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從軍隊建設上也可以看出,各國坦克部隊的編制規模都在縮減,沒有誰還在將軍隊建設重點放在重灌甲部隊上,連美國這種軍事超級大國也只是保留到重型旅戰鬥隊的編制。因為坦克更多的是作為軍隊體系裡一個具有特定能力優勢併發揮特定作用的功能性武器,比如依靠其重灌甲作為巷戰之中的移動支撐點,但它是再也無法左右戰局的發展了。那麼在這個時候,坦克的劃代也就自然開始模糊,從20世紀90年代初所謂的第三代主戰坦克基本到位後,之後幾十年裡這個概念基本就固化了,曾經還被討論的第四代坦克逐漸成為一個遙遠的模糊的影子,沒人知道也沒人在乎它是什麼,因為對於坦克來說,它不斷利用新技術升級來完成自己在體系內的一些特定功能就可以了。
其實整個陸地戰場都是如此,很多人都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無人機正在迅速擴散,像美軍的“全球鷹”那樣的高大上的固然強悍,中國大疆公司產的“微星”無人機也在戰場上嶄露頭角,日益發揮出意想不到的威力。事實上無人機的擴散就是資訊獲取能力的擴散,而這又必然導致戰場權力的擴散。在過去越是高階的感測器就必然是集中在少數高階平臺上,而資訊的壟斷則必然導致戰場行為能力的等級差距。而現在不同了,一個步兵小分隊就可以清晰地獲取幾千米外的敵方情況,而他們還可能有相應的火力投送能力,比如反坦克導彈、無人機投擲的小彈藥或者呼叫其它火力單元的精確打擊火力,整個戰場沒有哪個感測器是主導性的,也沒有哪種平臺的能力是不可替代的——像過去主戰坦克的主炮那樣主導戰場上的反坦克作戰的情況不會再有了。因此戰場上的基於平臺的權力等級也被打破,開始呈現扁平化的形態。一個步兵可以立即調動後方發射的一枚精確制導炮彈將一輛坦克擊毀,而這在二戰時顯然是無法做到的。
陸地戰場是如此,那麼空中戰場呢?也正在向這個方向演化,戰鬥機自身的機動效能對空戰的影響無疑在迅速減弱,而少了這個“絕活”,一架戰鬥機和一架裝備了強大感測器和遠端武器的隱身轟炸機相比又有哪些不可撼動的能力優勢呢?而同一款隱身戰鬥機可能會在幾十年這樣的很長的時間跨度內不斷透過升級其感測器、晶片、軟體來獲得大幅度的能力提升,滿足作戰能力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對戰鬥機平臺的劃代也就失去了意義。事實上第三代戰鬥機自身就已經初步實踐了這個過程,F-15等三代戰機在多次技術升級後已經將那幾款被尷尬的稱為三代半的戰鬥機置於更加尷尬的地位,“颱風”等戰鬥機歷經多年精雕細琢出來的部分飛行效能的些許優勢在機載裝置和武器能力的進步面前變得無足輕重。甚至可以說,如果不是有美國趟出了一條隱身戰機的新路數,第三代戰機也會和第三代坦克一樣,在身後留出一條模糊的長影,人們會逐漸淡忘掉後面還會有個第四代戰機,而只是看到這些裝備不斷地改進再改進。事實上隨著網路等技術的進步,這些武器平臺的能力日益融入整個軍事技術體系,而不會再有平臺本身的能力左右戰場形勢的情況出現——二戰時T-34將一款柴油機,一種克里斯蒂懸掛裝置、一門76毫米火炮和一種總體佈置方式結合起來,就催生出一種讓德軍焦頭爛額、大大改變戰爭程序的武器。那種輝煌註定成為歷史。換句話說,未來武器間的對抗越來越淡化,系統的對抗將成為一切,而針對武器平臺本身的劃代也會逐漸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