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時候起,張學良雖然表面上仍維持中立,但在內心裡確實已明顯傾向於南京。
六月三日是張學良的三十歲生日,東北各軍政要員齊聚瀋陽為其祝壽。張學良趁便召集眾人開會,以商討應付時局的辦法。會上意見分成三派,一派以張作相為主,主張保境安民,不與任何一方合作,一派以王樹翰為主,主張與南京合作,剩下的則是唯張學良之命是從的少壯派,也就是于學忠這些人。
因為內部意見不一,張學良頗感舉棋不定。恰在此時,恰好李石曾以祝壽專使的身份到達瀋陽,以促請張學良居中調停。
與李石曾進行晤談後,張學良馬上致電閻、馮,提出將鄭州、開封一帶劃作緩衝區,立即停戰。至於閻、馮呼籲的政見公開,可以“委諸國民共同研究,以備中央採用”。
蔣介石已經做出了讓步,可是反蔣陣營在軍事上正處於全面佔優的時候,正所謂“拉口子要見血,刨樹木要見根”,沒有人肯輕易就這麼放過他。
一通呼籲下來,“和平運動”的熱臉碰上的全是冷屁股。在這片古老而堅硬的土地上,歷來只回蕩著一個真理,那就是槍桿子裡見輸贏,其它說什麼都白搭。
李石曾瀋陽此行還有一個目的,即在調解不成的情況下,請張學良出兵助蔣。
會商後,雙方達成初步共識。在張作相等人不贊成出兵的前提下,張學良準備親率四個嫡系師和于學忠部入關。蔣方則同意先匯款兩百萬元,給予東北作為出兵費用,同時協助解決奉票的金融問題。
自“中東路事件”以來,奉票就出現了通貨膨脹,雖然東北發行了補助奉票的“現大洋票”,但財政仍有匱乏之虞。如果東北再出兵入關,關外金融可能會立生險情。
錢款匯出的第二天,李石曾即偕同張學良的代表胡若愚赴滬。胡若愚南下,對外宣稱是為了替張學良答謝送壽禮者,並且準備在上海就醫治病,但實際上就是為了解決東北金融問題。
在李石曾的陪同下,胡若愚與財政部長宋子文進行了洽商,宋子文同意幫助穩定住奉票。與此同時,蔣介石也致電李石曾,要他轉告張學良,奉票的穩定絕沒有問題。
請張學良出兵相助的同時,蔣介石自己也在摩拳擦掌,連做夢都指望著他的中央軍精銳能有上佳表現。
中原大戰中的張學良(2)連載,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