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漫長的太空探索道路之中,面對浩瀚無際的宇宙和虛空,渺小的人類不禁會產生對於人類生存哲學的理性思考。在成功抵達地球食物鏈頂端之後,人類將這種對於生存哲學的思考投向一片死寂的宇宙,試圖從中找出能與人類相媲美的高等外星智慧生物。
在這樣的好奇下,人們在各種各樣的科幻作品之中都對外星人進行了想象和描寫:有長得像章魚的高智商外星人,也有與人類長得一模一樣的類人族外星人,還有一些類人型半人半獸的“怪獸”型外星人,甚至有“變形金剛”這樣的機械性外星人。
帶著人們對外星生命和外星文明的好奇,1977年,美國向宇宙發射了旅行者一號探測器,讓它在揭開宇宙神秘面紗的同時,為我們人類尋找關於外星智慧生命的答案。於是,進入宇宙的旅行者一號還攜帶了一張神秘的金盤,試圖透過主動聯絡來尋找外星生命。而有著“中國科幻之父”之稱的劉慈欣在《三體》中卻告誡我們:主動聯絡外星人是毀滅人類的愚行。
那麼,這塊金盤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主動聯絡外星人為什麼會成為“愚行”呢?
旅行者一號與奇妙金盤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旅行者一號與它所攜帶的奇妙金盤是怎麼一回事。
旅行者一號是由NASA研製的無人空間探測器,目標宏遠,試圖飛出太陽系;它的主要任務有兩個:首先,就是最為主要的對太陽系天體的探測,以助於我們更瞭解太陽系之中的各個行星。
探測器一號最開始的探測目標主要是太陽系內的木星以及土星,在後來也陸陸續續造訪了天王星和海王星,並順路完成了對於太陽風的探測。目前,旅行者一號以及它的“姊妹”旅行者二號,其飛離地球的距離是所有人造航天器之最。
旅行者號探測器,作為星際旅行的先驅者,為我們打開了星際探索時代的視窗,讓我們人類初步認識到太陽系的真正面目。同時,也讓我們人類第一次認識到自身在太陽系之中的渺小。
而旅行者一號的另外一個任務,則是透過它攜帶的一張名為“地球之音”的金色唱片,為我們尋找並聯系外星文明。這張金色唱片,是一張直徑為十二英寸的銅製磁碟唱片,並採用了鍍金的工藝,使其音質在儲存幾億年之久後依舊能夠歷久彌新;除此之外,人們還選用了材質極其堅固的金剛石為原材料來製作播放唱片的留聲機針,以維持唱片正常運轉的壽命。
在這張金剛石與黃金共同打造的,無堅不摧的金色唱片上,收錄著五十五種人類語言錄製的問候語;這五十五種語言裡包括了美索布達米亞語等十分小眾冷僻的語種,其中光是中國的漢語就除了普通話還有三種方言,可見收錄語言譜之廣之細。
除此之外,還有時任美國總統卡特的特殊問候:這是一份來自一個遙遠的小小世界的禮物。上面記載著我們的聲音、我們的科學、我們的影像、我們的音樂、我們的思想和感情。我們正努力生活過我們的時代,進入你們的時代。
沒錯,除了語言,這張唱片的磁碟上還收錄了一百一十五幅影像,包括了太陽系各行星的圖片,地球的形態,人類的身體構造和說明。全方位地介紹了人類這個物種以及其生活的習性和環境。
與此同時,飽含著人類藝術情感結晶的音樂也被錄了進去。除了人類的問候語,一首長達九十分鐘的世界名曲聲樂集錦串燒,和地球自然界的各種聲音也被塞了進去。
介紹完人類本身和人類所生存的地球,唱片內還不忘貼心地在唱片封面放上一塊高純度的鈾238,以供發現它的外星人根據其衰變期推測出探測器的發射日期。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張金盤所記載的東西里,並沒有包含有關人類戰爭、貧窮、疾病的任何資訊。
再後來,NASA又陸陸續續向太空之中發射了一號旅行者探測器,同時,還在這號旅行者探測器上面搭載了一張精心設計的金色資訊板,在這塊資訊版上標記了太陽在銀河系之中的位置和距離,還詳細介紹了唱片的使用方法和搭載資訊。
當然,NASA使用金盤向宇宙之中散佈地球和人類資訊的做法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有的人認為這是一個接觸外星文明的好機會,有的人則認為這樣的做法太過冒險,這是為什麼呢?
劉慈欣與《三體》
事實上,關於人類文明與外星文明產生碰撞的故事,在許多科幻作品之中都有所想象和呈現。其中,有那麼一部聞名於世界的科幻小說《三體》,就向我們講述了關於人類主動回應外星訊號而導致地球慘遭毀滅的故事。這個故事不禁讓人們感到後怕:如果旅行者探測器的金盤被外星文明所捕獲到,那麼是否也會給地球帶來滅頂之災呢?
而劉慈欣也透過《三體》告訴我們:主動聯絡外星人是毀滅地球的愚行。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劉慈欣和他筆下著名的《三體》。
- 劉慈欣
劉慈欣,有著“中國科幻之父”的赫赫威名,憑藉著《三體》《流浪地球》《贍養人類》等作品斬獲無數科幻創作獎項。其中,《三體》一戰成名,斬獲了第七十三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最佳長篇小說獎,是亞洲第一次獲得此次獎項的作品,開創了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
在看似風光的背後,劉慈欣卻經歷了閉關修煉般孤獨寂寞的創作之路,出生於煤礦工人家庭的劉慈欣,將自己最寶貴的三十年青春僻居在封閉的小山溝內一座電廠之中潛心寫作,因為常年在電廠裡工作生活,所以劉慈欣又被書迷們戲稱為“劉電工”。卻未曾想到,這位看似毫不起眼的“劉電工”,卻先後創作出了《三體》《流浪地球》《鄉村醫生》等多部驚世科幻名作。
誠然,劉慈欣能創作出如此優秀的科幻鉅作,離不開他對於科幻的熱愛和興趣。成名之後,劉慈欣仍然專心寫作,很少外出,甚至沒有選擇去更繁華的大城市發展,依舊待在曾經那個小山溝內。因為他認為這裡的安靜更適合創作,同時,也希望和媒體讀者保持一段距離。
他說:我希望媒體關注我的小說,作家是用作品說話的,不必關注作家。那些讀者讀完小說,能夠偶爾看看頭頂的星空,我寫作的目的就達到了。
許多讀者在讀完《三體》之後,抬頭凝望星空,忽然想起那艘已經不知道漂流到何處去的旅行者探測器,以及那上面所攜帶的記載著有關人類地球所有資訊的金色唱片,不免陷入擔憂。
《三體》:主動接觸外星人是人類的愚行
《三體》之中,人類因為向外星的三體人暴露了地球的座標,從而導致三體人利用降維打擊對地球展開殺戮和滅亡,使得人類命運危在旦夕。
在這部系列作品的宏大世界觀裡,劉慈欣構建了一個零道德的宇宙本身,猶如《三體:黑暗從林》之中所述的黑暗從林法則那樣:無盡的宇宙就如同一片黑暗的叢林,所有星球都躲在黑暗之中,看不見彼此,但是隻要有任何一個星球主動把自己暴露在光明之中,就會成為一個活靶子,在“我明敵暗”的情況下,就會引來躲在黑暗之中的星球的殺戮。
這是因為宇宙之中的資源是有限的,所有的外星文明都在尋找可供自己移民與生存的星球;就如同中世紀的殖民行為,在殘酷的宇宙裡,“人性”並不是屬於每種生命所共有的東西。因此,在有道德的人類與無道德的宇宙發生碰撞時,地球的毀滅與末日的景象不僅讓人審視人性、道德,與科學的思考碰撞。
《三體》之中所折射出的宇宙社會學無疑於警示我們人類,要正確思考人類在宇宙之中所處的位置,更加謹慎地對待宇宙之中的未知和神秘。而我們人類在太空探索的過程之中也應該摒棄人類中心主義的自戀情緒,潛心發展科學技術,以應對未來星際文明之中潛在的“降維打擊”。
外星文明存在的可能性
看完《三體》,研究完旅行者探測器上的金色光碟,我們不禁深思:宇宙之中真的存在外星人嗎?這究竟是聳人聽聞還是人們的憑空想象?如果世界上真的有外星人,為什麼到現在都沒有出現呢?
其實,人類對於外星生命的研究一直在暗地裡悄悄進行著。美國甚至建立了有關地球上UFO和外星人目擊事件的研究組織,稱為“解密計劃”,雖然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美國一直拒絕承認掌握外星人的跡象並否認外星人的存在,但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UFO目擊事件和廣為傳播的“美國軍方同外星人交戰”影片,似乎多有“紙包不住火”的傾向。
事實上,宇宙之中存在外星文明本就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以我們人類目前對於宇宙和世界的認知還十分具有侷限性:宇宙實在太過龐大,我們人類現如今科技水平可探索的範圍有限且狹小,發現外星生命的機率十分渺小。
但,這並不意味著外星生命發現我們也同樣困難,因為它們的科技智慧水平也許遠遠高於我們。所以,地球上有關UFO和外星人的目擊事件遠大於人們在太空之中尋找到外星文明的機率。
總結
著名科學家霍金也曾警告過人類不要貿然接觸外星生命,因為外星的高智慧生命對於人類生存構成的威脅是難以想象的;霍金還認為,目前外星人多次現身地球的目的可能也是為了將來佔領地球而踩點。所以,人類應該對外星生命和自身安危時刻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