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氣好像有種讓人變得慵懶的魔力
讓人只想舒服地賴床
悠閒地逛逛、享受享受美食
吶,遊小俠今天挖到的這個慢節奏寶藏小城
打賭90%的人不知道
這裡說粵語,是粵語的起源地
但它卻不在廣東
這裡擁有全國最多的騎樓
號稱“中國騎樓城”
保護得比珠三角的好得多
這裡吃粵菜,有滿大街的涼茶鋪
形形色色的老火靚湯、滿目琳琅的早茶
可以說有很地道的古早味了
這裡是嶺南文化發源地之一
有“綠城水都、百年商埠
世界人工寶石之都”的美稱
也是大名鼎鼎的
六堡茶和龜苓膏的原產地
這裡在廣西的東邊、廣東的西邊
是最靠近粵港澳的廣西城市
這裡,是梧州
昔日的兩廣總督府,竟藏在這裡
梧州,位於廣西省東部
距離粵桂邊界僅10公里
地接兩廣,是廣西的東大門
從廣州乘高鐵到梧州,只需要1.5小時
從明成化六年到嘉靖四十三年
百餘年間一直都是兩廣的政治、軍事中心
這個大多數人都沒怎麼聽過的地方
卻曾是明代兩廣總督府的駐地
地位超然
雖然梧州也在北迴歸線上
但是夏天遠遠沒有南寧那麼熱
它坐落在潯江、桂江、西江三江水交匯處
從桂林流下來的綠色桂江水
和從南寧流過來的黃色潯江水在梧州相遇
形成了一條江兩種顏色的奇觀
三江交匯、商賈往來
水路上達南寧,下達廣州
讓這裡一度繁華無限,曾有“小香港”之稱
抗戰前廣西還不通鐵路時
梧州一直是廣西水運中心
也是廣西最最繁華的城市
三國演義中劉備就想過混不下去
就來這裡投靠朋友
儘管過去的光環已散去
漫步這座低調的千年古城街頭
仍能感受到那些被歷史沉澱下來的古風遺韻
獨特的地理位置
使這塊寶地在漢代便開始築城聚居
這座有2000多年曆史的小城
有著極度懷舊的年代感和市井氣息
中年的裁縫在路邊搓牌打麻將
髮廊還是上個世紀的模樣
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的煙火氣
在這裡被完整保留
廣西梧州,是粵語發源地?
粵語,發源於古廣信地區
梧州城區所在地,古稱廣信
是古蒼梧的郡治所在地
漢高後5年、公元前183年
趙光在此建蒼梧王城
這便是梧州的建城之始,至今已有2200多年
古蒼梧(廣信)地區
是嶺南文化、珠江文化的發祥地
還是兩廣之“廣”所在地
兩廣以廣信為分界
廣信之東謂“廣東”,廣信之西謂“廣西”
以權威的《辭海》、《辭源》及著名的典籍
和近、當代專家學者的說法來看
古廣信指的就是蒼梧郡治的廣西梧州
梧州雖然屬於廣西
卻和廣東一衣帶水
無論語言還是生活環境
梧州都看起來更像廣東的城市
這裡講粵語、聽粵劇、吃早茶
龜苓膏、冰泉豆漿都是必吃小吃
所以雖然身在廣西
卻總給人一種置身廣州老城的錯覺
梧州慢生活,能逛些什麼?
俗話說“山水看廣西,美食看廣東”
梧州有山有水、有最厲害的騎樓
還有無數留著舊時光的巷子
對於時間不多的出行來說也很合適
01.
藏在巷子裡的舊時光
位於廣東、廣西交界處的梧州
整座城市給人的感覺就像
回到了香港電影裡的黃金時代
-金龍巷-
金龍巷是迄今為止梧州乃至廣西
儲存的較為完整的明清風貌古建築民居群落
是梧州近代發展史的一個縮影
-維新裡-
維新裡,梧州的“西關大屋”
行走在古老的青磚巷裡
趟櫳門、鏤花雕窗、灰雕窗頂隨處可見
儼然一副上海弄堂的樣子
維新裡曾集府衙、學校、教堂、戲院於一方
如今卻悄然“隱身”在梧州城東的一隅
維新裡的得名
是為慶祝清宣統三年(1911年)
梧州在兩廣率先宣佈獨立
此前,維新街名叫“合益街”
裡面住的多是達官貴人、少爺小姐,好不繁華
02.
中國騎樓城
騎樓在中國南方並不少見
但稱得上“城"的,恐怕不多
梧州現存騎樓街道22條,總長7公里
騎樓建築有560幢
基本都集中在河東老城區
梧州騎樓城藏著全國規模最大的騎樓城
被譽為“中國騎樓博物館”
央視地理欄目特地出了一期《梧州騎樓》
來講述這裡
公元1897年,梧州被闢為通商口岸
發展為珠江流域的著名商埠
商業突飛猛進,原有的坊式建築
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
商住合一的騎樓應運而生
騎樓,是將建築物底層沿街面後退數尺
留出公共人行空間,順便遮雨
因遠遠看去像建築物騎在人行道上而得名
對於兩廣、福建、海南而言
騎樓早已成為一種極具特色的城市文化符號
供路人穿行的下廊
承載著各式各樣的市井生活
南洋式、巴洛克風情式、老民宅
大多數建於上世紀20年代
站在街道上,彷彿一眼就能看到
騎樓城昔日曆經的繁華往事
騎樓一般三四層高,二樓有“水門”
過去梧州的街道和騎樓一層
經常會被洪水淹沒
但商戶們習以為常,也不慌張
水位低,就墊上幾塊磚頭繼續做生意、打牌
水位漲到二樓,就從水門放下竹梯
搭沿街迅遊的小艇去買必需品
騎樓城,是中國百年商貿繁華的見證
來梧州必吃的美食冰泉豆漿館
粵友餐廳都在這條街上
03.
河濱公園
-梧州市博物館-
梧州市博物館
記錄著這座小城的前世今生
似乎能從展出的古文物中
得以窺見千百年前的城市風貌和風土人情
-鶴崗樓-
鶴崗反照,曾是“梧州古八景”之一
登高望遠
可以瞭望到整個梧州的河東老城區
鶴崗樓恢弘佇立
風拂過樹梢、穿過屋簷
拾級而上,便能將小城的風貌盡收眼底
-英國領事署舊址-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
梧州被闢為通商口岸
英國僅以“二十四千銅錢的地價”
買下白鶴山三個山頭
在山上建立領事署
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的舊領事館
明黃色的建築四邊有走廊相通
磚木結構,兼具了中、西方風格
1925年,廣州沙基慘案發生
梧州學生在英國領事署前舉行聲勢浩大的活動
在英領署工作的華人全部辭職
英國駐梧領事坐軍艦退回香港,再沒回來
領事署旁豎有“還我河山”的石碑
敘述梧州人民反帝鬥爭驅逐英領事人員
和購回領事署建築、建立河濱公園的經過
04.
龍母廟
龍母廟是珠江流域人民
為紀念戰國時期南方百越民族女首領“龍母”
而興建的廟宇,珠江流域沿江各地都有
以廣西梧州和廣東德慶的龍母廟為祖庭
梧州龍母廟,始建於北宋初年
龍母廟高聳的龍母巨像俯瞰桂江兩岸
有中國最高的38米龍母聖像
食在梧州,味通兩廣
廣西的美食遠不止有螺螄粉
要論飲食之精細與講究,梧州名列前茅
長期流傳著“食在梧州”的說法
梧州的慢生活從“廣東味”的早茶開始
在“廣西味”的嗦粉中結束
美食多還好吃到勾魂!
01.
上湯河粉
“一啖未落肚,筷子又遞到嘴邊”
用這句話來形容廣西人有多愛粉
是再合適不過了
尤其是老字號芳記
十個人路過,九個人邁不動步子
讓人魂牽夢縈的是這一碗雞湯河粉
簡簡單單地上桌
懂行的老饕一看就知道這碗粉不簡單
清湯清而不寡、鮮而不膩
加上牛腩、扣肉、叉燒、腐竹等配菜
薄如蟬翼、口感爽滑的河粉浸潤其中
兩者相互結合,就成就了這不一般的味道
豬耳朵、鴨腸、鴨腎、腐竹、幹貢菜等
十多種擺在櫥窗裡,想吃什麼自選
作為梧州人的深夜食堂,芳記名聲在外
不管多晚,永遠可以座無虛席
02.
冰泉豆漿
“沒喝過冰泉豆漿,不算到過梧州”
冰泉豆漿總店在白雲山腳下
創始於民國24年(1935年)
至今已有80多年曆史
冰泉豆漿館的滴珠豆漿
味道香、醇、濃、滑,獨樹一幟
喝前醇香直衝鼻腔
入口卻完全沒有豆的澀味和生澀的口感
所以叫滴珠豆漿,是因其純濃程度之高
用湯勺舀而滴下
滴落在桌面上,聚而不散
詩人韋丘品嚐後感嘆
“滴滴珍珠凝素碗,甜如蜂蜜潤如脂”
著名作家秦牧曾3次來訪
稱讚“梧州的豆漿著實好喝”
03.
紙包雞
紙包雞源於清代,是用三黃雞作為原料
切開後,用香料醃製入味
用玉扣紙逐件包裹,經花生油浸炸而成
端上桌,用一根牙籤將紙劃開
濃郁的香味頓時衝破油紙
迫不及待地闖進人的鼻腔
入口鮮嫩爽滑,堪稱奇味
民國五年(1916年)
粵西樓在梧州創立後
憑一道紙包雞,征服了梧州人的味蕾
從此聲名鵲起,有了
“食在嶺南,不能不嘗紙包雞”的說法
04.
蔥油魚
粵友餐廳這一道蔥油魚
足以驚豔食客的味蕾
粵友,不預約就吃不到的店
1991年開業至今整整30年
沒有花裡胡哨的擺盤,全靠多年來的好口碑
整條魚炸至外酥裡嫩
高溫鎖住了魚肉內部的汁水
上桌後淋上一勺熱乎乎的蔥油汁
剎那間香氣四溢
蔥本身的味道被調和得並不鮮明
就算不喜蔥味的人也能對這道菜愛不釋口
05.
龜苓膏
龜苓膏,是發源於梧州的傳統藥膳
以鷹嘴龜和土茯苓為原料
再配地黃等中藥藥材精製而成
清熱祛溼、滋陰潤燥
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最初是清宮中專供皇帝食用的名貴藥膳
開了20年的梧州老字號店鋪五福堂
沉澱了數種龜苓膏吃法
按自己的喜好加蜂蜜、煉奶、椰汁、紅豆綠豆
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06.
牛腸酸
牛腸酸其實也算賀州的特色小吃
酸湯是用酸梅、羅漢果和山楂熬製而成
味道綿酸而回甘,初嘗真的會被驚豔!
看起來跟廣州的牛雜差不多
入口卻酸,別有一番風味
牛肺、牛腸、牛筋、脆骨等多種食材
都處理得十分乾淨,毫無異味
醬汁是靈魂所在,帶著些許辣味
一口下去,疲乏的味蕾瞬間就被打開了!
梧州值得嘗的美食絕對遠不止這些
只有帶上你512G的胃親自來到這裡
才能真切地體會到“味通兩廣”的魅力
偶爾想要抽離忙碌生活
從快節奏的狀態中脫離
在一個小城裡讓時間慢下來
找個兩三天吸滿元氣、補充能量
梧州,就是這樣既桂又粵的城市
帶著滿滿的煙火氣在這裡等你!
編輯@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