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4月初,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第十旅在旅長周希漢率領下,連續攻克高顯、蒙城、新絳、稷山、河津等縣城後,又進抵山西榮河縣(今萬榮縣),準備解放該縣。
當時駐守榮河之敵,主要包括大軍閥閻錫山手下的一個團,以及縣警區、保警大隊等1700餘人。他們倚仗堅固工事和有利地形,吹噓這是一座“固若金湯的雄關”,揚言要與解放軍“決一死戰”。
十旅旅長周希漢親自下到擔任主攻任務的三十團坐鎮指揮,並制定了完備的戰鬥部署,打算在4月10拂曉用奇襲的手段一舉攻下榮河縣城。
4月9日19時,三十團在團長盧賢陽、政委梁天喜率領下,從河津附近出發,急行軍70餘里,於次日凌晨5點到達榮河縣以北的張家村地區。
但就在大戰即將打響之際,卻發生了一件讓盧賢陽非常頭疼的事——有三名戰士失蹤了。
原來,在三十團主力正式開拔之前,擔任尖刀連的一營一連就已經提前派出了一支搜尋隊,在大部隊前面清理前進通道。
走在最前面的是一排一班,全班十名戰士分為三個小組,分作三路向榮河縣城搜尋前進。
張維發、吳耀忠、袁佔禮這三名戰士分在一個小組,由於他們人少,又身著便衣,目標小,行動特別迅速,9日深夜11點就到達了榮河縣城東門外。
沒想到等其他小組趕到東門外時,卻發現城門緊閉,張維發等三人不見蹤影。一班長派出戰士到附近尋找多時無果,只得將這個情況向連長報告。
連長聽罷大驚,只得向營、團兩級指揮員層層上報。團長盧賢陽、政委梁天喜得知此事,也不禁眉頭緊皺、頗費躊躇。
我軍馬上要向榮河縣城發起進攻,要的就是出其不意發起突然襲擊,現在三名戰士失蹤,而且都是幾個月前才從蔣介石嫡系部隊裡俘虜過來,經過教育後補充到部隊的。
這個情況不能不讓人產生聯想:三名戰士是被敵人抓走了,還是主動投敵了?如果是被抓走了,不可能不反抗,那為何其他小組都沒聽到槍聲?
如果是主動投敵,那麼我軍突襲榮河縣城的機密必然暴露,甚至有可能洩露我軍的兵力、火力甚至作戰計劃,那樣將使我軍前功盡棄,奇襲只能變為強攻,甚至不得不取消攻城計劃,對全軍計程車氣都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毫不誇張地說,雖然失蹤的並非指揮員,也不是主要幹部,而是三名戰士,但由於他們身份特殊,這次戰鬥又是奇襲,因此他們的失蹤絕非小事,而是有可能影響整個戰鬥的程序!
大戰即將打響,卻偏偏出了這種事,怎能不讓指揮員心急如焚呢?
在這個關鍵時刻,團長盧賢陽、政委梁天喜商量後斷然做出決定:按原定計劃,於拂曉時分向榮河縣城發起突然襲擊!
為什麼這樣做呢?這是因為盧、梁二人考慮到,一旦取消作戰計劃,莫名其妙撤離榮河,對於全團指戰員計程車氣是一個極大的打擊。更何況經過偵察,城牆上和城內並未出現明顯的異動,說明敵人尚未對我軍加強防範,必須抓住戰機速戰速決。
也就是說,不管那三名戰士到底出了什麼情況,這一仗都必須打!
沒想到拂曉時分,總攻榮河縣城的戰鬥正式打響時,還是遇到了麻煩——敵人躲在堅固的碉堡裡,各門用數挺重機槍封鎖了進城的通道,給我軍突擊隊造成了不小的殺傷,遲遲未能開啟局面。
就在團長盧賢陽準備下達暫時停止攻擊、調整部署後再戰的命令時,敵人設在東門的碉堡裡突然響起一陣驚天動地的爆炸聲,緊接著傳來激烈的槍聲,敵人的重機槍隨即啞火了。
盧賢陽用望遠鏡看了看,頓時萬分驚喜——有人在城內摧毀了敵人在東門的最強火力點!
他毫不猶豫地下達命令:突擊部隊全力猛攻東門!
由於重機槍被摧毀,敵人在東門失去了防禦屏障,我軍突擊部隊勢如破竹,很快就奪取了東門,並向城內縱深發展。
三個小時後戰鬥全部結束,榮河縣城內的守敵除部隊被當場擊斃外,大部分當了俘虜,共殲敵1700餘人,還繳獲了大量武器彈藥。
這時盧賢陽才得知,原來突然現身摧毀敵人重機槍的,就是張維發等三名失蹤的戰士:。
原來,張維發等三人他們接近城門時,巧遇一批在城外勞動的群眾要返回城內。三人靈機一動,決定趁此機會混進城去,等到大部隊攻打作為內應給予配合。
由於三人身上穿的都是破舊的便裝,又機智地幫進城的群眾扛抬農具,再加上守門的敵兵當時並不知道我軍要來攻城,因此張維發等三人居然沒有露出破綻,順利混入城內。
城門關閉後,三人便悄然脫離人群,找到城內一條暗壕,藉著夜色的掩護隱蔽下來,並瞅準機會偵察了一下城內的地形。
攻城戰鬥打響後,三人趁敵人不備,悄悄解決掉兩處崗哨,弄到幾枚手榴彈和槍支彈藥,並換上了敵兵的服裝。
當他們發現城頭碉堡內的重機槍火力極為兇猛,便藉機衝了進去,一番猛衝猛打,將三挺重機槍全部炸燬,為我軍攻城東門解除了最大的威脅。
這個經過讓盧賢陽非常高興,連連稱讚他們在危急關頭突然現身,為我軍這次攻城戰鬥立下一件奇功。後來報請縱隊批准,給張維發、吳耀忠和袁佔禮各記大功一次。
當時太嶽區《新華日報》在報道這件軍史上的奇事時評論:“這三個戰士的事蹟說明,人民軍隊一定會勝利,人民解放必然會成功!”
注:本文所述為真人真事,記錄在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勝利與懷念》一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