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伯是50年代的鐵路工人,從西安修鐵路,一路輾轉修到新疆。
跟大媽陸續生了5個孩子,鐵路剛修到新疆,終於穩定下來,但是,當年又得了胃癌,三十出頭就過世了,留下大媽跟5個娃兒。
大媽30歲就成了寡婦,又是個家屬,沒辦法養活五個孩子。
就把孩子當中最小的兩個雙胞胎,一兒一女分別送了人。
孩子送出去後,剛開始還有書信往來,但那個時代本來通訊就不便,聯絡又很少,過了幾十年後,這對兒女就真得失散了。
所以,對大媽來說, 30歲開始就帶著三個娃兒獨自承擔重任,日子很艱難。
家中留下的三個,老大和老三都是兒子,老二是女兒。
正巧那年,西安鐵路單位給大媽解決了工作,大媽帶著三個娃兒回了西安。
單位還解決了住房,雖然是個比較擁擠的平房,但也有也棲身之所。
這一晃,就是57年過去了。
前陣表姐來了電話,說大媽去世了。
在養老院走得,等媛姐趕去的得時候,人已經沒了。
今年,我大媽87歲。
大媽退休後一個人獨居,當然,她還是那麼勤快。
幫兩個兒子,還有女兒,把娃又拉扯大。
大媽的這輩子,等於一生都在生養孩子,算了下,由她親手帶大的,6個娃兒。
再後來,又抱上了重孫。
大媽的家庭人口數字,著孫子孫女們的結婚生子,越來越龐大,過年的飯桌上,也越來越熱鬧。
俗話說“人多福多”。但是,大媽的日子卻越來越不好過。
大媽先是腿不行了,一條腿抬不起來,走路都困難,別說下樓了,所以,買菜、交個水電費都搞不成了。
這時,她女兒,也就是我表姐,媛姐剛退休。
於是,媛姐每天去市場買菜,然後打理大媽的生活。
而且,因為媛姐的兒子,那時還沒找物件,這樣,媛姐就時不時住在大媽家,一來照顧,二來也省得跑路。
二兒子是大學老師,身份地位收入都很高,幾乎每週,時不時也來家中看看老母親。
大兒子80年代就下海經商,和媳婦兩個早就打造了自己的私營企業。
國內飛來飛去的談生意,忙得一遢糊塗。
所以,大兒子差不多每個月來老母親的家中看看。
這種日子維持了10年,還算合諧。
但中間,也埋下了許多問題的伏筆。
先是兩個兒子的媳婦之間,因為家庭一些瑣事搞不來。
一個是大學教授,一個是企業家,兩個強女人爭鬥的厲害,兩個妯娌因為矛盾多,只能在每年的春節餐桌上見一次。
因為女人的原因,兩兄弟也漸漸有了隔閡。
最後成了,你去老母親家,我就不去的局面,這樣一來,為了不碰面,一週去一次的和一個月去一次的都減少了頻次。
他們回家少了,對老母親來說,就是能見到兒子的次數特別少,見到兩個兒子的機會就更少了。
後來,矛盾升級了。
原因是,老母親後來單位將平房改建成了住宅樓,而且是雙學區。
老母親大概還是傳統的想法,自己老了,家產是傳兒不傳女,覺得應該傳給兒子。
大兒子有自己的公司賺錢多,於是,就把學區房過給了二兒子。
這幾年,西安人口突破了千萬後,學區房的價格都是成倍的增長,所以,這學區房成了導火索。
大兒子一家覺得既然你的財產都不考慮我們,我們也不參與養老。
女兒倒是對老母親挺盡心的,但,有心卻無力。
因為兒子結婚後一下生了兩個娃兒,現在一個上幼兒園,一個路還走不穩。
尤其是媛姐的身體,心臟特別不好,陸續在醫院放了三個支架。
二兒子拿了房產後,倒是真把老母親接到家裡。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沒服侍幾個月,二兒子突然暈倒,進了醫院後,發現是癌症晚期,於是,住院化療不到半年,就撒手人寰了。
因為他們的女兒已經在國外定居,生了娃正愁沒人帶,二媳婦把喪事辦完,就乾脆飛國外了。
養老的第二階段:
大媽在家生活就別想了,因為徹底沒人管了。
她被送到了養老院。
大媽的退休金不高,每個月支付養老院的費用還不夠。
媛姐就和大兒子商量,看能不能都湊一些,兩家分擔。
大兒子倒是不計較,但他媳婦不願意,說:“誰落了好處誰來貼這個錢。”
人家話說了,媛姐也怪為難的。
就急忙聯絡二兒子的媳婦,誰知不是關機就是無法接通。
想想也是啊!
二兒子家的媳婦本來就事非,而且相當自私,在家原來都是丈夫伺候她,連丈夫得癌症,她照顧起來都心生怨氣。
對大媽就更薄了,讓她掏錢,簡直就是做夢都不會。
媛姐為難地跟大兒子說了聯絡不上的事,大兒子早就知道結果如此。
但,畢竟是自己的母親,所以,就揹著媳婦,自己悄悄把錢給了媛姐。
大媽的的養老,等於除了自己的退休金以外,由兩個子女分攤。
就這樣在養老院,好不好,壞也不算壞地,度過了兩年第二階段的養老。
從2020年開始,大媽的養老,進入到了另外一個階段。
因為,她的老年痴呆症愈發地嚴重了。
起初,還能自己吃個飯,但慢慢生活已經不能自理了。
護工給她端過去的飯,她居然怕人偷走,藏在被窩裡,染得滿床滿被子到處都是。
過去想半天,還能叫出媛姐的名字。
有一天,媛姐叫著媽,大媽卻一臉茫然的樣,還問:“閨女,你找誰啊!”
連自己的女兒都不認得了,她,徹底失憶了。
不認人,不吃飯,隨處大小便,大媽失能了。
偏巧去年,2020年又是疫情,養老院禁止家人探視。
象大媽這種失能老人,和能自理的收費也是不一樣的。這樣,當養老院對媛姐提出還要每月費用還得再增加時,媛姐無奈之下,又向大兒子提出分攤費用。
當然,大兒子也同意了。
但對媛姐,卻苦不堪言。
媛姐是工人,退休的早,退休金本來就少,再加上心臟放了三個支架,長年用藥,藥品又是進口的,費用特別高。
而且,兒子結婚買房貸款,又連續生了兩個娃兒,她幫忙帶娃,不僅出力,還要出錢負擔一部分生活費。
丈夫也自顧不暇,因為家也有一老母,癱在床上,僱了一保姆24小時看護。
媛姐也是老人了,可憐自己跟丈夫都60出頭了,除了從嘴裡摳錢,別無他法。
今年這一年,也是老人要走得先兆。
進醫院出醫院,從未停過。
大媽的大兒子依舊是忙,又在三亞買了套房,說收房的時間到了,剛出差回西安,又飛到三亞收房了。
這一年,折騰得媛姐快要了老命。
據說,大媽走得時候,親人都不在身邊。
等媛姐趕到時,也沒見上最後一面,大媽的眼睛始終沒合上。
大兒子坐飛機從三亞趕到醫院,已經是第二天凌晨。
我們這些70後,經常在一起討論老了怎麼辦。
有的說,我不指望兒子,他們工作忙,到時有小明呢。
小明比我們小四五歲,算是我們這些70后里面最小的一個小兄弟。
但是,大家都到了八九十歲的高齡,小明也一樣在變老啊,更何況,看他體重超標的樣子,走起路來氣喘吁吁,還指不定誰活得長呢。
還有的說,我們去同一家養老院,到時候一起打牌,玩,吃,多開心。
養老院畢竟是個機構,在那裡的一切不見得能由得了自己,就象學生在學校,都要服從一定的規則的。
還有的說,我們自己專門蓋個兩層樓,帶院子,住在一塊兒,抱團取暖。
大傢伙都哈哈笑著說可以,說反正孩子都指望不上,這個可以有。
我覺得如果老了,能有意識,能吃飯能走動,甚至還能點外賣,實際上都不算老年真正的問題。
真正老了,失能,失去意識、失去行動能力,而在這個世間身體還存在,這才是老年真正要面臨的事。
老年的養老也是分好幾個階段的。
第一階段,象大媽那樣,有退休工資,幹啥都身體力行。
比如,出去自駕遊,去報個老年大學,畫畫,唱歌,孩子結婚了,還可以幫忙帶帶小孫娃。
第二階段,出行有困難,但還能在家中生活。
這時候,與子女能住到一塊兒,或者半住,就是請個保姆,時不時子女能來看看自己。
出行雖然有點難度,但坐在輪椅上,或者拄個柺杖,有人攙扶,還是能在陽光好的時間,出來曬曬太陽。
第三階段,不能自理,得靠他人幫忙。
無論是失去意識還是臥床,在家中都要請全天保姆,或者在養老機構由專人照顧,這時對陪伴的要求是比較高的,細心耐心而且要非常有愛心的。
如果是子女最好,或者是專業的護理,這樣,即便是失去意識的最後日子也能走得舒坦些。
想到將來我們這些70後,以後進入的都是老齡化的社會,確定要考慮下如何養老。
而我們的下一代,又基本上是獨生子女,把養老責任全放在子女身上也不實際。
況且,現在政府也在逐漸調整養老政策,而且,隨著時間也在完善和改善,養老方式會提高和最佳化很多。
家中有老人的話,住有電梯的房。
如果這幾年有改善住房的想法,儘量選擇電梯房。
這樣,老年人上下樓會很方便,自己能走動,和社會有交往,比什麼都強。
即使是家中有坐輪椅的老人,老伴或者子女也可以推出去活動活動,透透氣。
不過,現在舊城改造,舊樓也在加裝電梯,所以,哪怕不換房,以後也能讓老人方便許多。
但是,有一點兒,新樓房整個小區的規劃上和設計上,細節都會考慮、照顧到老人及特殊人群,比如,樓道門口會有滑梯,方便輪椅上下。人行道會更平坦,因為一旦有小埂,摔一跤都會要命的,所以,其實,新房的設計會對老人更友好。
注重養身,起居,延長能自理的週期。
俗話說“求人不如求己”,與其借力他人,不如從中年開始,就把身體照顧好。
衰老是必然的規律,誰也抗拒不了。
那麼,我們能做到的,鍛鍊養身,能比別人延長几年,而且,至少不要在不該躺倒的時候,癱在床上,嘴角歪斜著,話語說不清,腳也伸不直。
多存些錢,有能力為自己的養老買單。
既然不想麻煩子女,就得早為自己的養老多儲備一些。
錢, 70後這年年齡到了50歲左右,多也多不過富翁,比起窮人也還算小康。
況且,年輕時想花得也花了,現在,攢一些,留一些,減少些不必要的開支,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
簡化自己的生活,簡單自己的心態。
現在,男人吃多了容易肥胖,喝灑對心血管不好。
愛打扮的女人,衣服不重樣,幾年都穿不完,不如好好整理下衣櫃,留幾件經典適合的自己的就好,其他的打包送人。
既成就了簡,又約束了自己,安安生生地過好人生的下半場。
如果多子女,家產別給得太早。
因為我們畢竟不是家纏萬貫,家產也是有限的,可以召開一個家庭會議,把家產的分配方式讓子女提前知道,除了大家都有份之外,如果盡責盡孝多的,做老人的理所應當地多給一些。
這樣,比較公平,不會讓子女對家產分配產生太大的怨言,不會因為多少而想盡得沒辦法盡,不想盡得又拿了利益。
慢慢進入人生下半場的70後,現在也要為自己早做些打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