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學上,腫瘤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而癌(cancer)是指起源於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因為人體的惡性腫瘤大部分來源於上皮組織,所以人們常常把惡性腫瘤都稱為癌。目前在我國危害最嚴重的惡性腫瘤為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大腸癌、白血病、惡性淋巴瘤、子宮頸癌、鼻咽癌、乳腺癌。
近幾年來,隨著我們周圍所看到的癌症病人越來越多,我們漸漸注意到,癌症不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我們開始漸漸重視各種關於腫瘤的新聞,也開始更為重視養生。
腫瘤本質上是基因病,它原本也是身體裡的正常細胞,但是由於各種身體內外致瘤因素影響了它的生長和分化,導致其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對其的正常調控,從而使它出現了異常生長。腫瘤的防治重點是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大部分惡性腫瘤如果能早期診斷,其5年存活率可達80%以上,若是能夠在診斷前預防,更是防患於未然,那麼,你知道如何預防癌症嗎?
我們先清楚哪些因素導致癌症,主要是分為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外在因素主要有環境致癌,環境致癌又分為化學致癌,物理致癌,微生物致癌。內在因素主要有遺傳因素和自身的免疫系統因素。
我們先看看外在因素:
(一)化學因素
1.化學致癌物(多環芳烴)主要存在於石油,煤焦油當中,它會隨著點燃後煤煙和菸草的煙霧從工廠一起排放出來,所以在那些大氣汙染嚴重的工業化城市,我們可看到更多肺癌病人,同理,肺癌也出現在很多吸菸者身上。而研究發現,多環芳烴也存在於煙燻以及燒烤的肉裡,這可能與胃癌相關。
2.致癌的染料(芳香胺類)、亞硝胺類,相關研究發現,芳香胺類與在印染廠的工人和橡膠廠的工人的膀胱癌發生率有關;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魚和肉類越來越多,亞硝胺鹽作為著色劑和儲存劑也可能進入人體,在胃的酸性作用下,硝酸鹽可能變成亞硝胺,另外剩菜如果沒有得到良好儲存,細菌的大量繁殖,並且把硝酸鹽還原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在自然界很容易與胺合成亞硝胺,食管癌往往與亞硝胺有關。
3.真菌毒素、金屬元素,透過病例調查,一些地方的肝癌與黃麴黴菌相關,而黃麴黴菌往往存在於一些黴變的花生、玉米當中,我們常看到老人把還沒吃完的花生、玉米曬乾放到袋子裡,準備第二年再吃,但是有些因為沒有完全曬乾或者儲存不當出現發黴,這個時候就不要食用了。 因為大機率出現了黃麴黴菌;另外還有一些金屬,如鎳、鉻、鎘、鈹等。如在煉鎳的工人當中,鼻癌和肺癌明顯高發,鎘與前列腺癌、腎癌的發生有關,鉻可引起肺癌。
(二)物理性致癌因素
已證實的物理性致癌因素主要是離子輻射,包括X射線、γ射線、亞原子微粒(β粒子、質子、中子或a粒子)的輻射以及紫外線照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受原子彈爆炸影響的日本長崎、廣島倖存居民,
白血病、甲狀腺癌、乳腺癌、肺癌等的發生率明顯增高。 外露面板如果被紫外線長期過度照射,可引起鱗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和惡性黑色素瘤。
(三)微生物致癌
現已知有上百種病毒可引起腫瘤,其中1/3為DNA病毒,2/3為RNA病毒。而細菌也不容小看,如幽門螺桿菌也與胃淋巴瘤有關。
與人類腫瘤發生密切相關的DNA病毒主要有以下三種:(1)人乳頭瘤病毒HPV,與尖銳溼疣、宮頸癌、肛門癌有關,(2)皰疹病毒EBV,主要常見於鼻咽癌。(3)乙型肝炎HBV,慢性HBV感染與肝細胞性肝癌有密切的關係。
雖然說很多癌症與外在因素有關,但是內在因素也不能忽視,內在因素的遺傳主要是與家族有關,比如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腫瘤如視網膜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腎上腺或神經節的神經母細胞瘤等,所以瞭解自己的家族史非常重要。
而免疫系統因素比較複雜,但是從當今社會來看,心理壓力過大對癌症的出現有很大關係,我們所說的健康,不單純是身體健康,更多的是身心健康,如果心理出現疾病,也會導致身體出現疾病,同樣,如果一個人心情非常低落,人的免疫系統也更容易受到侵犯。
以下是我給大家對於預防癌症的建議:
1.健康飲食、戒菸,鍛鍊身體。從上文可知,飲食健康在預防癌症方面佔很大比重,我們應該多吃蔬菜水果,最好不要吃發黴的花生,玉米,穀類甚至是月餅,也儘量少吃隔夜菜,並且少吃煙燻、燒烤的肉類,而吸菸對身體危害非常大,所以也建議戒菸。曬太陽雖然是好事,但是避免過度日曬,多鍛鍊身體,透過計算自己的BMI值(計算公式為:BMI=體重÷身高2 體重單位:千克;身高單位:米 )來調整健身計劃,可以考慮慢跑或者散步,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免疫力,而且也有利於改善心情。
2.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情。減少熬夜,加班的頻率,保持良好的心情和良好的睡眠,讓身體在經歷一天疲憊後,能夠更好地恢復,增強抵抗力。
3.平日多學習防癌健康知識,減少對致癌物質的接觸。由於職業關係,可能會接觸致癌因素,我們可以學習相關防護知識後,在能力範圍內,儘可能保護自己的身體,增加職業防護,特別是孕婦,一定要注意懷孕期間遠離輻射。
4.無症狀以及有症狀人員的監測。建議定期體檢,如果體檢發現早期病變,儘可能治療,如果是沒有症狀,但是有家族史或者是年齡較大(40歲以上),也儘可能定期做相關篩查。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羅醫生健康說
本文由【羅醫生健康說】原創,作者為中國抗癌協會會員、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工作委員會會員、健康科普作家,歡迎大家轉發、評論、點贊,或者私信與我交流,非常感謝!#健康明星計劃##謠零零計劃##健康科普大賽#
(此處已新增醫療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