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是一個向善、向美、向孝的民族,中國人很看重“孝道”。
不過,在急診室裡,醫生卻見過太多被“孝順”折磨的病人,
也看到過很多被“孝順”逼得破產的家庭。
在中國,只要有一絲希望,孩子們大多不會選擇放棄搶救長輩,這不僅僅是真情所至,還有背後的道德考量。
因此,在急診室裡催生出了很多“象徵性搶救”,這樣做到底值不值得,醫生想透過兩個故事來做解答。
故事一:患者已離世,家屬依舊不放棄
下午時分,救護車呼嘯地停在了醫院門口,緊接著就是噼裡啪啦的腳步聲,再之後,一位閉著雙眼的老先生被推進了急診室。
老大爺是一位肺癌晚期患者。
醫生給他做了查體,得知這位患者已經離世了。做瞳孔檢查,已經散瞳……
之後和家屬溝通,說道沒有必要搶救時,一位中年婦女猶豫了一會,然後央求醫生說:“老人四世同堂,還有很多家屬沒有趕來,求求醫生再搶救搶救吧”。
她的這套說辭醫生一下就明白了,她是希望給老人做象徵性搶救,以便安撫還未到來的親屬。
患者家屬不同意放棄治療,醫生也只有接著搶救。經過數小時的CPR、除顫搶救後,逝者的身體遭受了巨大的折磨,醫生也都氣喘吁吁,每個人都異常疲憊。
一場結局註定的搶救,真的有意義嗎?
醫生再次建議家屬:不要再打擾逝者安息了,他也不希望自己逝後還要遭到這種折磨。但是家屬“不依不饒”,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大,慢慢地演變為爭吵。被迫無奈,醫生只能繼續搶救。
終於,又過了兩個小時,逝者的家屬終於來齊了,在一片齊聲痛哭中,醫生結束了對患者無意義的搶救,而他總算能告別痛苦,安詳的踏上去往天堂的道路。
事後,家屬和醫生道歉,說我們也知道搶救沒有意義,早就已經回天乏術了,但是不搶救不行啊,後面來的人,都會責罵我們的,壓力太大了。
作為醫生,也只能表達理解,畢竟類似事件,一個月總會碰到幾次。
其實像這種象徵性搶救還不算什麼,因為並沒有太大的耗費,而下面這個故事才讓人無法忘懷。
故事二:為了親情,花光半生積蓄
一位患者因為呼吸道疾病,導致肺部出現了嚴重的感染,並且病程較長,已經造成多器官感染,腎衰竭不可逆轉。
專家會診後給出結論,沒有治療意義,就算勉強續命,也無法恢復功能,無法保持清醒,而且治療費用高昂,可能會對患者家屬造成極大的治療壓力。
但是患者家屬並不接受,他們要實現自己的孝道,要求醫院給患者做腹透和人工肺。腹透技術比較成熟,花費較少,但是人工肺儀器由於依賴進口,因此價格高昂,所有治療費用加起來,一天需要5萬元左右。
患者家屬聽到價格後很猶豫,但是最終還是堅持治療。
對此,醫生只能遵從患者家屬的意願。身為醫務工作者,只要有一絲救活患者的希望,自然不會選擇放棄;但是,作為人,醫生也要考慮家屬的經濟承受能力。
果不其然,在不斷地搶救、用藥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患者就撒手人寰。最終,患者家屬花費的金額是50萬元左右,而他們家只是普通的職工家庭,50萬元有可能就是他們半生的積蓄。
醫生說
以上兩個故事,是無數中國人和中國家庭背後的縮影。
中國家庭中,一旦有一位老人得了不治之症,並且即將去世,孩子們會不惜一切代價“吊住”老人的生命。在這方面有很多一個月投入上百萬元的例子。
這雖然很感人,但是也很殘酷。
在ICU,經常會看到無數白髮蒼蒼、意識模糊的老人,看到他們在充滿消毒水和機器的房子中一待就是一個月,全憑各種機器和營養液續命,只要拔掉所有的管子,他們會馬上去世。
但是他們的家屬不允許這樣做。所有人都知道,這些患者搶救的意義不大,但是為了踐行孝道,家屬們願意花大把大把的鈔票為他們續命。
這樣做,到底值不值得呢?
文章 / 急診室故事 | 有時比死亡還要可怕的,是“象徵性搶救”
編輯 / 大魚海棠花
故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特此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