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中華,歷史源遠流長,
而博物館
就是收藏各個歷史時期
文物珍品的寶庫。
人民日報文創特推出“館藏國寶”欄目,
帶你欣賞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本期探秘的,
是中國文物藏品最為宏富的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
所處時代:北宋
器物規格:縱24.8釐米,橫528釐米
《清明上河圖》,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此畫描繪的是清明時節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的繁華熱鬧景象,畫面內容豐富生動,集中概括地再現了12世紀北宋全盛時期大都市的商業、手工業、民俗、建築等詳實形象面貌,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及歷史價值。
《清明上河圖》以長卷的形式,採用鳥瞰式全景構圖法,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裡,繪製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隻等交通運載工具,畫面長而不冗,繁而不亂,嚴密緊湊,如一氣呵成。作者將如此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圖畫中,穿插著各種情節,組織得有條不紊而富有情趣,充分表現了畫家對社會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超高的藝術表現能力。
陸機草隸書《平復帖》卷
所處時代:晉
器物規格:縱23.7釐米,橫20.6釐米
《平復帖》,西晉陸機的書法作品,因全文有“恐難平復”的文字而得名。其書寫年代距今已有1700餘年,是現存年代最早並真實可信的西晉名家法帖,有“法帖之祖”的美譽。
《平復帖》實際上是陸機向朋友問候疾病的一通訊札,用禿筆寫於麻紙之上,共有9行86字。其字型為草隸書,墨色微綠,筆意婉轉,風格平淡質樸。《平復帖》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對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和書法的變遷史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沈子蕃緙絲《梅鵲圖》軸
所處時代:南宋
器物規格:縱104釐米,寬36釐米
緙絲《梅鵲圖》,是南宋緙絲名匠沈子蕃為數不多的存世作品之一,也是南宋時期緙絲工藝傑出的代表作。緙絲是傳統絲織工藝中最為名貴的品種,製作耗時極長,以千絲萬縷成其工巧,除了需要純熟的工藝技法外,還需具備相當程度的書畫藝術修養,因此古有“一寸緙絲一寸金”的說法。
此圖軸依畫稿緙織,精工細密。以十五六種色絲裝的小梭代筆,巧妙搭配,勾勒出了色澤和諧的畫面,並很好地體現了原畫稿舒朗古樸的意趣,畫面生動,清麗,典雅,令人歎為觀止。圖下方緙有“子蕃制”“果親王府圖書記”“乾隆鑑賞”“嘉慶御覽之寶”“重華宮鑑藏寶”等印記,可見其在清皇宮藏品中佔有重要位置。
玉雲龍紋爐
所處時代:宋
器物規格:高7.9釐米,口徑12.8釐米
玉雲龍紋爐是故宮玉器的代表作品,也是宋代仿古玉器的典範。宋時,受理學“格物致知”思想的影響,文玩鑑賞成為時尚,對夏商周三代青銅器的研究也頗有成果,於是在宋代玉器形制中出現了仿古代青銅器造型的玉器,即仿古玉器。
玉雲龍紋爐以青銅簋為製作藍本,但在器型和紋飾上略加變化。器體為圓形,無頸,垂腹,兩側對稱飾獸首吞耳。以陰刻雙勾線工字形紋飾器體,再採用高浮雕手法雕出玉龍飛舞、噴雲吐霧的紋飾,周圍淺雕如意祥雲和幾何底紋,頗有典雅精緻之風。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象耳爐
所處時代:元末明初
器物規格:通高13.9釐米,口徑16釐米,足徑13.5釐米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象耳爐,故宮舊藏器中的琺琅珍品,以前曾被認為是明代景泰年間的製品,後經故宮博物院的專家研究發現,此器是用元代的器物進行改造的,唯其銅膽、象耳和圈足為明代工匠後配。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象耳爐造型端莊敦厚,釉質瑩潤,部分釉質呈玻璃般的透明狀。琺琅色澤搭配和諧,富麗典雅。爐頸部淺藍釉地,飾黃、白、紅、紫四色菊花十二朵。腹部寶藍釉地,飾紅、白、黃三色纏枝蓮花六朵,蓮花和藤蔓纏繞,連綿不斷,寓意富貴吉祥。
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
所處年代:清
器物規格:高20.8釐米,口徑6.1釐米,足徑9.1釐米
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故宮陶瓷的代表作品。該瓶通體所施的濃豔的紅釉色,由18世紀初江西巡撫郎廷極,奉康熙之命前往景德鎮主持御窯時所創燒,故得名郎窯紅。
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為長頸、垂腹造型,色彩絢麗,且具有一種強烈的玻璃光澤。因釉質在高溫燒造時垂流而使瓶口顯露出白色胎體,而底部邊緣釉汁流垂凝聚,釉色濃重。此瓶瓶底還鐫刻有乾隆御製詩:“暈如雨後霽霞紅,出火還加微炙工。世上硃砂非所擬,西方寶石致難同。插花應使花羞色,比盡翻嗤畫是空。數典宣窯斯最古,誰知皇祜德尤崇。乾隆乙未仲春月御題”,由此可見乾隆皇帝對郎窯紅瓷器的喜愛和推崇。
黑漆彩繪樓閣群仙祝壽鍾
所處時代:清
器物規格:高185釐米,面寬102釐米,側寬70釐米
黑漆彩繪樓閣群仙祝壽鍾是清代乾隆年間的一件宮廷御用鐘錶。故宮博物院內收藏有大量製作精密的自鳴鐘,這座鐘是其中的佼佼者。此鍾共有7套機械系統,分別控制走時、報時、景箱內的活動裝置等,具有相當高的技術水準,歷時五年多才設計製作完成。
黑漆彩繪樓閣群仙祝壽鍾造型為木胎黑漆彩繪二層樓閣。一層正中為雙針時鐘,寫有“乾隆年制”的鐘盤上飾以黃色琺琅。鐘盤的左右兩側為變動的佈景箱,表演主題分別為“海屋添籌”和“群仙祝壽”。二層為3間房屋,內各有一報時人。這座鐘古樸典雅、工藝考究,體現了清朝造辦處西洋鐘錶匠和機械師極高的專業水平。
金甌永固杯
所處時代:清
器物規格:高12.5釐米,口徑8釐米
乾隆款金甌永固杯是故宮宮廷文物的代表作,一共有4只,分別打造於乾隆帝青年、壯年、老年不同時期。故宮博物院所藏的這件金盃,設計及加工皆屬上乘。史料記載,這件流光溢彩的金質酒杯,用了皇家內庫的九成黃金20兩,大小珍珠11顆,大小紅寶石9塊,藍寶石12塊。
金甌永固杯外形呈鼎式,象徵社稷穩固、江山鼎定,正放如國寶金樽,倒放酷似皇冠,左右兩耳為奔騰的夔龍,龍頭上鑲嵌珍珠,杯底三足皆為象首,金盃外壁為纏枝寶相花紋,花蕊以珍珠或紅、藍寶石鑲嵌,燦爛奪目,彰顯出皇家的尊貴奢華。金甌永固杯是皇帝專用的酒杯,金甌一詞,自古被視作“江山社稷”的代稱,金甌永固,寓意國家疆域完整,牢不可破。
“張成造”剔犀雲紋盤
所處時代:元
器物規格:高3.3釐米,口徑19.2釐米
“張成造”剔犀雲紋盤出自元代末年漆器名家張成之手,其以制剔紅器最得名,譽海內外,但剔犀器卻稀見無多。張成的剔犀器目前國內僅有兩件,除了故宮博物院藏的剔犀雲紋盤,另外一件是藏於安徽博物院的剔犀雲紋漆盒,故極其珍貴。
“張成造”剔犀雲紋盤木胎黑漆,裡外均雕雲紋,刻工圓潤。器物堆漆甚厚,黝黑髮亮,精光內蘊,在黝黑峻深的刀口斷面露出四道朱漆,是《髹飾錄》中所謂“烏間朱線”的作法。近足邊緣處有針劃“張成造”三字細款,此為張成慣用的署款方法。剔犀雲紋盤展現了張成不僅是剔紅高手,剔犀技巧也精湛至極,為研究元代剔犀工藝提供了可靠而精美的例項。
文字為人民日報文創原創,
圖片來自故宮博物院、攝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