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新研究,孩子的教育成功取決於他們有沒有從父母那裡繼承的基因,以及他們自身擁有的基因。
這項由納菲爾德基金會資助的研究證實,一個人直接繼承的基因最有可能對他們的教育成就做出貢獻。但父母基因不是直接遺傳的,但依然影響著父母自己的教育水平,並隨後影響了他們為孩子提供的生活方式和家庭環境,這個很重要,直接影響孩子在學校和其他地方的表現。
這項研究是遺傳對教育成果影響的先前證據的系統回顧和分析,今天發表在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上。
由於天性(他們繼承的基因)和養育(他們成長的環境),孩子會像他們的父母。但先天和後天的影響是交織在一起的。
父母各自將自己一半的基因傳給孩子,而另一半的基因雖然沒有傳下去,卻繼續影響著父母的性狀,最終影響著孩子的性狀。例如,具有較高學習遺傳傾向的父母可能對閱讀等活動更感興趣,而這些活動反過來又可以培養後代的學習能力。
這個概念——當父母的基因透過塑造他們為他們提供的環境來影響他們後代的結果時——被稱為遺傳培育。它描述了父母的基因如何間接地影響他們孩子的特徵。
在目前的論文中,研究人員回顧並分析了多個國家的 12 項研究,並使用一種稱為多基因評分的方法來研究數百萬種遺傳變異對近 40,000 對父母和子女的教育程度的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基因培養對教育成功的影響大約是基因遺傳的一半。
研究中由多基因分數捕獲的遺傳培育效應至少解釋了教育結果差異的 1.28%,而直接遺傳效應解釋了教育結果差異的至少 2.89%。研究人員表示,鑑於多基因分數僅反映了教育成果的一小部分遺傳力,因此這些發現被低估了。實際的遺傳效應可能高出數倍,但直接的遺傳效應可能仍是遺傳後天效應的大約兩倍。
首席研究員 Jean-Baptiste Pingault 博士(倫敦大學學院心理學與語言科學)說:“我們發現遺傳培養對孩子的教育成就有顯著影響。這種影響主要取決於父母的教育以及它如何影響他們提供的環境。我們還發現,父親和母親具有相似的遺傳養育效應,這表明父母雙方在塑造和培養有利於孩子學習的環境方面同樣重要。
“這項研究說明了基因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是多麼複雜。雖然我們的研究使用了遺傳方法,但它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即與遺傳學一樣,當我們談論教育時,環境確實很重要。
“這裡有兩個方面是互補的。首先,其中一些取決於基因彩票,所以父母沒有完全的控制權,並不是一切都取決於他們的所作所為。也就是說,父母的所作所為和他們的選擇似乎很重要。我們的調查結果表明,社會經濟地位和父母教育可能是關鍵。
“瞭解教育程度(受教育年限、獲得的最高學位)和成就(取得的分數和成績)是如何透過家庭傳遞的,以及這些知識如何幫助我們打破世代相傳的劣勢迴圈,這一點非常重要。”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倫敦大學學院心理學與語言科學學院的王碧瑤博士說:“現在說最重要的是家庭內部發生的事情(例如父母給孩子讀書)還是家庭外發生的事情還為時過早(例如父母選擇最好的學校和活動。接下來我們希望找出基因培育透過哪些途徑運作,如果它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發生變化,並確定環境的哪些方面最重要。這將是設計的關鍵鼓勵和支援所有兒童取得成功的新幹預措施。”
該研究由倫敦大學學院、倫敦國王學院以及萊斯特大學、布里斯托大學和奧斯陸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並得到了納菲爾德基金會、惠康、經濟和社會研究委員會和醫學研究委員會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