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是邦達的天,地是邦達的地。”這是在西藏廣為流傳的一句民諺。時間回到八十年前,那時的中國人民還處在全力抗戰的鬥爭歲月。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從平民中走出的邦達兄弟,用連綿不斷的騾馬隊伍,為抗戰前線送去了約1.5億美元的物資援助,以至於如此壯舉讓劫道的匪徒都感動不已。
那麼,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家族,它又經歷了怎麼樣的發跡之路呢?如今是否依然存在呢?
望不盡的馬幫,聞不盡的茶香。今日,就讓我們循著茶馬古道,去找尋邦達家族已經模糊的歷史記憶。
一、飛上枝頭變鳳凰
按照藏語的叫法,我們稱呼它為“邦達昌”,其中,“昌”代表著家族,邦達是他們的姓氏。
細數前三代,邦達家族還是青藏高原上出身貧寒的芒康差戶,只能老老實實地在薩迦寺內效力。
可多年勤懇的努力,也只攢下寥寥的家業——幾匹乾瘦的騾子,微薄到不足掛齒的藏銀。
然而正所謂“茶之源,道之始,鈴兒聲聲路漫漫。”自唐朝興起又不斷擴張的茶馬古道,為芒康帶來了新的景象。
難以承受的生活重擔,逼迫著邦達家族主要代表邦達·尼江的父親索朗巴甲必須衝破眼下這讓人不能喘息的經濟拮据的牢籠。
於是,與其坐著被活活困死,不如就此放手一搏。就這樣,帶上僅有的積蓄,索朗巴甲義無反顧地走上了繁華一片的茶馬古道。
果然,孤注一擲地的索朗巴甲是幸運的,他很快站穩了腳跟,憑藉那幾頭乾瘦的騾馬,幹起了從雲南至西藏的往來貿易。
路越走越遠,生意越做越寬,自1909年開始,邦達家族迎來了邦達·尼江的時代。
有了先輩打下的經濟基礎,邦達·尼江逐漸把發展的目光轉向了政治領域,想要以此來實現邦達家族財富的積累和延續。
於是,在金錢鋪路下,他們贏得了噶廈政府的支援。於是,邦達·尼江透過犛牛尾的經銷把家族的貿易往來延伸到了印度。
可安穩的生意沒做多久,西藏的政局就發生了動亂。清政府派出的新軍強勢進駐西藏,噶廈政府受到了巨大的衝擊,無奈之下一直反對新軍進藏的十三世達賴喇嘛只能出走印度暫避風頭。
失去了政治庇佑,邦達昌面臨著巨大的危機。然而塞翁失馬,焉知禍福?雖然當時政局動盪,但對西藏政局有深入瞭解的邦達昌還是一如既往地支援曾經給予他們便利的噶廈政府。
而且,聽聞十三世達賴喇嘛流落印度的訊息後,邦達昌主動找上門來,表示自己願意為他的迴歸做任何無償的經濟援助。
果然,三年之後,十三世達賴順利返還西藏。而懂得審時度勢,又曾經慷慨解囊的邦達昌搖身一變,成了飛上枝頭的鳳凰。
於是,在達賴的准許之下,邦達昌壟斷了整個西藏內外往來的羊毛貿易,就這樣僅僅三年,他們就獲得了十萬盧比的淨賺。
而為了緊密政治與經濟的聯絡,達賴還親自下令將自己的侄女許配給邦達家族的三子邦達·饒嘎,除此之外,四子邦達·多吉還被委任了官職。
要知道,那時的西藏是“大官做大生意,小官做小生意。”所以有了達賴這個強大的倚靠,邦達昌似乎只剩下“躺賺”了。
二、危機下的抗爭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正當邦達昌突飛猛進擴張事業版圖之時,十三世達賴突然圓寂,西藏再一次迎來了動盪的政局。而在這次變亂中,哪怕是盛極一時的邦達昌,也因此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
當時達賴剛剛圓寂,藏軍總司令龍廈就開始行動了。由於其早就看不慣十三世達賴權傾朝野的行為,而隱忍多年後他終於等來了將其勢力連根拔起的機會。
於是,他首先將報復的矛頭對準了達賴的近侍土登貢培。為了不引起大的非議,龍廈以“居心叵測,刻意隱瞞達賴病情”的罪名將其發配出城,流放到了荒涼之地。
除此之外,龍廈還監禁了土登貢培的父親,沒收了其直系親屬的所有財產。
看到與達賴關係密切的人都遭到了清算,作為達賴忠實追隨者的邦達昌也是如坐針氈。
但與其坐以待斃,對專制的噶廈政府越發不滿的邦達·多吉更是直接扛起了暴動反抗的大旗。
於是,春日的一個夜晚,邦達·多吉親率手下的四百名民兵突襲了駐紮在芒康的藏軍兵營。一夜激戰,邦達·多吉取得了暫時的勝利。
為了維護來之不易的戰果,邦達·多吉開始利用輿論造勢,於是譴責噶廈政府冷血專制的傳單在芒康城內滿天飛。
與此同時,思想進步的邦達·多吉還呼籲康巴人民團結起來,脫離政府獨立治理自己的家園。而得知情況的噶廈政府勃然大怒,直接出動大量藏兵進軍芒康強力鎮壓。
如此一來,將少兵寡的邦達·多吉在戰敗後直接率餘部逃離。由於沒能活捉邦達·多吉,噶廈政府為了殺雞儆猴,接連挑斷了所有被俘民兵的腳筋。
但這還沒有結束,為了發洩怒火,噶廈政府將魔爪伸向了邦達昌在拉薩的總部。於是,那裡的房屋財產被盡數查封,主管家族經濟的老二邦達·楊賓也被定為暴動同謀而受到了政府的通緝。
就這樣,盛極一時的邦達昌在暴風雨中似乎搖搖欲墜。
然而,在重壓之下迸發力量,這是邦達昌一脈相承的堅韌品質。所以,儘管被通緝,但足智多謀的邦達·楊賓沒有慌亂,而是冷靜地面對著這一切。
所以,他著手調回僕從堅守邦達大院的同時還充分發動和邦達昌關係親密的合作伙伴,邀請大家一起出謀獻策,儘快化解這場火燒眉毛的家族危機。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在和合作夥伴進行商議之後,邦達·楊賓利用財富優勢收買了噶廈政府的重要高官。
而且,作為西藏羊毛貿易的獨家代理人,邦達昌掌握了西藏經濟活躍的命脈。再加上邦達昌供養多年的兩位頗具威望的活佛也接連請願,在如此重壓之下,噶廈政府率先做出了妥協,邦達昌再次有驚無險的平安落地。
事實上,自古以來民與官斗大多下場悽慘,但反觀邦達昌,即便前期深陷重圍,但因為有巨大的財力作支撐,仍舊做到了全身而退。
三、騾馬駝起的榮光
而隨著時間的發展,騾馬走過的廣闊天地在帶給邦達昌財富的同時,也醞釀著一場思想變革風暴。
而最先向前邁步的是老三邦達·饒噶。當時,見多識廣的他已經不能接受噶廈政府死板苛刻的專制統治。
所以和眾多有所覺悟的熱血青年一樣,他渴望跳出那個層層束縛的思想牢籠。而恰在此時,剛剛傳播開來的三民主義為他執起了反抗路上的明燈。
為了擴大進步思想在西藏的影響,邦達·饒噶帶回孫中山先生大量的著作,不遺餘力地用藏文將它們一一翻譯。
而隨著國內局勢的愈發動盪,邦達昌也投身進入了革命浪潮之中。
紅軍駐紮甘孜之時,被迫出走的邦達·多吉也返回了藏地,志向遠大的他率先深入紅軍,配合他們做起了組建甘孜臨時革命政府的準備事宜。
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有著經商背景的邦達·多吉被推舉為臨時政府的財政部長,成為邦達昌內第一位在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成員。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民族存亡危在旦夕!狼子野心的日本侵略者來勢洶洶,而相繼陷落的我國領土成為了帝國主義的囊中之物。
為了儘快拿下中國,在前線得意的日本侵略者又把鬥爭的矛頭轉向後方。
於是,維持戰爭所需的海運和航線都被斬斷,西南陷入了孤立無援的重大危機之中,大量的國土面臨著淪陷的危機。
然而,不屈不撓的西南人民前赴後繼,用血肉之軀苦苦支撐,誓死捍衛國家尊嚴。
待訊息傳到閉塞的西藏時,深明大義的邦達昌個個義憤填膺,為了趕走侵略者,他們全族齊聚,商定著支援抗日的具體事宜。
在“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號召下,邦達昌利用自家現有的商業佈局,以總部拉薩為中心據點,有意識地加大設在印度的商業機構對棉紗、藥材等急需戰略物資的採購力度。
待物資入境之後,再由拉薩統一調配進行中轉,然後輸送到抗戰前線。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支援計劃已具雛形,在海運和航線都被盡數切斷的情況之下,陸路運輸成了突破封鎖的關鍵。
為了加快運送的程序,邦達昌拉出自己跑生意的兩千多頭騾馬。就這樣,滿載的騾馬從拉薩出發,迎著刺骨的寒風,堅不堅定地向著抗日前線走去。
層疊的巒山,蜿蜒的山路,被磨壞的騾馬腳掌換了又換,邦達昌人腳上的鞋子也是窟窿連著窟窿。
最原始的運輸伴著最樸實的腳步,邦達昌人跋山涉水、跨越千里,先後為抗日輸送了價值1.5億美元的無償援助。
然而路途坎坷沒有阻擋邦達昌人的腳步,但沿途神出鬼沒的劫匪卻讓邦達兄弟苦惱不已。
可打照面的機會多了,劫匪也開始留意邦達昌的運送大隊。經過打聽之後他們才知道,邦達昌並不是一般的商人,而是一心為國盡忠的有良知和血性的藏人。
聽聞他們全族齊力協力不計成本地為抗日做下的壯舉之後,沿途的劫匪竟自發地定下了一個不成文的協議,那就是隻要是邦達昌的隊伍,任何人都不準再打主意。
可想而知,邦達昌人要有多麼堅定的抗日信念,才能讓沿途的劫匪都為之動容。但是,邦達昌再怎麼大,終究力量有限。讓即便如此,他們前進的步伐從未停止,邦達昌的援助還在源源不斷地輸入。
在康定,邦達·多吉新設了一個臨時總號,最大程度方便支援物資的調配。除此之外,他還親自走上街頭,為拉取更多的抗日援助奔走呼號。
從1942年開始,邦達昌人用五年的時間,為其家族在抗戰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就像世世代代的邦達昌人一樣,乾瘦的騾馬迸發出了巨大的力量,一趟又一趟,既馱出了財富,也馱起了邦達昌至高無上的榮光。
四、建國後再立功勳
新中國成立之後,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要對西藏和平解放。這個訊息讓翹首期盼的邦達昌喜上眉梢,是啊,和平和民主一直都是他們的嚮往。
兩個月後,邦達·多吉從玉隆出發,輾轉多地進京為毛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獻旗致敬。
完成任務之後,邦達·多吉沒有即刻返回,而是靜下心來去感受共產黨領導之下社會百態。
“進軍西藏,要爭取上層,影響和團結群眾,保護愛國守法的喇嘛寺廟。”
聽到毛主席對解決西藏問題的重要批示,邦達·多吉心內歡喜。
作為平民中走出的新興權貴,邦達·多吉理解普通群眾遭受的壓迫和不易。
返藏之後,邦達·多吉為國再次走上街頭,他把在北京聽到的話語一字一句翻譯成藏文在民眾間傳揚。
除此之外,為了及時更新訊息、方便與我黨的聯絡,邦達·多吉耗費重金購置了一部電臺,用實際行動架起了我黨與西藏民眾聯絡的橋樑。
解放軍進藏前夕,邦達·多吉率領族人打了頭陣,他們率先離開芒康,來到康定支援新建立的人民政府。
在新政府任職的邦達·多吉,仰仗家族多年積累的人氣,頻繁活躍在藏族上層,進一步宣傳黨的思想。
而因為邦達·多吉的宣傳,讓思想固化的藏民漸漸對我黨有了更多的瞭解,從而加快了我黨和平解放西藏的程序。
其實,只要涉及西藏問題,邦達·多吉這個新政府的公職人員總是不遺餘力,勤勤懇懇。解放軍入藏前夕,他又主動承擔了交通運輸的部署。
由於當時的青藏高原還未修路通車,所以山高路陡,即便是騾馬走起來都很費力。面對困難,邦達昌再次慷慨解囊,無償贊助了運送物資的犛牛。
1951年5月23日,西藏如願和平解放。有了新政府的帶領,邦達·多吉的熱情更加高漲。完成使命的他率領族人返回家鄉,轉身投入昌都解放後的發展建設。
(西藏和平解放)
因為知道語言是溝通的要義,所以邦達·多吉決定先從教育著手,於是昌都小學宣告成立。後來在駐藏部隊的幫助之下,邦達·多吉還為學校請來了精通漢文和藏文的教習老師。
而經過多次的勸說,一部分藏人同意讓自己孩子入學接受教育。雖然在辦學初期學校僅收納了六十餘名學生,但這對於比較落後的西藏而言,已經算得上是難得的突破了。
教育培養了人才,經濟發展也要隨之匹配。縱觀整個西藏,也就這一個從平民之中走出的邦達昌,而底層的民眾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所以,想要取得實際的改變,就要調整在昌都存在多年的傳統貿易模式。所以,在邦達·多吉的倡議之下,具有公私合營性質的人民聯合會正式成立。
於是,在短短兩年之內,昌都的經濟就呈現出生機勃勃、遍地開花的繁榮景象。
錢財有了,藏族人民對生活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追求,108名青年醫者響應黨中央的號召,組成“中央民族衛生工作大隊”分批入藏。
為了表達對他們不遠萬里奔赴至此的感激,邦達·多吉第一個站了出來,代表邦達昌向衛生工作大隊捐贈了全套的醫療器械,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實幹興邦”的家族諾言。
然花開花落終有時,1958年,不再適應現代經濟執行模式的邦達昌中止了所有的經營活動,徹底退出了西藏貿易的舞臺。
可儘管邦達昌走完了自己的貿易之路,但由於團結的邦達昌人就像滿園的海棠,古樸大方,豔麗又不張揚,因而花雖已落,卻留下了永恆的餘香。
結語:
其實,邦達昌的發展史就是西藏的縮影。儘管邦達昌完成使命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西藏仍在奮進,我們偉大的祖國也還在闊步前行!
參考文獻:
美朗宗貞.“邦達昌”家族名稱及有關問題研究【J】.西藏大學學報(漢文版).2007(03):39-42
張發賢.近代西藏鉅商邦達昌【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2):25-30+138
張忠.西藏鉅商邦達昌的興衰與功過【J】.貴州民族研究.2006(02):163-172
劉建蘭.試論邦達昌在西藏和平解放時期的歷史貢獻【J】.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17(06):7-10
劉淼.邦達昌的崛起及與西藏和內地的關係【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2):35-3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