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南非舉行了自1994年廢除種族隔離制度以來的第5次地方政府選舉。5年前的上次選舉,執政黨非洲人國民大會(非國大)遭遇1994年執政以來的第一次“滑鐵盧”,不僅在全國的支援率下滑,而且失去了包括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在內數個大都市的控制權。此次選舉,非國大未能挽回頹勢,還創下執政27年以來的最差紀錄:全國得票率創下了1994年以來的歷史新低,從5年前的53.9%下滑了近10個百分點跌至45.6%。
除了非國大的不佳表現,此次南非地方政府選舉也出現了不同於以往的新特點,可以概括為:大黨失勢、小黨得勢,南非政治格局進一步的碎片化。
這是因為此次非國大的選舉失利意外地並未轉化為其最大競爭對手民主聯盟之得:民主聯盟的得票率竟然也下降了——從5年前的26.9%下滑了5個多百分點跌至21.6%。
除了非國大與民主聯盟這南非第一和第二大黨外,其他小黨的選舉成績都不錯,得票率較之5年前普遍增加了不少。有些小黨的得票率甚至增加了二三倍之多。由此,非國大與民主聯盟所能單獨執政的地方政府大為減少,選後南非地方政壇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懸浮議會”普遍化的現象。所謂“懸浮議會”指由於沒有任何政黨所獲議會席位過半,地方政府必須組建多黨聯合政府。這次66個地方政府出現了“懸浮議會”,而5年前的上次地方選舉中這一數字還僅為26個。
此次南非地方選舉之所以出現了“大黨失勢、小黨得勢”的罕見現象,筆者認為有以下兩大原因:
首先是主要大黨內部不團結。非國大與民主聯盟近年來屢次出現不少有能力有民望的中青年政治家脫黨單幹的現象,他們或另組新黨或乾脆以獨立候選人的身份進入政壇。此次地方選舉,僅獨立候選人的人數就多達1546人,比上次地方選舉增加了40%多。雖然這些新興政治力量還相對弱小,但憑藉清新的政治形象和個性較為鮮明的競選綱領,還是分流了不少傳統大黨的選票。
此外,疫情下大部分選民持求穩怕變的心態。選前的多項民調顯示,南非選民普遍對非國大執政的地方政府的腐敗低效深感不滿,但最後投票結果卻顯示,選民雖然嘴上喊著“求變”,但實際上普遍懷有“怕變”心態。這是因為在三輪疫情高峰衝擊下,南非低收入群體在貧困和失業困境中越陷越深。官方資料顯示,南非6000萬人口中有一半多生活於貧困中,失業率高達32%。選民對非國大的執政業績固然不滿意,但對反對黨的執政前景則更不放心,例如擔心民主聯盟一旦上臺會削減甚至取消非國大救濟窮人的福利政策。
目前,南非多個地方政府還處於各黨派之間縱橫捭闔、討價還價,以建立聯合政府的政局混沌期。南非政壇因此出現了小黨炙手可熱的情況,而能單獨執政的大黨則必須做出一定的妥協讓步。但從歷史上看,南非地方政府的聯合執政成功者少、失敗者多。所以這種小黨春風得意的場景是否能經歷時間的考驗,尤其是下次大選的考驗還值得觀察。
作者:祝鳴(作者繫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地區合作室主任)
編輯:陸紓文
圖片:新華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