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尖銳的冰錐從人的眼眶插進大腦,再像攪拌機一樣搗毀腦前葉。這並不是恐怖片的場景,而是被稱作諾貝爾之恥的前腦葉白質切除術。
你或許想象不到,這種類似酷刑的手術,竟然在上個世紀被歐美國家視為治療精神疾病的優秀療法。無論你是精神分裂症、狂躁症還是輕度抑鬱,那個時代的大部分醫生都會大力推薦你進行這種手術。
那麼,手術過後,人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大家都知道,大腦是人的思維中心。而腦前葉主要掌握人的認知和情感功能。
當這個區域受到破壞,你可能會變笨,無法判斷是非,對簡單的問題一籌莫展。也有可能失去原有的性格和品質,徹底變成另一種人。
其實,早在19世紀時,就有資料顯示出切除前腦葉白質的副作用。
當時,一名名叫菲尼亞斯.蓋奇的鐵道工人因為頭部被鐵棍貫穿而受重傷。在恢復傷勢後,這個友善的好人淪為了傲慢的人渣。直至今日,科學家才發現蓋奇奇受傷的部位正好在前腦葉區域,而這也解釋了他性情大變的原因。
令人遺憾的是,上個世紀的歐美人並沒有深入研究一百多年前的前車之鑑。在精神病院人滿為患的情況下,他們最終還是選擇用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治療”病人。
而這一切的開端,要從1935年的一次神經學大會說起。當時,神經學家約翰.弗爾頓和卡萊爾.雅各布森向業界同仁展示了一項研究成果,他們透過破壞黑猩猩的前腦葉和其它腦區的神經連線,成功讓野蠻的黑猩猩變得溫順。
這項研究給了前腦葉白質切除術的發明者安東尼奧·C.D.A.F.埃加斯-莫尼茲很大的啟發。他單純地認為,這項研究能將黑猩猩變得溫順,那同樣能將狂躁的精神病患者變成正常人。
為了證明自己的猜測,他找來幾名患者當作實驗的小白鼠,畢竟當時的瘋子,對歐美醫生來說,已經不算是人類了!
莫尼茲先是嘗試用乙醇殺死精神病人前腦葉的神經纖維,然後又發明了專門的前腦葉白質切除器。一段時間後,被實施手術的精神病患者似乎變得安靜了一些。而這,其實說明了患者的情感功能已經受到了破壞。可諷刺的是,對於這種有害的變化,莫尼茲竟然草率地斷定患者被治療成功。
更可怕的是,他的研究成果一經發表,就引來無數醫生的效仿。對他們來說,瘋子只要不尖叫、不狂躁,就說明他們在向正常人轉變。
1945年左右,美國醫生沃爾特.弗里曼二世,改進了原有的前腦葉白質切除術,推出了更為便捷的冰錐療法。只需翻開眼瞼,用錘子將筷子粗的冰錐釘入大腦,再用手攪動冰錐,就可摧毀腦前葉。手術過程只需要1小時左右,從表面上看,病人除了眼眶紅點,似乎並沒什麼大礙。有的病人甚至在手術過後,就直接回家了。
在冰錐療法推出後,前腦葉白質切除術的邪風越刮越大,再加上莫尼茲親自保證手術簡單無風險,這使得越來越多的精神病院開始引進前腦葉白質切除術。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這種手術的操作者竟然還包括了缺乏經驗的實習醫生和護士,而他們僅僅經過了幾天的培訓,就敢對病人的大腦下手。
在前腦葉白質風靡歐美期間,莫尼茲獲得了194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沃爾特也成為了享譽歐美的著名醫師。但他們名利雙收、無限風光的背後,卻是一個又一個慘烈不堪的悲劇。
1941年,肯尼迪總統的親姐妹羅斯.瑪麗.肯尼迪接受沃爾特對她實施前腦葉白質切除術,以此來改善她的輕度智障。然而,在手術過後,瑪麗反而變得更加遲鈍、呆滯,甚至失去了原本的活動能力。終身癱瘓、生活不能自理的她,餘生只能在療養院苟延殘喘。
然而,遭此不幸的患者又豈止是一個瑪麗呢?在我查閱的資料中,很多患者在實施手術後,不僅沒改善精神問題,反而出現了更為嚴重的幻覺、癲癇,甚至有人直接死在了手術事故中。
更令人氣憤的是,出於某種利益的考量,有的醫生甚至有意將精神病的範圍擴大,他們把注意力不集中、調皮好動、記憶力變差等小問題都歸類於精神病的前兆。而這些問題的治療方式,當然是流行又高效的前腦葉白質切除術。可想而知,在這種奇葩的分類下,有多少正常人被迫實施了這種無用又後患無窮的手術。
在前腦葉白質切除術的副作用案例與日俱增的情況下,少數幾個有良心的醫生對這項手術提出異議。1947年,瑞典精神病理學家斯諾里·沃法特聲稱前腦葉白質切除術過於危險,不適合用來治療精神分裂症或是其它精神症狀。但類似這樣的言論,卻終究被瘋狂的潮流淹沒。
大部分精神病院似乎有意忽略手術有害的事實。仁慈的醫護人員寧願把患者變成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也不願花心思尋求更好的治療方式。
直到1967年左右,世界上第一種有效的精神藥物氯丙嗪被推向市場之後,各個國家才逐漸淘汰前腦葉白質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