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5月,鄧小平到樂安還不到十天,臨時中央又令他回寧都,原因是樂安縣南村是邊區,怕他出問題。於是,他又被指定到離寧都七里遠的一個農村參加勞動。不久,在軍委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副主任賀昌等人的提議下,鄧小平被調到紅軍總政治部任秘書長。兩三個月後,鄧小平要求另調工作,多做些實際工作,於是,總政治部分配他到下屬的宣傳部當幹事,除做一般的宣傳工作外,還負責主編《紅星》報。
《紅星》報創刊於1931年12月11日,是中國工農紅軍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機關報,由紅軍總政治部出版,是當時傳播黨的思想和文化知識的陣地,被稱為“政治工作指導員”、“紅軍黨的工作指導員”、“革命的喇叭”。從1933年8月到1935年遵義會議召開之前,鄧小平共主持編印了70多期《紅星》報。
1933年9月,蔣介石調集約50萬兵力,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第五次軍事“圍剿”。中共中央“左”的領導人,錯誤地用陣地戰代替游擊戰和運動戰,致使紅軍屢戰不勝,陷於被動,苦戰一年未能打破“圍剿”。
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紅一方面軍第一、三、五、八、九軍團及中央和軍委機關、直屬部隊編成的兩個縱隊,從福建西部的長汀、寧化和江西南部的瑞金、于都等地出發,撤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戰略性大轉移。
鄧小平隨總政治部機關被編在第二縱隊,又名“紅章縱隊”,於10月10日晚隨中央直屬部隊從瑞金出發,踏上了長征路。他主編的《紅星》報,也因為行軍的關係,改成手寫油印。即使如此,在緊張的行軍戰鬥間隙,從10月20日至次年1月7日攻佔遵義,他仍克服種種困難,堅持編印了七八期。
1934年底,鄧小平再次被任命為中共中央秘書長。1935年1月,他參加了黨在貴州遵義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他是毛澤東堅定的支持者。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被增選為政治局常委,確立領導地位。
1935年七八月間,鄧小平調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部長。10月,中央紅軍經過江西、湖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西康(今分屬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區)、甘肅、陝西等省,走過終年積雪的高山,越過人跡罕至的沼澤草地,歷盡艱難困苦,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行軍兩萬五千裡,到達陝西北部,勝利完成了震驚中外的長征。
1936年到達陝北時的鄧小平
1936年2月,紅一方面軍以中國人民抗日先鋒軍的名義,在毛澤東、彭德懷等人的親自率領下,開赴抗日前線,開始歷時兩個多月的東征。鄧小平參加東征回到陝北後不久,即被任命為紅一軍團政治部副主任。1937年1月,他接替朱瑞任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1937年六七月間,被任命為中國工農紅軍前敵總政治部副主任、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
幾十年後,當他的女兒問他長征中做了些什麼時,鄧小平平靜地說了三個字:“跟著走。”
文章來源:南昌市小平小道陳列館
來源:《鄧小平畫傳》等
供稿:遊道輝
編輯:周瀟宇
審校:鄢傑一
核發:任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