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標 收聽朗讀音訊
文/洞見·姜榆木
《史記·楚世家》裡有這麼一段故事。
某天,楚國邊城鍾離和吳國邊城卑梁有兩個小孩爭奪桑樹,兩家因此發生爭吵相互攻打,鍾離人殺死了卑梁人。
卑梁大夫很生氣,派城裡的守軍攻打鐘離。楚王聽到後也很生氣,派軍佔據卑梁。吳王聽到後大怒,也派出軍隊。
原本需友好相處得鄰國卻鬧的短兵相接,誰還記得最初矛盾的起源,不過是一兩片桑葉?
其實生活中,我們也常常重複著類似的故事。
很多時候,因為控制不住情緒,一件小事就被無限放大,最後擾亂了自己和別人的生活。
作家狄更斯曾說:“情緒心態之健全,比一百種智慧更有力量。”
很多時候,那些讓人抱憾終身的結果,大都是因為一時衝動,讓情緒擾亂了心智。
《莊子》有言:“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唯止能止眾止。”人的心情不能像流水那樣反覆多變,唯有心如止水,才能活得平靜從容。
行走世間,一個人由稚嫩到成熟的蛻變,無非就是從意氣用事,到淡然處之的過程。
蔡元培剛擔任北大校長時,因為大力推廣白話文,得罪了部分文人。
近代文學家林紓寫了一篇叫《妖夢》的小說,來影射並回擊新文化運動。
蔡元培的朋友們看到這篇小說後怒不可遏,準備寫文章罵回去。可蔡元培卻微微一笑,制止了大家。他不僅沒有大發雷霆,還將剛寫好的書法送到林紓家中,請他指教並題序。
林紓收到他的書法後,感到羞愧難當,立刻撤回了《妖夢》,從此不再發聲。
演說家安東尼·羅賓說:“傑出人生的秘訣,在於懂得如何控制情緒這股力量,而不是被這股力量所反制。”
越是優秀的人,在面對問題的時候,越是懂得沉著冷靜,不被情緒左右。冷靜做人,理智做事,管得住情緒,才守得住人生。
《情緒可控力》中有一句話:“情緒,不過是對周圍環境的反應,你看見怎樣的環境,就會表現出怎樣的情緒。”
你站在山腳,會感覺日暮山陰,到了山頂就會覺得“一覽眾山小”。你身處河畔,會埋怨流水喧囂,在江邊便會感嘆“天淨水明霞”。說到底,修煉情緒,修的是眼界,煉的是認知,成的是格局。
南非心理學家蘇珊,曾是一個情緒波動很大的人。公寓停電,錯過地鐵,聚會沒被邀請……遇到芝麻綠豆的小事,都會讓她一點就“爆”。甚至有時別人在身旁交談,她也會大發雷霆,覺得他們是在故意干擾自己。
漸漸地,曾經親密的朋友一個個離開,她的工作和生活也變得一團糟。
導師瞭解她的情況後,和她一起分析了半年以來,每次情緒失控的原因。蘇珊發現,自己在80%的場合中,都不是為某件具體的小事發脾氣,而是對自己身邊糟糕的環境感到不滿。
導師告訴她:“當你看到更大的世界,你會明白所有的過度敏感,只是因為你對眼前環境的無能為力。”
在這之後,蘇珊將所有心思用於心理學的研究,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
從隔離區的公立中學,到國外的高階學府,隨著學習與工作的平臺不斷進階,蘇珊發現不順心的事與人變得越來越少。
如今,已是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的蘇珊,在演講時分享道:我們是情緒的主人。當我們的智慧和內在的感受相調和,所做出的行動與價值觀一致時,我們才能克服情緒,修煉成更好的自己。生活中每天都有意料之外的問題發生,當我們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與其憤怒和抱怨,不如直面問題,提升自己的認知與眼界。
問題會帶來情緒,情緒卻不能解決問題。
厲害的人早已學會不以心情為導向,而以成果為導向。他們以理性駕馭情緒,改變能改變的,看淡不能改變的。
而那些不能改變的,也會在逐年增長的閱歷面前,變得微不足道。
很多人覺得情緒沒法改變,認為自己就是這麼一個人。但其實,控制情緒是自主性最高的一件事,因為這完全是你自己在做決定。
情緒,其實是一種選擇。是你選擇不讓此刻的環境影響今後的生活,不用別人的行為來折磨自己的心情。
往後餘生,以平常心,待無常事;凡事從容淡定,遇人氣和心平。
主播:競瀾
原海南廣播電視總檯主持人
《中國質量萬里行消費投訴平臺》主播
有能力的人影響別人,沒能力的人受人影響
文章來源:洞見(ID:DJ00123987)
作者:洞見·姜榆木,不是每一種觀點,都可以叫洞見。
出品:民生週刊(ID:msweekly)新媒體編輯部
“人民名品”
瞭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週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