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的樓市,起初是完全效法香港,包括大名鼎鼎的—— 公攤 。
直到現在,香港人買房還會特別注重一點: 是否尚風尚水,這樣的才是高尚住宅,所以很多香港的豪宅,不是在山裡,就是在海邊。
第一階段
山水
90年代,內地房地產興起沒多久,依山別墅,江景房和海景房是最受歡迎的,特別是進軍大陸的新世界,新鴻基,長江實業等開發商,依舊沿循了這個思路。
以前是富人的象徵,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化程序加快,現在國內的城市已經越來越大了。這樣的房子往往離新的CBD都比較遠,普通人偶爾度度假還行,天天疲於奔命,誰都會覺得累!
再者,這樣的房子,往往開盤即王者,後續漲幅空間不大,而且還很容易有價無市。
例如臨白雲山,廣州的原富人區
第二階段
商圈房和學區房
我們開始追逐帶功能型的位置房,樓下和附近有好的商圈,那麼出門就有琳琅滿目的商品,風味獨到的美食,做個SPA買個東西都很方便。
學區,更是所有家長一致追求的,畢竟孟母三遷的典故家喻戶曉……
這樣的房子,勝在配套成熟,人流量大,相對成交比較容易。但是隨著交通發達,電商越來越便捷,再加上教育租售同權的普及之後,這樣的房產升值空間已經不大了。
第三階段
臨近產業的房子
2000年後,特別是近10年,這個現象太明顯了: 武漢光谷,深圳南山,廣州珠江新城,佛山千燈湖,再到最新的東莞松山湖,10年內,無一不是暴漲了5倍以上的。
現在這個時代,有產業才有人口,尤其是年輕人,一線城市人滿為患,內地廣大的縣市卻是華髮斑鬢,只剩下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才有點年輕的氣息。
所以,現在三四線以下的房產,市場已經非常雞肋,以後二手房成交都會是大問題。反過來,廣州身邊的朋友,在2015年後買房,到現在賺到3倍以上的,印象裡好像只有琶洲,開發區那一片。
阿里,騰訊,唯品會,復星,國美一大票企業雲集於此,5年內,周邊小區房價有的從3萬多升到了15萬。
東莞的松山湖更是如此,華為還有一大票上市公司都遷到此處,10多萬高收入人群扎堆,讓松山湖的房價從2015年的一萬左右,飈到了今年的超過7萬。
歸根結底,還是人性,沒有人願意每天來回奔波,而且新的產業區由於後發,往往湖光山色都很漂亮。教育,醫療,商業這些服務業,也都是跟著人走的,有錢有人的話,很快就能發展起來。
以後要買房,先看看它周邊有哪些企業,特別是前景好、人均年薪很高的那種,這才是真的稀缺,附近好的新房,買就對了[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