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看到“原班人馬”四個字就害怕,也成了部分觀眾的下意識反應。可見,原班人馬不是“萬金油”,反覆拉出來的情懷只能進一步宣告演員代表作的死亡。這種“死亡”尤以經典作品為主,站得越高,稍有不慎,跌得越慘。
撰文 . 琢介
編輯 . 緲秒
“這車上拉的什麼?”
“子彈。”
“子彈?正好!來人,卸車拉走!”
在上個月愛奇藝推出的網路電影《生死阻擊》中,李幼斌再次上演了16年前《亮劍》中的經典操作——“劫”武器。但這可能也是全片最“致敬”《亮劍》的地方了,雖然這部劇一直宣稱由“原班人馬”打造,並在劇中彙集了“李雲龍”、“楚雲飛”和“騎兵連連長孫德勝”,甚至在上線之前被稱為“電影版《亮劍》”。
但除了拼湊的“原班人馬”是貨真價實以外,《生死阻擊》其他方面都難以和《亮劍》相較:程式化的劇情、形象僵硬的主角、宛如送菜一樣的對手,面無表情的群演……
衝著李幼斌和張光北而來的大量觀眾,本以為在老戲骨的加持下,能再現《亮劍》的幾分風采,最後只能失望離去,“衝著李幼斌來看的,但劇情太狗血,半小時就退出了。”
或許是老李老了,也扛不動“義大利炮”了,16年後的“李爺爺”用力卻狼狽,甚至讓當年的“李雲龍”面目模糊。
諸如此類,對一部經典影視劇作的濾鏡,讓人們往往願意相信,同樣的演員陣容搭配,一定會產生同樣精彩的化學反應。
但事與願違,承載著無數期待的“原班人馬”聚首,打著“情懷”二字,卻拍出了“爛劇”的,不在少數,並且用其不走心,在經年之後完成對經典的謀殺。
01 毀掉代表作
影視圈的故事文字總是匱乏的,經過多次的翻拍過後,再好的IP也讓人嚐出了“炒冷飯”的寡淡之感。
不過,在“情懷”基礎上亦有特殊的“限定”道具,就是經典劇作的“原班人馬”。組建原先相似的陣容班底進行翻拍,或者讓這些演員於一個相似的故事中聚首,省事且更易收割。
但這些“復生”的組合,很多時候卻不是達成了觀眾心中對“美好再聚”的願求,而是又完成了一次對經典作的謀殺。
10月,已經上映21年的《春光燦爛豬八戒》也迎來了翻拍,這部在愛奇藝悄悄上映的網路電影,唯一引起討論的便是其“原班人馬”的陣容設定:陶虹、翁虹和李立群。
不過陶虹不再擔綱主角,但翁虹和李立群依然飾演貓妖和東海龍王。而當年12歲、飾演小太白金星的蔣程,則是導演。
照現在的眼光來看,電視劇《春光燦爛豬八戒》是一部有情懷的另類作品,或者說是童年的神劇。儘管在當年,這其實也是一部雷劇,但全片最值得稱道之處是其悲劇的結局,因為這與貫穿全片的喜劇氣息形成了鮮明反差。
與之相得益彰的美談是,兩位主演徐崢和陶虹因戲結緣,喜結連理。於是,《春光燦爛豬八戒》的濾鏡也在人們的心裡無限加厚。好春光,不如夢一場,作為90後的回憶殺之一,它的主題曲也廣為傳唱。
而依此母本和打著“原班人馬”旗號的電影版《春光燦爛豬八戒》,上映不久即登頂貓眼網路電影熱度榜榜首。但很快又被洶湧而至的吐槽逼退:網上的討論主要圍繞著選角和妝發的審美與偏差,除了原作的幾位老演員撐著,電影版透出一股濃濃的網紅風,快餐而劣質。
當38集的劇情被濃縮成78分鐘,並且僅用時17天就完成了全部拍攝,本就不算嚴謹的原劇本,邏輯的不連貫與劇情的漏洞百出,更加讓人難以忽視,角色演繹也是槽點無數。
《春光燦爛豬八戒》21年後的劇轉電影,失敗或在意料中,基於原劇本身的知名度不大,情懷的破碎也不算無差別打擊,只是小範圍地被粉絲惡評為“喂屎”。但更大的打擊,是國民劇《亮劍》的“翻版”電影的悄然而至。
時隔多年,李幼斌、張光北和演員江水再次暌違抗日片,昔日的“李雲龍”“楚雲飛”“騎兵連連長孫德勝”重聚抗戰網路電影《生死阻擊》。
《生死阻擊》故事發生在1940年的秋冬,百團大戰後,鬼子進行大掃蕩。面對日軍侵略者,八路軍某軍區副司令李致遠率領的特務營,為掩護老百姓和大部隊轉移,在敵方數量、裝備壓制的情況下,視死如歸地選擇了有利地形打阻擊戰。
其中,李幼斌身為主演,飾演的是軍區副司令李致遠。而“楚雲飛”張光北,這次飾演分割槽總司令劉銘勁。
湊齊了這三人,再在相似的背景中出現,也算得上情懷滿滿。尤其是李幼斌和張光北,這是二人自《亮劍》16年後的第二次合作。因此,該片自愛奇藝上映後的幾小時內,就迅速飆升電影榜第一名。
但在86分長的電影中,張光北只有三四分鐘的鏡頭,二人的對手戲短暫且浮於表面。
而利用“原班人馬”也並不能復刻當初的輝煌,可能連十分之一的影響力都達不到。濃厚的情懷之下,是經不起推敲的演技和劇情。
同《亮劍》一般,《生死阻擊》故事背景在華北農村,暗天枯樹黃土。除了在開頭進行了幾分鐘情況介紹外,整個劇情基本從頭打到尾,只見慘烈,不見戰術。
備受矚目的李致遠,全程面無表情,遠沒有李雲龍的桀驁不馴。劇情推進時的漏洞也頗多,例如一名戰士在護送一位大嬸出村時,碰上正趁夜準備偷襲的鬼子,戰士開啟衝鋒槍保險後第一反應竟然是把槍交給大嬸,自己拿刀上去阻攔,不敵之下,還是大嬸掄著包袱砸了兩個鬼子才逃出生天。
如果用槍來偷襲,不僅一梭子打下去倒一片,還能驚動值班的戰友,起到警示作用,結果那把開了保險的衝鋒槍卻沒有發揮任何作用?
可以說,這部2021年的導演水平的作品,只能勉強拍出2005年的戰爭畫面。不過63歲的李幼斌,已經由“老李”變成了“李爺爺”,雖然還是基層幹部。
可見,“原班人馬”不是“萬金油”,反覆拉出來的情懷只能進一步宣告演員代表作的死亡。這種“死亡”尤以經典作品為主,站得越高,稍有不慎,跌得越慘。
只有魔法才能打敗魔法,也只有“原班人馬”最能徹底打碎經典劇的情懷和濾鏡。
最為經典的是《西遊記》的“原班人馬”,他們在多年間十分活躍,前有六小齡童的“文體兩開花”破圈,在輿論場引發了一連串風波。後有“唐僧”、“八戒”、“沙僧”和“白龍馬”出演的電影《誤入青春》,以上映24天、票房1172元、總觀影人數不足40人的成績,創造了史上最差的票房記錄。
如果相逢只是為了圈錢,大概已經沒有多少人,在期待“原班人馬”的重聚了。
02 期待與消耗
事實證明,哪怕不是經典,但只要年頭夠陳,什麼都是香的。
從《炊事班的故事》到《伙頭軍客棧》,《延禧攻略》到《皓鑭傳》,《快把我哥帶走》到《二哥來了怎麼辦》……連《一起來看流星雨》這樣當初被百般詬病的偶像劇,也成為95後的童年記憶,被拿出來反覆宣傳咀嚼。
而這種“原班人馬”“嚼陳芝麻爛穀子”的現象尤其被外沿擴大到綜藝之中。《情深深雨濛濛》和《還珠格格》是“原班人馬”重現的重災區,趙薇、林心如、蘇有朋、張鐵林頻繁出現在各個平臺演繹久別重逢。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到2020年春節,張鐵林作為《康熙微服私訪記》《還珠格格》的主演之一,在不同的綜藝上出現了至少10次、趙薇和張國立出現了5次以上、蘇有朋也有4次。
最配合的張鐵林,在三四個不同的綜藝,孜孜不倦地重複著拍攝時睡凳子、鑽車底、嚴寒下工作的往事。
從電視劇到電影,續集到綜藝重聚,“舊瓶裝新酒”的故事玩得越來越溜。
但20多年沒見過面的“前同事”們聚在一起,重新咀嚼當初的合作往事,大部分時候場面是有點尷尬的。《王牌對王牌》的3、4、5季,每一季都要請一遍《還珠格格》劇組。趙薇、蘇有朋前腳在《還珠格格》劇組,下一期就在《情深深雨濛濛》。
相對無言,已經年逾不惑的演員之間只能互相寒暄:”你怎麼長高了?”
不過,其實“原班人馬”們被以不同的方式聚齊,除了圖方便省事、收割情懷外,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呼應觀眾們的期待。換句話說,有市場,才有需求嘛。
一部成功的影視作品會在一代人的生活和感情裡留下烙印,大部分人都會期待“原班人馬”來演繹續集,或者將這種情緒延伸至現實,期待主演們能線上下各場合或其他影視劇中重聚。
而將電視劇中對虛擬角色的感情深刻地投射到演員身上,是建立在影視劇生動的人物刻畫和故事演繹上,本質上是觀眾對劇集本身的認可。
例如,87版《紅樓夢》的選角與故事呈現堪稱經典。而眾所周知的是,這部劇從組建劇組到拍攝成功,一共經歷了五年時間。其中演員集訓了大半年,期間共同學習、訓練,讓演員與角色高度同步,這讓飾演林黛玉的陳曉旭在殺青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也難以走出角色。
演員尚且難以擺脫角色的影響,觀眾們更難以將演員與角色區分,而且在反覆的觀摩中,對角色的感情更深,也更期待演員們的再聚,以延續經典作的舊夢。
儘管之後大部分演員都沒有再合作,但是87版《紅樓夢》播出34年以來,原班演員們的每一個動態仍引人注目。歐陽奮強曾在2019年底曬過一張劇組成員線下聚會的合照,引發一波大型回憶殺,並被大量媒體報道。
同樣的,還有《武林外傳》的班底,一部播出已15年的情景喜劇,至今仍活躍在各大平臺上。那些廣為流傳的經典語錄被截圖,依然能解釋和撫慰當下的現實;影片平臺也仍然能從中找到切合現實的爆點,成為流量密碼。
據燈塔資料專業版,《武林外傳》電視劇的累計播放量已達23.83億,在我國影視播放記錄中名列前茅。豆瓣評分也在逐年增高,播出時還不足9分,如今已經漲到9.6分。《武林外傳》依然年年有人看,且評分越來越高。
傳說中後八十回的《武林外傳》仍被期待,正如演員們難以擺脫其經典角色的標籤,觀眾也走不出他們曾經鮮活詮釋的那個江湖。
對原班底的過度懷念和期待,也讓“原班人馬”的起用變得理所當然。
2011年,在電視劇完結5年後,導演尚敬就攜原班底製作了電影版《武林外傳》,豆瓣評分6.4,劇本硬傷頗多,故事節奏欠缺火候,將熱點和梗縫合得太刻意,有劇版的珠玉在前,電影版高下立判。
但濾鏡猶存,許多觀眾還是“嘴”下留情,尤其在十年後的今天,整體評論也偏向正面。
而觀眾對“原班人馬”的接受度高,其實也意味著對其他人選的牴觸。
典型如《仙劍奇俠傳》系列電視劇,一直有“無胡歌不仙劍”的說法。每逢有出下一部或翻拍的訊息,粉絲必拎出“原班人馬”,百般對比。如果更換“原班人馬”是一項巨大的挑戰,那對劇方而言,何不順勢而為。
這也造成了,近年來不斷打著各種旗號的“原班人馬”在其他不同影視劇裡重聚,如前文所述的《生死阻擊》和《誤入青春》。
不過,如果打著“原班人馬”和其代表作為最核心的宣傳旗號,便意味著新的影視內容仍以那些“經典角色”為核心,劇本都是為了模仿前作,或是純粹為了那幾個演員而存在。背景和劇情只是展現角色的工具,除了幾場的回憶“猛戲”之外,其實是空洞的,失去了更多的內容立意和情感內涵。
它們只有劇情,沒有故事;只有回憶,沒有感情;只有角色,沒有人。
忽視影視行業內容為王的因素,將劇集的成功簡單押寶在“原班人馬”身上,或者小範圍掃射,選角的“原班人馬”上,是一種偷懶的行為。在新作乏力的故事劇情與拍攝技巧下,本來滿腔情懷的觀眾們被打擊得七零八落,“原班人馬”們也親手演繹了其代表作的死亡。
現在,看到“原班人馬”四個字就害怕,也成了部分觀眾的下意識反應。
03 聚散總是緣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便在於其不可超越和不可複製性。
好故事的形成和產出,劇本、導演和演員的搭配都恰到好處,“天時地利人和”的發生總是可遇不可求。
強求之下,劇方討不了好,觀眾也備受衝擊。
例如,《步步驚心》曾是2011年最火的國產宮廷劇,豆瓣評分8.4,累計播放次量達1.47億。但第二部《步步驚情》,儘管有“原班人馬”的優勢,還是落得了4.5分的下場。
“雍正一開始出現的時候我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後來慢慢被劇情給洗沒了,沒了第一部結局的期待,感覺第二部只剩下交代,沒了延伸感。”
在“原班人馬”殺死代表作的過程中,觀眾從盼望到失望,最後從前作佈下的情懷漩渦中徹底脫身。
最後,大概只剩下演員自己,還在兢兢業業地回味當初,被消費著多年未見的激動或者心酸。
2021年東方衛視春晚上,《武林外傳》“原班人馬”再次在江湖上重聚,在滿屏齊刷刷的“爺青結”中,無雙的扮演者倪虹潔說,下一個15年他們就要60歲了,讓大量“腐竹”(《武林外傳》粉絲)熱淚盈眶。
而當李幼斌再次在銀幕上,扮演著相似的角色時,儘管看到影視劇有大量漏洞。但看到已經鬢生白髮、又橫添了幾道皺紋的李幼斌,僵硬地重演著另一個“李雲龍”,除了幻滅,更多的是心酸,以及對老戲骨的心疼。
16年後再見,有人感嘆,李雲龍老了,楚雲飛老了,騎兵連連長也老了,《生死阻擊》看著就讓人難過。
當“原班人馬”漸漸老去,只能打出越發內卷化的情懷牌:讓老橋段重演、讓劇中對立的雙方“化干戈為玉帛”,又或是在綜藝上調動肢體,再現表情包,玩起你演我猜,跑偏到讓觀眾腳趾扣地,也讓演員的恥度爆表。
但情懷更多隻能懸置,正是“不完滿”才讓人念念不忘;多年後再去進行所謂的“重聚”或者“重現”,為了“原班人馬”而“原班人馬”,只是赴上普遍性的死路。
或許,真正好的故事應該體面落幕,而江湖兒女聚散隨緣,自會在滾滾潮流中不期而遇,作為看客的我們也不必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