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春節,為感謝毛澤東抗美援朝的情誼,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專門派人將24箱蘋果送到杭州。
然而,當士兵開啟箱子後,卻傻眼了,每個蘋果上都有一行字,一下子,大家都呆住了,沒人敢吃。
自抗美援朝後,中朝兩國領導人情誼更加深厚了,金日成幾乎每年都會給毛澤東送來很多水果。其他國家也時常有前來拜訪的友人,往往都帶著禮物。
毛澤東對這些禮物不是很在意,每次這些禮物都是由毛澤東的衛士長李銀橋檢查後送往北京歸公處理。
曾有身邊的工作人員勸他說:“這些都是他們的心意,專門送給你的,吃了也是應該的。”毛澤東則耐心跟他們說:“黨有黨的紀律,這些禮物是送給人民的,不是送我的,身為國家領導人,我自己都不檢點的話,那下面的官員更放肆了,那麼,這個國家就沒法治理了。”
由於路途遙遠,擔心蘋果運到北京會壞掉,毛主席就吩咐李銀橋把蘋果送給警衛部隊計程車兵。快過年了了,也讓大傢伙熱鬧熱鬧。
得知訊息計程車兵們很是激動,手忙腳亂的拆開箱子,卻驚奇的發現在每一個蘋果上都寫著:毛主席萬歲!
這些字是幼果的時候就寫在上面的,吸收養分後慢慢成熟,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印到了蘋果裡面。怎麼擦都擦不掉,看到這一幕計程車兵們都犯起了難,“毛主席萬歲”的口號是全國上下都在高呼的,現在怎麼可以把它吃下去呢?不如把蘋果儲存起來,每天聞聞香味也是好的。
圖 | 毛澤東和李銀橋
隨後,李銀橋向毛主席彙報這件事後,毛主席很是詫異,說:“這個口號我不喜歡,怎麼可能活到一萬歲?既是不可能的事,就讓士兵們都吃了吧。”
金日成的這24箱蘋果,可謂是誠意滿滿,很盡心。
從另一方面來說,不盡心也說不過去啊。
1950年,朝鮮發生動亂,局勢一度十分緊張。朝鮮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1945年日本投降後,朝鮮半島在蘇聯和美國兩方軍隊的對峙下,以北緯38度為界限,北邊由金日成為代表的勞動黨建立政府,南邊則是由李承晚建立親美政權,自此,形成南北政權對立的局面,暫時相安無事。
1948年蘇聯軍隊從北朝鮮撤離,1949年美軍部分軍隊撤出朝鮮,微妙的平衡被打破了,不久之後,南朝鮮軍隊秘密集結軍隊越過三八線發動戰爭。
為了朝鮮人民政權的生存,金日成1949年5月以朝鮮勞動黨中央的名義向毛主席發出求援信,早前,金日成就同中國有著不解之緣。
圖 |周恩來和金日成
1925年,由於日本對朝鮮的侵略,金日成隨父親逃亡到吉林定居。抗日戰爭時期,他又加入共產黨,參加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鬥爭中。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毛主席在多重思慮下,拍板決定抗美援朝。
朝鮮面對的敵人是美國,新中國剛成立不久,冒著加大的風險與兵力強盛的美國對戰真的可行嗎?歷史上李自成的悲劇就是從這種對付關外女真人的入侵,失利後導致全面崩潰。
據當時毛主席身邊人回憶:“記得當時毛主席已經整整三天都沒有休息過了,有次,服用了三次安眠藥都還是睡不著,又從床上爬起來,抽了一支又一支菸,喝了一杯又一杯茶。”
朝鮮是我們的鄰國,如今朝鮮戰爭爆發, 美國打完朝鮮就會停止進攻嗎?經過實際分析後,毛主席做出抗美援朝的決定。
圖 | 彭德懷和毛澤東
彭德懷曾評價說:“做這個決定很難,不僅要有極強的洞察力,還要有對未來的判斷力,”
意料之中,從軍官到普通老百姓,對於抗美援朝這件事,持反對意見的人佔了大多數。
世界上的很多國家也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對中國入朝作戰一事不以為然,甚至還有人說,中國根本不敢出兵。
1950年,中國的國內情況也不是很樂觀,國際上,美國對中國採取軍事敵對、經濟封鎖和政治孤立等政策,公然支援退居臺灣的國民政府。
國內剛剛結束了內戰,國民黨的殘餘勢力還在不斷侵犯著人民安全,國家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而此次支援朝鮮攻打美軍,面對的可不只是八國聯軍,而是16國聯軍啊。
有戰爭就會有消耗,根據當時的國力來看,我國工農業總產值都還不到美國的百分之四,僅僅只有100多億美元。軍事上更是實力懸殊,美軍有著先進的原子彈等武器裝備。
既然形勢對我們如此不利,為什麼毛主席還是決定派志願軍支援朝鮮呢?
圖 | 毛澤東舊照
說到這裡,不得不敬佩毛主席的深謀遠慮。在他看來,這場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如果退縮下來,朝鮮一旦戰敗,我國的工業基地東北三省首當其衝將陷入巨大的危機,對急需發展的中國將是雪上加霜。
毛主席對這場戰事還有獨到分析,認為美軍戰線拉得太長,後期補給不及時,戰鬥力也相應減弱;而在戰場上,指揮者的能力懸殊往往也能扭轉戰局。毛主席對解放新中國的將帥們十分有信心。
打贏這場戰爭,可以徹底打擊美軍的囂張氣焰,讓國人對我們的國家有信心,重新樹立民族自信。人民對國家有信心了,很多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9月30日,周恩來在會議上講話:“對於外國的侵略,中國是零容忍,也不能放任帝國主義對鄰國的侵略。”
圖 |周恩來好毛澤東
始料不及的是,在10月2日的政治局會議上,還是有很多的反對者,在毛主席想與大家討論怎麼打好這場仗時,在場的竟然還在考慮能不能打?該不該打?敢不敢地打?
“唇寒齒亡,戶破堂危,奠基之戰,非打不可!”
講完抗美援朝的相關背景和影響後,毛主席留下了這樣一句話。
10月3日, 周總理讓印度駐華大使轉告美國政府:“如果美軍越過三八線侵犯朝鮮領土,中國會採取行動。”但是美軍政府並未在意這番警告。
10月4日,毛主席派飛機將彭德懷從大西北接到了北京,剛抵達,他就參加了政治局會議,聽著大家發表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他並沒有發言。
會議一結束,彭德懷就找到毛澤東,表示全力支援!
聽到老戰友的支援,毛澤東鬆了一口氣,緩緩問道:“說說你對下午的政治局會議的想法吧。”
圖 |彭德懷在朝鮮
“抗美援朝是必須要去的,打得不好,大不了就是再吃幾年苦,.......,但是,要是讓美國拿下朝鮮半島,對我國可是很不利啊,在我看來,遲早都得打,還不如現在就打一場。”
彭德懷的一番言論,讓在場的人都感到震撼。
緊接著,毛主席補充說:“我們應該參戰,不參戰對我們有很大的危害,參戰卻是有很大的利益。”毛主席的這一決定,實在是有著極深的政治智慧。
決策定了,那以什麼名義出兵呢?在毛澤東等人的討論下,初步確定以“支援軍”的名義出征。為了避免美軍因為叫法問題對中國宣戰,後又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
1950年10月,彭德懷親自帶隊,領著志願軍抵達朝鮮。
在這段時間的毛澤東,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都沒怎麼睡過覺,累了就隨便找個地方趴著眯會。
圖 |毛岸英和家人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毛岸英,毛澤東的長子,也在此次志願軍隊伍中,他以一名普通士兵的身份參軍,身邊的人都沒能發現他的身份。
令人惋惜的是,毛岸英的生命永遠地留在了朝鮮的戰場上,他在抵達朝鮮一個月後犧牲了,年僅28歲。
由於擔心毛主席的身體吃不消,一個月後毛主席才得知兒子毛岸英陣亡了,得知此事後,他緩緩說:“打仗都是要死人的,他不只是主席的兒子,更是和大家一樣的戰士。”
毛岸英的犧牲讓人十分惋惜,多年後,都還有人對毛主席提起:“他要是待在北京不去前線,可能就不會犧牲了。”
“身為國家主席,把自己的兒子保護得好好的,派別人的兒子去打仗,這像話嗎?”
毛主席抗美援朝的決定,不僅讓其他國家另眼相看,也得到朝鮮領導人金日成的敬重。
1950年10月25日,第一場戰役打響,採取在運動中打倒敵人的作戰策略,當天志願軍對聯合軍發動突襲,聯軍對志願軍的進攻始料不及,很快就撤到清川江以南的地方。
圖 |朝鮮戰爭
對於志願軍的這次突襲,聯軍感到十分納悶,和自己作戰的不是朝鮮的軍隊,而是來自中國的解放軍,但是在此之前,他們並沒有收到任何中國軍隊跨過鴨綠江的訊息。
在聯軍看來,即使是中國參與作戰,朝鮮的局勢也不會有很大的變故。一開始他們認為中國不會前來參戰,現在又覺得中國此次前來的兵力最多也就不到六萬人。也就沒有改變原定的計劃。
而另一邊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彭德懷帶領下,保持著極高的警。他強調目前的局面對志願軍來說還是很被動的。
為了出其不意,1950年11月25日,第二場戰役打響,志願軍第9兵團在長津湖戰役突襲美軍,打亂美軍的佈防,美軍在空軍的掩護下從海面撤離了。
可能美軍的領導人自始至終也不會明白,為什麼在有空軍的加持下,全程監視,卻還是沒能察覺志願軍的行動?
第二場戰役給了美軍致命性的打擊,殲滅美軍的數量比第一場戰多了一倍。
圖 |朝鮮戰爭
在此情形之下,美軍想用“先停戰,後談判”的計謀。毛主席識破美軍的緩兵之計後,彭德懷帶領志願軍發動了第三場戰役,佔領漢城,將戰線先前推進了110公里。
隨後又發動了第四、第五場戰役。這支進入到朝鮮的志願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磨礪下,早已成為最勇敢的戰士。
為了抵制美軍強大的軍事裝備,志願軍在朝鮮作戰的時候,研究出五個戰術,並把其運用得活靈活現。
最經典的有5個戰術。第一個,機動進攻戰術。利用敵人弱點,發動突襲,不斷尋求機會進攻,以瓦解敵人的意志。也是用此方法取得第一場戰役的勝利。
第二個,尖刀突破戰術。用於突破敵人強大、頑固的防守力量。利用優秀的突擊力量,逐次對敵人發起進攻,多以肉搏為主。
第三個,穿插分割戰術。一般用在大規模的團戰中,躲避敵人的空軍襲擊,待距離拉近之後,打亂敵軍隊伍,逐一擊破。是朝鮮戰爭中最常用的戰術之一。
圖 |朝鮮戰爭
第四,隨機應變的戰術。這個戰術是解放軍一直以來就運用的,根據戰場的狀況,判斷地形、天氣等因素。小部隊先行開路,大部隊緊隨其後,透過包圍的方式擊殺敵人。
第五,機動防禦戰術。面對敵人兇猛的火力攻擊時,邊打邊撤,慢慢消耗敵人的主力。
眾多的戰鬥方式之所以能被志願軍研究出來。一是因為志願軍自身的優秀才能,另一方面是為了彌補軍備的差距,用最小的傷亡換取最大的勝利。
1951年7月,美軍才真正意義上停戰談判,而此時的他們,想要再拿回三八線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此時,分析局面後,毛澤東與金日成也商議談判的事情,爭取就此結束戰爭。
在停戰談判中,毛澤東派遣諸多精通外交手段的人前去,由鄧華和解方二人負責,李克農和喬冠華輔助。
談判是一場持久的拉鋸戰,直到兩年後,談判才有了最終的結果。
1953年《朝鮮停戰協議》簽訂,標誌著抗美援朝的勝利。
圖 |《朝鮮停戰協議》簽訂
對於朝鮮人民來說,他們終於可以安心生活了。據抗美援朝計程車兵回憶:“初來朝鮮的時候,朝鮮士兵的年齡令他十分詫異,年齡歲大的也才13歲。”
當問到:“為什麼都是孩子們在打仗?”
士兵說:“因為當時能上場的大人都被打沒了。”
志願軍的到來,給兵臨絕境的朝鮮人民帶去了曙光。
對於毛主席派兵支援朝鮮,金日成是十分感動的,中國在朝鮮最艱難的時候,雪中送炭。也因此,兩國領導人才結下了深厚友誼,這是過命的交情。
圖 |朝鮮戰爭
朝鮮戰爭勝利的第二年,得知臨近春節,金日成專門準備了禮物,每個蘋果上都寫上“毛主席萬歲”,整整24箱。
當毛澤東得知他也患有眼病時,立即派出國內眼科專家赴朝為金日成看病,並親自審閱有關診治情況的電報。
朝鮮戰爭結束後,毛岸英的遺體並沒有運回回,而是留在了朝鮮的國土上。體現我國和朝鮮人民同甘苦、共患難的革命精神。毛澤東說:“毛岸英也是志願軍戰士,就讓他和犧牲了的同志們在一起吧。”
圖 |毛澤東和毛岸英
“毛岸英同志之墓”坐落在朝鮮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中。朝鮮領導人金日成經常會組織地方緬懷毛岸英同志和志願軍。
在他任職時期,前往朝鮮的中國人都受到極高的待遇,朝鮮人民始終記得志願軍的幫助。
2013年,《朝鮮停戰協議》的簽訂60週年,在朝鮮,仍然還是有群眾舉著用中文寫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牌子。
抗美援朝志願軍永遠都是最可愛的人,他們背井離鄉,堅持守在朝鮮戰場,他們默默無聞,踐行著黨和國家的使命。他們所作所為是為了祖國、為了人民。
毛主席抗美援朝這一步棋走對了,中國挺起了脊樑,讓世界刮目相看。打完這一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自此,中國才算得上是真正立足於大國地位了。
人民對我們國家也有了信心,一個獨立自主、自信自強的中國走近國際的視野,中國漸漸的在世界上有了話語權,再也沒有哪個國家敢輕視中國人民保家衛國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