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處北半球,數九寒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日子,地面總熱量收支逆差在“四九”時節達到最大值,北半球熱的儲存是一年最少的時候,所以也就最冷。另外,西伯利亞地區的冷氣團在此期間也發展到極為強盛的階段,強冷空氣的頻頻入侵也是造成氣溫低的原因之一。
在沒有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和電子產品助興的時代,智慧的中國文人為了詩意度過這段難熬的日子,創造了有趣的“九九消寒圖”。“九九消寒圖”興起時期為明代,有文字式、圓圈式、梅花圖式等形式。
寫九消寒,始於清代道光初年。道光皇帝親書“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個雙鉤空心字,每個字都是九畫(繁體),讓大臣們逐日描紅填寫一畫。填寫完九個字,便“九”盡春來。
用各種圖形表示的九九消寒圖。先將宣紙等分為九格,每格用筆帽蘸墨印上九個圓圈,然後每天填充一個圓圈,填充的方法根據天氣決定,填充規則通常為:上塗陰下塗晴,左風右雨雪當中。這種圖形版本的九九消寒圖簡單易行,但顯然沒有文字版本的漂亮。
畫九就是從冬至這天起,畫一枝素梅,枝上畫梅花九朵,每朵梅花九個花瓣,共八十一瓣,代表“數九天”的八十一天,每朵花代表一個“九”,每瓣代表一天,每過一天就用顏色染上一瓣,染完九瓣,就過了一個“九”,九朵染完,就出了“九”,九盡春深。
“九九消寒”的文娛方式傳到民間,也有寫“春前庭柏風送香盈室”的,總之一句九字,每字繁體九畫,而且字裡行間蘊含著人們盼望春天的心情。這類文句,有人稱之為“九九消寒句”。
心中有光,世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