶核彈的打擊能力十分恐怖,也就必然成為敵方重點攔截的目標。因此戰略轟炸機的突防能力就成為一個生死攸關的核心指標,也就是說,戰略轟炸機雖然不用和敵人的戰略轟炸機決鬥,但是卻必須直面敵人國土防空系統的嚴峻挑戰,這方面沒有任何投機取巧的餘地,所謂沒有金剛鑽就攬不下瓷器活。因此隨著預警機、戰鬥機/截擊機、防空雷達和導彈等組成的防空體系的不斷更新換代,戰略轟炸機也不得不進行持續的技術升級以保持有效的突防能力,從而也構成了鮮明的技術劃代。如戰後第一代就是以B-52和圖-95為代表的首先力求航程和載彈量指標,隨著地面雷達、防空導彈,截擊機等的技術突飛猛進,戰略轟炸機想實現可靠的突防能力實際上變得極其困難,所以才會出現XB-70這種耗費巨資試圖依靠3馬赫的高速來突防的彎路。正是這種高度的對抗性使得戰略轟炸機也具有鮮明的劃代,只不過這種劃代因為是基於轟炸機之間的對抗而是來源於和防空系統的對抗結果,因此不同國家的戰略轟炸機即使被劃為一代,其技術特徵也會有很大的不同。如戰後第二代戰略轟炸機,美國先是在20世紀70年代研發高空高速為突防基礎的B-1A,但是隨後發現這種突防方式無法實現預期目標,於是立即砍掉,後來改為以超低空高速突防的B-1B。與之相對的,蘇聯的第二代戰略轟炸機則是和B-1A類似的圖-160。 至於美國研製的第三代戰略轟炸機更是直接跳到了以隱身技術突防的技術路線,總之就是隻要能對付同時代的防空系統就是實現了軍方的目標。當然以此觀之,蘇聯的圖-160在其服役時是基本過時的。
總體來說,武器裝備所面對的戰場對抗越強,其技術劃代就越清晰,因為隨著對抗技術的提升,有了代差的武器將很難在戰場上生存,因而也就難以完成原先賦予它的戰場任務。而在對抗性弱的領域,這方面的需求就弱很多。以美軍在主動相控陣雷達的應用次序中就可以看出規律。我們都知道雷達從過去的倒置卡塞格倫天線或平板縫隙天線等技術模式進化到相控陣體制,是一次不小的技術進步,為雷達技術能力的進步提供了新的廣闊空間,而在相控陣體制中,主動相控陣又是相對於被動相控陣的一大進步。但是傳統雷達的應用是很廣泛的,不可能有了新的技術就一股腦把所有雷達全部換新雷達,那個成本誰也承受不了,當然也沒必要。於是到底先把哪些雷達換成最新技術的體系,就是一國統籌考慮下的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