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基於戰備需要,國家對全國生產力佈局進行了一次由東向西轉移的戰略大調整,以應對潛在的戰爭威脅。自六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幾百萬工廠企業幹部職工、知識分子、解放軍官兵和上千萬人次的民工,在“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的時代號召下,打起揹包,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奔赴祖國內地,風餐露宿,揮灑青春,在深山峽谷建立了一批對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本建設影響深遠的“三線”企業。如今這些“三線”企業大多已搬離山區,但這段歷史不曾忘記,這段歷史值得梳理。有圖有真相,讓我們跟隨作者的鏡頭,來一次“三線”之旅吧!
蒲紡集團位於湖北省赤壁市(舊稱蒲圻市,是縣級市),其前身是湖北蒲圻紡織總廠,原為第3110工廠。
196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了改善裝備,使官兵被服經穿耐磨,減輕戰士負荷量,利用當時我國已掌握的化工技術,籌建成套的化工纖維紡織工程。
同年9月,總後勤部在湘鄂交界的山區丘陵地區籌建石油化工紡織聯合企業,工程代號為總後勤部2348工程指揮部,下轄3個籌建處。第一籌建處為生產“三綸二脂”化工廠,地址位於岳陽云溪鎮,即岳陽化工總廠;第二籌建處為合成纖維紡織廠,位於蒲圻桃花坪,即蒲圻紡織總廠;第三籌建處為煉油廠,位於湖南臨湘路口鋪,即湖南長嶺煉油廠。
2348工程第二籌建處是在化學工業部原中南化工廠(始建於1967年)籌建處廠址上進行建設的,根據“靠山、分散、隱蔽”的原則選址,確定在蒲圻縣荊泉桃花坪一帶建廠,並進行地形測繪、地質鑽探、工廠勘查設計、公路鐵路選線、以及徵地等工作。
1970年3月紡織工業部設計院等單位完成2348工廠二處的擴大初步設計,開始建廠施工,當年8月35千伏高壓輸電線路架通,1971年2月專用鐵路線通車,1971年8月基本完成紡織廠廠房施工及全廠供氣、供水工程、部分機臺試車等。
1971年7月29日,2348工程二處由總後勤部編入全軍企化工廠系列,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110工廠”,下設6個大隊,分別是:一大隊(滌綸紡織廠,生產滌棉混紡布),二大隊(人造毛皮廠,生產腈綸毛皮和絨衣裡紗,後因工藝和裝置未落實而未建),三大隊(絲織廠,生產織造錦綸降落傘和雨衣綢),四大隊(針織廠,生產軍用滌綸蚊帳和錦綸襪),五大隊(總機修廠),六大隊(動力廠)。
1973年,總後勤部將3110工廠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蒲圻紡織總廠”。至1975年初,基本建設投資由國家撥款1.02億元,期間獲試車利潤301.8萬元。
1975年3月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蒲圻紡織總廠正式移交輕工業部,並下放給湖北省,定名為“湖北蒲圻紡織總廠”(簡稱蒲紡總廠),隸屬湖北省紡織工業總公司直接領導。獲上級撥款195萬元,自籌資金143萬元,用於工程收尾和裝置安裝。工廠從軍用為主轉為軍民結合、以民用為主。1978年總產值8212萬元,四年實現利潤2092萬元。
1979年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協助蒲紡制訂了1979年至1981年填平補齊和挖潛改造計劃,利用建設銀行貸款2968萬元,自籌資金3099萬元,上級撥款140萬元,總計6027.8萬元,完成了若干新增和技改專案,1981年總產值達到3.197億元,實現利潤5787.5萬元,三年累計實現利潤1.38億元,上繳稅金9230萬元。
1979年,紡織廠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大慶式”企業。
截至1985年底,蒲紡廠區範圍9平方公里,實際佔地2.4平方公里,有職工14717人,其中女職工8088人,工程技術人員305人;累計完成基建投資17786萬元,形成固定資產原值16995萬元,淨值13742萬元;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2.95億元,實現利潤2.7億元,上繳稅金2.2億元;出口盈利942萬元,出口換匯1184萬美元。
據湖北省檔案館網站“蒲紡:繁華落盡待重生”一文介紹,1997年8月,蒲紡總廠初次改制,將總廠改為“湖北蒲紡集團有限公司”,紡織廠改為“蒲紡三陸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印染廠改為“蒲紡三元印染有限公司”、熱電廠改為“蒲紡三能熱電有限公司”,另3個分廠分別改為“蒲紡絲織廠”、“蒲紡針織廠”、“蒲紡紡織二廠”,但經營管理模式大多沿襲原來一套。後蒲紡雖幾經拼搏,終未能走出困境。至2003年末,企業資產總額為8.02億元,負債總額為8.82億元,“收不抵支、資不抵債、全面停產、全員下崗”。
2004年初,省委、省政府決定將蒲紡下放到赤壁市管理。2004年到2006年,蒲紡6家主體生產企業實行國家政策性破產,3家輔體企業實行依法破產,3家服務性企業轉民營,蒲紡所屬企業辦社會的職能部門全部對口移交到赤壁市直相關部門。
2007年3月,成立赤壁市蒲紡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2009年5月,更名為湖北赤壁蒲紡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對外開展業務為湖北蒲紡集團有限公司)。
據《咸寧市志》(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年11月第1版)記載,2004年,蒲紡總廠以投資置換產權的方式吸引香港大誠集團收購蒲紡3家子公司,在赤壁經濟開發區興建印染廠。2005年,大升蒲紡(湖北)紡織印染有限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4億元。
一大隊(滌綸紡織廠)變身蒲紡創業基地(周國獻2019年6月拍攝)
2019年6月利用端午節休息前往蒲紡總廠拍攝時,蒲紡總廠一大隊(滌綸紡織廠)已變身蒲紡創業基地。
一大隊(滌綸紡織廠)變身蒲紡創業基地(周國獻2019年6月拍攝)
一大隊(滌綸紡織廠)變身蒲紡創業基地(周國獻2019年6月拍攝)
一大隊(滌綸紡織廠)變身蒲紡創業基地(周國獻2019年6月拍攝)
一大隊(滌綸紡織廠)變身蒲紡創業基地(周國獻2019年6月拍攝)
一大隊(滌綸紡織廠)變身蒲紡創業基地(周國獻2019年6月拍攝)
三大隊(絲織廠)被浙江盛宇集團收購後,變身赤壁華盛公司。
四大隊(針織廠)也改制了。1985年8月,蒲紡總廠與香港益達公司合資興辦天龍(國際)針織企業有限公司。後被武漢市道祺針紡服飾有限公司收購,變成赤壁市祺樂針紡印染有限公司。
生產坦克的五大隊(總機修廠)變身湖北省赤壁市華瑞線業有限公司。
六大隊(熱電廠)已廢棄。
.
【背景知識】:
所謂“三線”,一般是指當時經濟相對發達且處於國防前線的沿邊沿海地區向內地收縮劃分的三道線。一線地區指位於沿邊沿海的前線地區;二線地區指一線地區與京廣鐵路之間的安徽、江西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省的東半部;三線地區指長城以南 、廣東韶關以北、京廣鐵路以西、甘肅烏鞘嶺以東的廣大地區,主要包括四川(含重慶)、貴州、雲南、陝西、甘肅、寧夏、青海等省區以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廣西、廣東等省區的部分地區,其中西南的川、貴、雲和西北的陝、甘、寧、青俗稱為“大三線”,一、二線地區的腹地俗稱為“小三線”。
.
【相關連結】:
三線系列之34:湖北發電機廠
三線系列之33:黃岡地區衛生學校
三線系列之32:黃岡地區鄂城通用機械廠
三線系列之31:湖北第二機床廠
三線系列之30:湖北省隨州府河化工廠,湖北衛東府河化工廠
三線系列之29:湖北齒輪廠,湖北神馬齒輪製造有限公司
三線系列之28:國營9615廠,國營襄沙化工廠,湖北凱龍化工集團
三線系列之27:湖北省鍾祥市9603廠,國營江北鑄造廠
三線系列之26:湖北省松滋市第9669廠,國營湖北江南工具廠
三線系列之25:湖北省松滋市第982廠,湖北清江礦山機械廠
三線系列之24:湖北省松滋市第949廠,國營荊江農機廠
三線系列之23:湖北省老河口市3607工廠
三線系列之22: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611工廠,國營長城油料機械廠
三線系列之21: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607工廠,湖北江河機械廠
三線系列之20: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602工廠,國營青峰機械廠
三線系列之19: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545工廠
三線系列之18: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541工廠
三線系列之17:湖北省國營紅林機械廠
三線系列之16:湖北省國營險峰機器廠
三線系列之15:國營三八八廠,國營中南光學儀器廠
三線系列之14:國營二八八廠,國營長江光學儀器廠
三線系列之13:國營二三八廠,國營湖北華中精密儀器廠
三線系列之12:湖北省國營紅峰機械廠
三線系列之11:湖北省華光器材廠,5108廠
三線系列之10:湖北省國營東方化工廠,525廠
三線系列之9:湖北省漢江機械廠
三線系列之8:湖北省國營建昌機器廠,4504廠
三線系列之7:湖北省國營旭東機械製造廠,5107廠
三線系列之6:湖北省國營紅山化工廠,295廠
三線系列之5:湖北省國營漳河機械廠,9626廠
三線系列之4:湖北省紅星化工廠,中國航天四院四十二所
三線系列之3:湖北省國營漢光電工廠,國營4404廠
三線系列之2:湖北省國營紅旗機制廠,9611廠
三線系列之1:湖北省鄂西化工廠
.
特別宣告:本頭條號“黑鏡頭”釋出的圖片,除非特別註明,均為周國獻原創作品,轉發請註明出處並保留作者姓名。
.
謝謝關注今日頭條號“黑鏡頭”!
【關注方法】:
1.安裝今日頭條App(已安裝的請忽略);
2.開啟今日頭條App,在今日頭條首頁搜尋欄鍵入“黑鏡頭”,點搜尋按鈕,再點選單欄中的“使用者”選項,找到“黑鏡頭”頭條號使用者,認準“黑鏡頭”LOGO及大“V”標識,再點關注。
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