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很多科學家在關注、尋找、研究人類文明起源。亞洲的伊拉克蘇美爾文明、印度文明、中華文明、非洲的古埃及文明,並稱為人類四大文明古國。
“擊石取火”、“吃熟食”、“巖畫”、“古陶”,三大科學,一項藝術打開了通向人類文明的大門。
美國一位科學家曾講:“古陶的發源地在中國南方。”在全球考古、發現二萬多年古陶遺址:分別是江西萬年縣仙人洞遺址,景德鎮湧山洞穴遺址,湖南道縣仙人洞遺址。
史書上記載“絲綢之路”,外國人用真金白銀和中國人做貿易,眾多國家博物館陳列中國古陶瓷,供人們觀賞、學習、瞭解人類文明歷史,這就足以證明中國古陶瓷的發明與創造是一偉大的科學創舉。
考古學家餘希平接受新華社採訪
餘希平講述的人類文明始祖還是指向“古陶”。當人們聽到這樣講述古陶的偉大,無不感到震驚。他說距今八千年前的原始彩陶,發源地在陝西華縣老官臺文化和甘肅秦安大地灣文化。所使用的顏色是金屬,這金屬顏料的來源很不容易,採礦,選礦石,除掉石質和雜物,這一系列過程是早期人類科學 。當把金屬製成顏料畫在陶坯上,入窯是泥,經過高溫燒製出窯成彩陶,這是人類社會最早發現金屬,使用金屬的鐵證。考古學家還在遺址發現一枚鐵釘和銅片片。銅、鐵金屬的發現為中國鑄造銅鍋、銅鼎燒火做飯,製造兵器做出了巨大貢獻。現代人類社會大鍊鋼鐵,又是在鑄造銅器的科學、技術、窯爐的基礎上慢慢求探發展而來。
餘希平從古老文化領域,考古、發現另一項遠古先民的偉大科學成就,還是“古陶。”他說古陶演變成瓷經過四個階段:“軟陶”“硬陶”、“原始瓷”“瓷”,每次質的改變都必須有效提升窯爐火溫。改變窯爐結構,封住窯口,火溫才能有效上升。這封住窯口的泥條條,陶窯窯蓋就是磚的始祖,露天窯的圓形外殼就是瓦的始祖。
中國是最早發明古陶的國家,而且也是最早栽種稻穀的國家。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馮時講解西水坡墓葬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馮時,他對河南西水坡墓葬遺址考古、發現是“天文星像”圖紋。根據遺址擺放的蚌殼龍、虎圖紋,墓主人身邊陪葬人骨圖紋,馮時發現這是6500年前的一處天文科學墓葬遺址。墓主人身份為“王”權執政人,君權神授,掌握著天文科學的聖人。這一時期遠古先民們已經完全懂得天文、星像,可在:春、夏、秋、冬季節知曉人工科學種栽稻穀農時。在中國人工栽培稻穀的時間早在1.2萬年前就已經誕生,他研究確認中華文明歷史有八千年,而不止五千年。
瑞典科學家安特生在中國河南仰韶村考古、發現的彩陶,距今七千年曆史,分佈在陝西、甘肅、貴州、湖北北部、河南等省。彩陶精美,製陶地區廣泛,使用者眾多,是燒火做飯的日用“鍋”,儲藏食物用品。餘希平從製作精美角度來分析研究,發現這一時期已進入貨物貿易時期。製陶人用陶去交換所需的動物皮和肉、糧食。再瞭解到仰韶文化時期的圍城、部落領袖執政、軍事思想、科學技術、醫藥、冶煉、貨幣、農耕、手工業、藝術、文字、文化交流諸多領域已經誕生和成熟,活生生地從矇昧時期進入到文明社會,足以證明七千年的仰韶文化時期,中國已經進入文明社會。仰韶文化進入文明社會,還是有很多專家、學者認識到這一華夏文明。雖然沒有大的圍城存在,但星羅棋佈的部落圍城,部落聯盟社會就已存在,餘希平還研究發現相近的部落存在血緣關係。餘希平透過考古、發現古陶的發明創造延生出磚瓦、金屬,這就可確定人類文明始祖在中國。
餘希平在景德鎮湧山洞穴遺址考古發現最古老“陶窯”遺址,“軟陶”。和江西萬年仙人洞的“軟陶”都是採用豎紋雕刻,同屬舊時期時代。
湘湖考古發現。餘希平在湧山遺址考古、發現新石器時期早期“陶窯”遺址的封住窯口的泥條條,現湧山遺址。
人類社會最古老陶胎,瓷釉,青花瓷殘片,約秦漢時期,科學論文發表在大江週刊。
新石器時代出土的彩陶
餘希平考古發現人類社會最早顏色釉陶瓷“豆”碗,西周時期。
河南西水坡墓葬遺址
[文/文德 圖/周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