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街頭,年輕人小韓,邁著沉重的步伐,往租住在城中村的家裡趕。一路上,心事重重,從莆田偏僻的山區老家出來,到上海已有幾個年頭了,在繁華的上海灘不僅錢沒掙著,反而欠了一屁股債。這下怎麼辦?
打道回府是不可能了,家裡那幾分薄田幾畝山地根本不值得留戀,已經窮怕了的他,就是因為呆在窮鄉僻壤的家裡沒出路、沒希望,才揣著幾百塊錢出來,到遍地黃金的上海投靠老鄉吳老闆。
老鄉在上海賣糕點、麵包,經過多年的打拼,已有小成,有了自己的食品公司和多家麵包房。過年時開著小車回去,羨煞整村人。大家紛紛上門討教求帶,就這樣,小韓也來到了上海。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領悟,小韓在老鄉的指點下,自己和人合夥開起了麵包房,開頭還不錯,那就趕緊擴大規模吧。於是,便咬著牙找親人、朋友借了不少錢擴大規模,形成了連鎖店。無奈選址不當以及管理出問題,到後來都入不敷出,導致快經營不下去了。
面對欠下的不少債務,這半年來,小韓憂心忡忡,沒睡過個好覺。是堅持下去繼續搞麵包房,還是轉行幹別的,一直困擾著他。俗話說,隔行如隔山,想轉行,又能做什麼呢?
他一直觀察著周邊的情況,尋覓商機。還時而不時和闖上海的老鄉們探討下一步路要怎麼走。
那天,他回家路上,經過一家雞公煲店,店面不大,發現等餐的人都排隊到店門口了,心裡不禁嘀咕,這家店究竟有何招牌菜,會讓食客們趨之若鶩,要知道,這條街上其他的幾家餐飲店生意都很一般。這個現象小韓已關注有些日子了。
想到家裡也沒什麼菜可吃,加之那天又是一個人吃飯,那倒不如到這家生意火到爆的店裡吃個飯,順便瞧瞧人家的飯菜有何特色。
等了些時候,終於有空位置了,他看別人幾乎都點了雞公煲這一道菜,於是也跟著點了份,價格18元,倒不貴,冒著熱氣的煲端上來後,分量挺足的,除了香氣撲鼻,倒也看不出有何出奇。
不過入口品嚐後,的確味道很好,那種香嫩的口感,的確跟他平時吃的雞肉大不一樣,有心的他便留意起來。
恰好,這時,他看到店老闆正和送貨的小弟用上海話交談,便豎起耳朵偷聽起來,他聽到:該店當天已賣出了19只雞,營業額2600多了,雞都不夠賣,要趕緊再送貨過來。
這一聽很要緊,小韓心裡盤算開了,餐飲至少都是對半賺,就這個不大的店,一天營業額肯定在4000以上,純利可達2000,月賺怎麼也得有5-6萬,這可是門好生意啊!正苦於自己連鎖麵包店一直虧損,合夥出現問題,正愁何去何從的小韓動心了。
接下來的幾天裡,小韓逛遍了周邊的所有大街小巷,發現很少有雞公煲店,然後他又接連在那家雞公煲店消費了幾回,當然是乘人少的時候去,有意和老闆套近乎,混個人頭熟。同時也在用餐高峰期,躲在馬路對面數進出餐客的多少。
這下,他心裡有底了,瞅個空擋時間,他鄭重誠懇地向老闆提出加盟要求,哪成想,當場被直接拒絕。店老闆可不想培養一個競爭對手,加之對外地人、特別是福建的莆田人沒有什麼好感。
小韓雖吃了閉門羹,但並沒有放棄自己開一家類似雞公煲店的念頭,他打起了該店廚師的主意,一來二去,說服了廚師,當然是開出來令人心動的價錢。
接下來,他把麵包店賣得賣、退得退、關的關,專心籌備開起自己的第一家雞公煲店,精明的他對廚師提供的醬料配方,一再研究,不斷嘗試,因為他知道醬料是雞公煲最為關鍵的部分,味道是否可口,就靠配製的醬料。
經過不斷地摸索、改良,結合顧客的反映,終於調製出滿意的醬料。
為了弄出名氣,爭取一炮打響,小韓在店面裝修、標示上下了一番功夫,以便有別於他原先吃過雞公煲的那家店。
如何給店鋪起個響亮的名字,小韓費了一番腦筋。雞公煲是偏辣的,辣可是四川、重慶菜的特色,還有重慶小火鍋那時挺盛名的,何不就起名為“重慶雞公煲”呢,名頭響亮,郎朗上口。
沒多久,店鋪開張,果然是一炮打響,食客絡繹不絕,紅火的不得了。這下小韓心裡有底氣。
至於後來市場上傳言的“重慶雞公煲”創始人是張重慶、或王重慶,其實都是望文生義,無稽之談。還有一說是高薪挖來的廚師是重慶人,外號#重慶,這似乎有點靠譜,但小韓從未在公開場合辨說過。人家有意地蹭“重慶”的響亮名頭,悶頭髮財,高興都來不及了,只有傻子才會去擺著故事不講,非要搞個明白。
重慶雞公煲類似乾鍋,主打招牌菜就是雞公煲。其主料是雞肉,切塊後與配好的醬料一起醃漬半個小時以上,然後放進煲裡用火邊熬邊炒,直到雞肉熟透,再加上香蒜、洋蔥、香菜等就可起鍋。除了主打的雞公煲外,還有牛腩煲、羊肉煲、排骨煲等。客戶吃完乾鍋後,可直接在煲里加高湯繼續吃火鍋。重慶雞公煲走的是平民路線,人均消費額度在30元至50元之間不等。
重慶雞公煲色澤紅潤,口味香醇,它結合了火鍋長盛不衰的經營精華,又具有吃不膩、不厭,同時又給人帶來越吃越豐富的感受。令人一吃就難以忘懷。
小韓第一家“重慶雞公煲”大火後,他在上海又接連開出了5家 "重慶雞公煲",依靠過硬的質量控制,憑著對市場走向的洞悉和消費心理的把握,他的每一家"重慶雞公煲"門店幾乎每天都是門庭若市,火熱場面異常,消費者反映良好。
上海的莆田老鄉,包括莆田老家的人紛紛上門取經。
小韓也變成了韓總,他開始思索如何進行品牌擴張和管理了。之前,他已在餐飲行業摸爬滾打多年,曾成功創立過麵包連鎖企業,可惜因管理不善導致的經營糾紛,最終落敗。
這一次他瞄準"重慶雞公煲"重點出擊上海的餐飲市場。這時的他,當然會想著招募更多的人去建立更多的連鎖網點賺得更多的金。於是便邀請親朋好友加入,一起開店,但醬料配方是他獨家的,不能輕易公開。由他提供醬料,不收加盟費。就這樣,一批又一批莆田常太老鄉跑到上海加盟,他們一般採取合股經營的方式,親戚之間抱團合夥經營,重慶雞公煲的在上海迅速走紅。
後來不斷有非莆田老鄉也要求加盟,韓總則要收取2萬元的加盟費。
韓總在市中心創辦了上海百味香餐飲企業有限公司,專業研發醬料和配送。同時加強了公司的資源整合、門店的系統管理、菜餚的規範作業。
隨著上海市場的飽和,韓總和他的莆田老鄉紛紛向外拓展,進入行業較早的主要負責到外地考察選點,一旦找到合適的地段就簽約承租,讓親戚一起入股,並按出資比例確認參股股份。新開分店多由入股的親戚負責經營,一旦分店上了軌道後就再繼續選點擴張。這種方式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大家風險共擔。每個月結算一次,除去房租、員工工資後,剩下的利潤就直接按股份分紅。於是,雞公煲店隨即向全國各地擴散,遍佈湖南、湖北、廣東、福建、重慶等地。
莆田人遍地開花的重慶雞公煲,根據當地人的口味和飲食習慣,不斷改進醬料配方,都取得了很大成功。同時,不少雞公煲店開始增加經營品種,除了雞公煲和其他肉類煲外,還增加了特色烤魚。另外做得比較成功的先行者紛紛成立餐飲公司,提供加盟培訓服務,掙得盆滿缽滿。
經過10餘年的發展,現在,保守估計全國約有近萬家雞公煲店,超過8成以上的老闆是莆田人。重慶雞公煲成為繼民營醫院、木材、黃金等行業之後,莆田人在全國各地廣泛從事的行當。
不過他們實在都太低調了,到現在為止,好吃而且名字也很有趣地“重慶雞公煲”,依然被人認為是正宗的重慶菜,從川蜀大地發展起來的,根本沒想到是由勤勞、樸實的莆田人打造出來的。
韓總也靠重慶雞公煲成掙到了億萬身家。韓總的大名是韓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