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臺,是“文房四寶”之一,源於自然,用於雅閣,自古便有“以文為業硯為田”的說法。
千年以來,硯臺的種類繁多,洮河硯、端硯、歙硯、紅絲硯都非常有名,其中端硯又以石質優良、細膩滋潤等特點備受文人墨客的喜愛。
在廣東省博物館裡,有三方國寶級端硯,這三方硯臺的石材出自同一個硯石坑洞,在清朝光緒年間也有著同一個主人何天閒。何天閒將這三方硯臺分別傳給了自己的兩個兒子和一個侄子,自此這三方硯臺便隨著新的主人各奔東西,湮沒在歷史的長河裡。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三方硯臺的“大哥”千金猴王硯,在1951年的秋天,出現在了一家文物商店裡,如果不是因為文物商店老闆“看走眼”,如果不是因為一位考古領域的行家恰好也在商店裡“撿漏”,那這方硯臺至今可能還不知所蹤。
但是,“三弟”九暈太極硯卻如同石沉大海一樣,一點訊息都沒有。直到2018年,才傳出第三方硯臺的訊息。它是怎麼來到廣東省博物館的,它的新主人和這方硯臺又有什麼故事?
除了傳世的端硯,在廣州市的南越王宮博物館裡,收藏著一方宋代的端硯殘片,雖然這方硯臺只殘存了硯額和硯首部分,但卻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