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聖女公墓是歐洲三大公墓之一,有較高的知名度,是來訪莫斯科的必遊景點。我的俄羅斯旅行自然安排上了這個地方,只是這次遊覽的行程非常緊湊,僅有45分鐘的入園參觀時間,讓人既著急又無奈。
關於新聖女公墓,首先應該瞭解新聖女修道院(又名新聖母修道院)。它是1524年俄國沙皇瓦西里三世為紀念莫斯科古城合併斯摩稜斯克擺脫立陶宛統治、供奉斯摩稜斯克聖母像而修建的一座女子修道院。修道院位於克里姆林宮西南約4公里的莫斯科河轉彎處,有一個漂亮的天鵝湖,周圍的景色非常優美,據說當年柴科夫斯基在創作芭蕾舞劇《天鵝湖》的時候就是在這裡散步並構思故事情節的。後來由彼得大帝的同父異母姐姐索菲亞公主重修。
索菲亞公主原為攝政王,在她當政時曾經與中國清政府簽訂了臭名昭著的“尼布楚條約”。1689年,時年17歲的弟弟彼得大帝將她趕下臺,並終生被囚禁在新聖女修道院,死後葬在院內的墓地。此墓地,亦即現在的新聖女公墓,因此中國訪客將其稱為“俄國的公主墳”。
新聖女公墓佔地7.5公頃,共有26000位各時期的歷史名人安息在這裡。踏進墓園,彷彿走進了一座“露天雕塑博物館”和“人文歷史博物館”。由於很多墓碑都是由著名雕塑家或建築師根據墓主的身份、職業、喜好、閱歷等因素而設計,採用不同材料,多彩的顏色和多姿造型,製作出文化韻味濃郁的墓葬藝術品,從而形成了獨特的俄羅斯墓園文化。
園中漫步,既有對名人的尊崇,對亡靈的撫慰,也有對藝術的賞析,更有對人生的思考。
時間很緊,也顧不上導遊慢吞吞地講解了,我疾步穿梭在碑林之間,相機“咔嚓咔嚓”不停地作響,直拍得按快門的食指都有些痠疼和麻木。後來才知道,在短短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裡,我竟然拍出400多個人物的墓碑照片。
拍歸拍,除了幾位地球人全知道的名人之外,其他都是一些陌生面孔,連導遊也無法說清。回來查了很多資料,多數都無法確認。不過,經過我的細緻研究,還是找到了一些它們的相似之處,索性就將其歸一歸類介紹給大家吧。
宗教迴歸型
即使一個人在世上什麼都不信,身後總該有個精神歸宿吧?
傳統的西方墓碑形式(注意:十字架上的裝飾是典型的東正教風格)
相依相戀型
生死在天,相戀永遠。這是人類情感世界中的最高精神境界,也是最令人為之感動的永恆的話題。
“我願依偎在你的身旁,更願棲息在你的腳下,只為我們永不分離”
英年早逝型
不用說,不該離去的年齡,過早凋謝的花朵。
風華少年,因何而逝?能進入這座墓園,想必定有一番驚世駭俗的作為
悲痛欲絕型
死,對於逝者是一種解脫;而對於生者,卻是一種永遠的痛。他們唯一能做的,恐怕就是將哀思體現在逝者的墓碑之上了。
折翅的孤鷹,哀痛的婦人,讓人們為這位年僅37歲,在二戰期間犧牲的英豪惋惜
功勳卓著型
生前赫赫戰功,死後榮譽滿身。在這裡沒有大小,也沒有貴賤,有的只是先後。
這位三星上將的胸前兩側掛滿了各式勳章,也顯示了他光輝的戎馬生涯
兩顆耀眼的金星,曾經空中的雄鷹,二戰不朽的功臣,一段不凡的人生
藝術唯美型
這個提法不一定很準確,只是把一些藝術家以及那些設計相對新穎、獨到的墓碑歸類於此。
她是一位歌者?舞者?姣好的面容和優美的身形,都讓我們萌生想對這位逝者一探究竟的衝動
那是獎盃,還是祭祀的瓶罐?是什麼都不重要,反正這一新穎的造型本身就是一件百看不厭的藝術品
前面介紹了那些不知名卻非常有趣的墓碑,現在該是重量級人物出場的時候了:
列 · 索比諾夫(1872-1934)
20世紀上半葉蘇聯最著名的歌劇演員、男高音歌唱家,被音樂史學家譽為“俄羅斯聲樂抒情的源泉”。他的墓碑很特別,據說墓碑的設計者、蘇聯女雕刻家穆希娜付出了大量心血。經過多次的自我否定,她最後決定用一隻垂死的天鵝來表現音樂家的逝去。傳說天鵝臨終時,會從喉嚨中吐出一塊白銀,終止它生前銀鈴般的歌喉。這正好與索比諾夫的雅號相吻合——“俄羅斯歌劇舞臺上的天鵝”。
列 · 索比諾夫的墓碑(一隻垂死的天鵝在低頭哀鳴,感嘆人生)
尤利 · 尼庫林(1921-1997)
俄羅斯家喻戶曉的小丑演員、喜劇表演藝術家、曾經的大馬戲團團長。他的死訊由時任總統的葉利欽親自發布,併為他舉辦了規模隆重的國葬,他的墓地處在墓園中的顯著位置,佔地面積較大,這些都足以顯示其重要的社會地位。
據說狗在主人過世的第二天也一命嗚呼,被光榮地塑在這裡,前生後世永伴主人
烏蘭諾娃(1910-1998)
蘇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芭蕾舞演員之一,被譽為“芭蕾舞神”、“舞蹈皇后”,舞劇《天鵝湖》中白天鵝最好的詮釋者。50年代曾兩次訪問中國,詩人艾青曾賦詩讚美她“像雲一樣柔軟,像風一樣輕,比日光更明亮,比夜更寧靜”。
大衛 · 奧伊斯特拉赫(1908-1974)
20世紀蘇聯,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大師,俄羅斯小提琴樂派的領軍人物,柴科夫斯基小提琴作品的權威演奏者。與其同時代的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普羅科菲耶夫、哈恰圖良等都樂意將小提琴作品獻給他,並以此為榮。
蘇聯著名小提琴家列奧尼德 · 科崗幾乎與大衛·奧伊斯特拉赫齊名,二者並稱為蘇聯小提琴界的雙雄。
安東 · 巴甫洛維奇 · 契訶夫(1860-1904)
俄國小說家、劇作家、十九世紀末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變色龍》、《小公務員之死》等;戲劇作品《伊凡諾夫》、《海鷗》、《萬尼亞舅舅》等。
尼古拉 · 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
堅強的布林什維克戰士、著名的無產階級作家。他15歲上戰場,16歲身負重傷,25歲全身癱瘓,32歲去世。他忍受病痛折磨,寫成了長篇鉅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是一部30年代蘇聯無產階級革命文學中最為優秀的作品,從而影響了包括中國在內的社會主義陣營的一代青年。
娜傑日達 · 阿莉盧耶娃(1901-1932)
一位美麗卻脾氣暴躁的德國人與茨岡人的混血兒,斯大林的第二任妻子。因其特殊的身份及離奇的自殺案情(當時官方稱死於闌尾炎)至今無法定論,而受到世人的廣泛關注。關於墓碑上的玻璃罩有兩種說法:一說是設計師所為,寓意她的案情像罩在玻璃罩裡一樣讓人看不清;另一說是原來本無玻璃罩,只是雕像經常被遊人觸控而損毀,墓園管理人員罩上玻璃將其保護起來。
罩在玻璃罩中的前第一夫人,年復一年地在講述著一段只有她自己才清楚的曠世謎案
賴莎 · 戈爾巴喬娃(1932-1999)
蘇聯第一任也是最後一任總統戈爾巴喬夫的夫人。與斯大林的夫人娜傑日達·阿莉盧耶娃有所不同,賴莎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有著不凡的文化修養和素質,她開創了蘇聯國家元首夫人登上國際舞臺一展姿容的先河,並受到世界各國人民,包括蘇聯人民的愛戴。更重要的是她有一個自始自終深愛著她的丈夫。即使在她罹患白血病而生命走到盡頭,她一直得到一個幸福女人應該得到的一切。當然,她也始終是她丈夫的堅定支持者。
銅質雕像顯示賴莎年輕時期猶如仙女般的美麗形象,寄託了丈夫戈爾巴喬夫的無限哀思
蘇聯莫斯科保衛戰“三傑”(?-1941)
他們分別是(自左向右)多瓦托爾少將、飛行員塔拉里欣中尉、潘菲洛夫 · 伊萬 · 瓦西裡耶維奇少將。他們都犧牲於二戰期間的莫斯科保衛戰,三者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關聯。其中最著名的是潘菲洛夫 · 伊萬 · 瓦西裡耶維奇少將,蘇聯將他的名字命名了一個師級部隊和一座城市。
王明(1904-1974)
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領導人,“左”傾冒險主義的代表人物,因其錯誤的領導致使革命遭受重大損失。自上世紀30年代後期逐步失去領導地位,並受到嚴厲批判,但他始終得到蘇聯的信任和支援。1956年攜家眷赴蘇治病,從此不歸,客死他鄉。
王明夫人孟慶樹由於後來改嫁,按俄羅斯的風俗,無法同王明合葬,只能與曾經的夫君隔路相望了
不管什麼原因,遠離祖國,遠離親人,寄人籬下,箇中滋味只有自己最清楚。如果讓他們再重新選擇一次,結果會是怎樣?
別勒夏尼諾夫(1908-1978)
蘇聯時期著名的產科大夫。在德軍圍困莫斯科的900多個日日夜夜,他利用地鐵搭建起來的簡易醫院,成功接生了1000多名新生兒。而到他辭世為止,一生中到底接生了多少嬰兒,可能誰也無法統計。對於這位可敬的老人,即使在他過世30多年的現在,依然有當年曾經被他接生過的人們來向他致敬,為他掃墓。
拉夫裡洛維奇(1900-1980)
蘇聯著名的炮兵工程師。由他設計的穿甲炮彈可以穿透100毫米厚的鋼板,為蘇聯擊敗德國法西斯,從而贏得二戰的勝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墓碑被設計成厚度為100毫米的鋼板,三個彈孔則形象地顯示出穿甲炮彈的巨大威力
安德烈 · 尼古拉耶維奇 · 圖波列夫(1888-1972)
蘇聯乃至世界著名的飛機設計師、科學院院士、空軍中將,享譽世界的著名圖式飛機的發明者和設計者。即使到現在,圖式飛機仍然在世界範圍內得到廣泛的使用。
墓碑呈倒三角形,似飛機的雙翼;其浮雕頭像的左側翅膀象徵他活躍、飛騰的思維;右側是圖式飛機的經典樣式
尤利 · 列維坦(1914-1983)
蘇聯著名播音員。他的聲音透過無線電波傳達到四面八方,鼓舞成千上萬的蘇聯軍民抗擊德軍侵略者,令敵人聞風喪膽。
阿納斯塔斯 · 米高揚(1895-1978)
蘇聯政界少有的三朝元老,斯大林時代曾任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副總理),赫魯曉夫時代曾經是蘇聯蘇維埃最高主席團主席。他為中國人民所熟知的是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代表蘇共中央秘密訪問西柏坡,與中共領導人接觸,從而為蘇聯支援新中國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尼基塔 · 謝爾蓋耶維奇 · 赫魯曉夫(1894-1971)
蘇聯前最高領導人。曾擔任蘇共中央總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等職務。他是斯大林政策的終結者,蘇聯經濟的改革者,也是中蘇關係交惡的始作俑者。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稱他為“修正主義者”。他曾於50年代三次訪問中國。1964年在勃列日涅夫等人發動的政變中,被解除領導職務,成為“特殊養老金的領取者”,直至逝世。
列別德(1950-2002)
作為軍人,他是成功的;而作為政治家,他是一個失敗者。他曾經差點打敗葉利欽,距離俄羅斯最高權力僅一步之遙。在失勢後,他並沒有退縮,而是選擇在地方行政長官的位置上養精蓄銳,以待東山再起。可惜在一次意外的飛機失事中喪生。
胸前掛滿榮譽,曾經叱吒風雲的俄國政治人物列別德將軍傲視群雄、笑對來生
鮑里斯 · 尼古拉耶維奇 · 葉利欽(1931-2007)
蘇聯解體的關鍵性人物,俄羅斯首任民選總統,一位充滿爭議的政治家。作為總統,他政績平平;對於俄國經濟的休克式療法,使人民生活幾近崩潰,其國際地位也一落千丈。但是他開啟了中俄關系的新篇章,並最終在走馬燈似的接班人遴選中,正確地選擇了一位強有力的人物——普京。
墓碑設計為俄羅斯三色國旗:白色代表純潔,藍色代表深邃,紅色代表熱情。據說在國旗的褶皺裡還隱藏了墓主的微笑。
離開墓園,我想起了一句名言:有的人活著,卻已經死去;而有的人已死,卻永遠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