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冰棒,五毛錢或者一塊錢一支,基本可以說是二三十年前最風靡的冰棒了。
其實稱它為雪糕更為合適。平平無奇的冰棒棍上,一個戴著褐色帽子的圓嘟嘟臉,兩個褐色的圓代表眼睛,一條弧度彎向上,做出笑樣子的嘴巴,也是褐色的,褐色的部分是巧克力味。其他部分全是奶白色,味道是純純的牛奶雪糕的味道。
整個雪糕是平面的卡通人臉模樣,可能從稻草人處也得來一些靈感。看久了除了覺得快要有點憨實相之外,並不會跟真人的臉對應到一起去,總之一點兒不會嚇到人,反而是一看到就不會顧惜自己的零花錢,買買吃吃,老是不夠。
那些年的夏天,能與冰磚抗衡的,就只有它了。現在都覺得很好吃,不僅僅是有童年濾鏡的關係,是真好吃吧。雖然有兩個口味,但匯攏到一處去,底子都是濃郁的奶香味,純到底,一口下去,吃不出拐著彎的酸甜味,吃不出揉雜在一起的的水果味堅果味,口感也沒有脆殼和夾心的變化,就是平鋪直敘一個濃郁奶香底味,就是同一種綿滑的口感。少,反而是多,說不清楚,就是讓人輕易生出滿足感,多少年過去了還回味無窮。
小賣部囤這種娃娃臉雪糕都是佔去半個冰櫃的囤,一個壓在一個上,很容易壓扁,而且那時運輸沒現在這麼方便,路途中化了一些,放進冰櫃裡又給凍實回去,等吃的時候,撕開包裝,裡面已經被擠出各種奇形怪狀了:不是從兩邊被擠往中間成為一嘟嚕,就是被擠成個大餅臉,厚度變成了寬度。至於眼睛嘴巴變形挪位,更是一點兒都不稀奇了,很難買到一隻正常笑臉。買到稍微“周正”原版一些的,就是運氣好嘍。
整個舔著吃,雪糕眼睛嘴巴都成了怪樣子,像是不堪高溫,一點點融化掉的雪人,塌得不成樣子。先吃帽子的話,是為了把最好吃的奶白的部分留到最後吃。那個巧克力帽子有時候會苦過了,不如白白臉吃著香濃。先把帽子吃掉,剩下的就是最好吃的了。邊吃還可以邊給它做個造型,平頭扁頭,看吃的進度。
當時特別希望冰棒廠的人把帽子做扁一點,不要那麼高,節省下來的高度都補到臉上去,那才叫真好吃呢。
想得緊,前些天就又買了一個吃吃。原來現在的娃娃臉雪糕除了外面一層包裝袋,裡頭還有一個薄薄塑膠盒兜著,心想大家都知道這雪糕易化得很,這樣做倒是很貼心。結果,去拿冰棒棍的時候,才發現整個雪糕都黏在塑膠殼上了,稍一用力,冰棒棍出來了,雪糕落盒子裡了……
不能舉著吃的娃娃臉雪糕,和冰磚有什麼區別?嗐。
雖然但是,它還是當年那個味兒,還是那麼好吃啊,嘖!
你們管它叫什麼?
(圖片整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