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70城房價環比跌幅再擴大,10月下跌城市數量創新高!其中,新房價格下跌城市由36個增加到52個,二手房價格下跌城市由52個增加到64個,房價下跌趨勢蔓延,但銷售情況卻持續萎靡。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10月份,中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分別下降21.7%和22.6%,連續三個月保持兩位數下降,降幅較上月進一步擴大。按照市場規律,價格上漲抑制需求;價格下跌,消費需求爆發。但樓市的表現卻恰恰相反,為何房價全面下跌了,買房的人反而減少了?根本原因是這6點:
第一,炒房客撤離樓市
剛需和改善購房者本應該是樓市的中流砥柱,只有這樣樓市才能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但根據西南大學《2018年城鎮家庭資產指數一季度報告》,近10年來,剛需購房比例逐年下降,從2008年的69.7%下降到2018年31.9%;投資購房需求持續增加,從2008年的19.6%增長到2018年的50.3%,投資客已經成為樓市的主力消費人群,投資客囤房的唯一目的是寄希望於房價增值,透過套現換取收益。而房價下跌則意味著資產貶值、炒房客撤市,樓市購房需求跌去大半兒,必將出現樓市成交量萎靡的局面。
第二,剛需消費意願下降
一方面,對於60、70、80後這幾代人來說,房價是溫水煮青蛙,但作為當前主力消費群體的95後,這代人剛出社會面對的就是難以負擔的高房價,買房後還要被房貸束縛,導致95後年輕人對房地產心生厭惡,買房意願直線下降;另一方面,房子是大宗資產,價格波動對資產價值影響較大,所以樓市一直存在“買漲不買跌”的慣性思維,房價上漲,早入手賬面財富可能膨脹幾十萬;如果房價下跌,房子首付跌沒了,全家人的血汗打了水漂,購房者都不願意冒險,也正是因為如此,房價步入下行通道後,剛需消費意願不升返降。
第三,樓市需求將會減少
隨著房價下跌炒房客逐漸撤離市場,樓市只剩剛需和改善兩類消費群體,剛需群體主要是城鎮結婚的年輕人、城鎮化過程中進城的打工人,但從2014年起我國結婚率持續走低,城鎮化也由高速發展過度到高質量發展階段。2018年前樓市需求集中爆發,已經透支了大量剛性消費需求。受制於相對嚴格的“限購、限貸、限售”政策,部分改善型需求也被拒之門外。可以預見未來樓市需求將維持在平穩的發展區間,即使開發商降價,也難以出現過去那種萬人搶房的局面。
第四,多行業都不景氣
房地產關聯性強,帶動性高,一直是我國的支柱產業,房地產行業不景氣後,眾多相關行業都受到牽連,最直接的表現是從業人員收入下滑,真正的剛需買不起房子,供不起房貸,只能放緩置業程序。另外,受新冠疫情和樓市動盪等諸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國人的儲蓄意識增強,也間接影響了房產、汽車等大宗商品的銷量。
第五,保障性租賃房將入市
商品房和教育、戶口等資源繫結,且租賃市場存在很多亂象,致使商品房成為解決住房需求最妥善的方式,但是今年國家三令五申要保障性租賃租房,各地已經響應號召,積極籌建公租房,由國家為租房安全兜底,租房的成本也會更低,將會逐漸削弱必須買房的傳統觀念。倒逼樓市交易量下滑。
第六,樓市政策影響
樓市嚴控的主基調沒有改變,熱點城市嚴打假離婚買房,嚴查首付資金來源,延長新房、二手房限售年限,為二手房成交價建立指導,透過提高購房門檻配合降低房產流通性的方式從根本上降低百姓囤房意願,所以,政策限制也是買房人口基數減少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