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走在路上,喜歡鑽進山中,喜歡仰望蒼穹,喜歡俯瞰深淵,喜歡站在雲之巔漫遊,喜歡沿著溝壑尋找清泉,喜歡一望無際的蒼茫,喜歡層巒疊嶂的起伏,喜歡瀑布的一瀉千里,喜歡群峰的秀麗挺拔,如果你也同我一樣,那麼請隨我來這裡,所有的“喜歡”都可以在這裡“遇見”!
石家莊井陘龍鳳山,一個處於高山之巔的小山村,主峰海拔1154米,是井陘縣海撥最高的村莊。
村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隋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小村雖然人口不多,卻有陳、白、高、郭等近十個姓氏,大部分是在動盪年代,為躲避戰亂而遷居於此,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龍鳳山處於山西和河北交界,舊時屬於山西省平定縣,1956年劃歸河北省井陘縣管轄,雖地處大山之巔,卻有千畝良田,萬畝山場,座座山峰雄奇峻險,石林石柱姿態萬千,瀑布飛流,清泉緩緩。
它與太行眾峰的巍峨雄偉不同,屬於隱匿在太行山中的一處秀麗所在,它的峻美引得青龍降臨,鳳凰來儀,化作一座座如龍飛如鳳舞的山脈,也為它贏得了一個美麗的名字——龍鳳山。只一眼,就是穿越萬年的眷戀。
01 龍鳳山村
龍鳳山位於井陘縣測魚鎮,距石家莊市區85公里,一條長約20公里需要爬升600多米的盤山路從山腳一直通到山頂,盤山路路窄彎多,錯車非常困難,一路盤旋三百十八個彎後,眼前豁然開朗,一片平緩開闊。大片的農田,儼然的石舍,編籬的農人,啄食的雞鴨,仿若來到了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
此時秋忙已過,農田裡散落著光禿禿的玉米秸稈,一墩墩圓形的玉米垛擺在了村中的邊邊落落,金黃的玉米都被納入其中,看似雜亂無章的碼放,其實每一個玉米都有它的秩序。
玉米垛是用鐵絲把一根根葵花杆捆綁成一個薄片狀,然後再豎起形成一個圓形,這裡蘊含一個數學問題,就是同樣容積的容器,圓形的用材料最省。這些鄉民或許不會用數學公式去得出這個結論,但是一切真知都來源於他們的實踐。
02 村外發現
穿過村落,走在鄉間小路上,在路的右側看到了兩棵造型別致的老梨樹,龍鳳山由於海拔高,晝夜溫差大,形成獨特的“小高山氣候”,這裡的瓜果甘甜多汁,雪花梨在明代時期就為宮廷貢品。
這兩棵老梨樹交織纏綿在一起,樹幹恰巧形成一個心型,所以此樹被稱為“愛情樹”,樹上正好有一個鳥窩,那裡面是不是住著一對恩愛的夫妻,正享受著他們的濃情蜜意。
離開“愛情樹”,沿著小路繼續向前,路右側的空地上,一條野徑一直通到了崖邊,下面就是萬丈深淵,對面幾座尖形的山峰既像龍的利爪又像鳳的翅膀。
情不自禁地盤腿坐在崖邊,遠處是層巒綿延,近處是山峰峭立,沐浴天地之風情,感受山川之靈氣,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對山川河流的這份愛,讓我久久凝坐於此。
03 奇峰千姿百態
繼續向前,一處開闊平地,平地之下深不見底,臨淵觀景,自是別有一番豪邁。遠處一座山在這薄霧重重中,彷彿一條行駛在茫茫大海上的船,不知它是否也如我一般早已迷失在這裡。
而眼前,就是龍鳳山海拔最高的山峰——金頂,它像一頭巨大的駱駝屹立在群山之中,而群山也彷彿懼怕它的威嚴,都跟它保持一定距離,形成它的孤傲之勢。
我們被它的孤傲震懾了,站在它的對岸觀賞著它,而一隻探海神龜卻悄悄趴在它右側的山巔,大概他們早已成為了守望相助的兄弟,在這寂靜的山中互訴著心語。
駝峰之下是被經年累月的流水沖刷出來的一道道溝壑,那些凸出來的山崖彷彿一隻巨龍的利爪,鋒利堅固。這山澗之中應該到處是水流,而我們來的季節,水已經隱沒了。
04 金頂之下
右側有一條小路,彎彎繞繞來到了駝峰腳下,岩石上長滿了黃色和綠色的地衣,說明這裡的空氣非常優良。
小路好像是被人在石壁上開鑿出來的,頭頂是突出的岩石。石壁縫隙裡支著小樹枝,這些樹枝被稱為“撐腰樹”,放置它的人是希望自己像小樹枝一樣,頂得住岩石的力量,此種登山習俗寄託著人們對身體強健的美好祝願。
沿著峭壁一路前行,初冬時節,山中的灌木和野草已經枯黃,這枯黃一層層從山腳蔓延到山尖,彷彿是這群山長出了一層黃絨絨的毛髮。草木年年生,從來不待人!
石壁上有凹進去的石穴,有水流出,有水的地方就有人跡,石穴下面整整齊齊碼放著石塊。
石塊四周,有大片黑色的牛糞,這些牛是怎麼來到這裡的?想必是從山下一路循著水流上來的。
岩石一層一層,紅黃相間,突然想做一個放牛人,把牛兒趕到此處,叼根狗尾巴草斜躺在這岩石上,曬著太陽吹著風,山頂一棵松陪伴我入夢。
來到“蠟燭石”,它是一個孤立的如“擎天一柱”般的岩石,猶如一根蠟燭,所以被稱為“蠟燭石”。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總是能創造出超越想象的奇蹟,也正是這些奇蹟讓我們不懼一路荊棘,翻山越嶺來到這裡。
05 攀上金頂
這裡有一條通往金頂的臺階路,應該是當地村民為方便登頂所建,看著已有一定年頭,好多石塊都已碎裂。
登頂的路上有幾處山洞,有的狹長,有的深邃,關於這些山洞還有一些傳說,只不過如今早已隨著歷史的車輪滾滾而銷聲匿跡,物是人非,已換了一代又一代。
登頂之路非常好走,沒有很陡的地方,只不過一路的碎石提醒著我們還是要小心前行,踩好每一步。
很快就來到了山頂,山巒重重,霧靄朦朧,當年杜甫登頂泰山之後的那種“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的感覺,此刻在我心中也油然而生。對面壁立千仞之上的空曠平頂就是我們剛剛走過的龍鳳山村,想起杜牧那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神龜探海”就在右側,從這個角度看,它更像一隻趴在山尖上的小豪豬,覆著一身的刺。
走進金頂,發現古蹟,地上散落著一些石柱石墩,還有一個雙面鏤空雕刻的龜馱碑碑帽,正面為二龍戲珠,背面為二龍盤山,雙獅壓頂,雕刻工藝十分精湛。
這裡曾是一座大廟,從這些遺蹟也能窺見當年龐大的規模,傳說是“三皇姑”曾在此修行,此“三皇姑”應該和蒼巖山供奉的“三皇姑”是同一個人,即隋文帝的三女兒,但據史料記載,隋文帝只有兩個女兒,而且並沒有出家。石家莊周邊與“三皇姑”有關的遺蹟非常多,但此“三皇姑”確切為何人,竟無從考證。
離開大廟,下臺階返回。龍鳳山確實有一些古蹟,不僅是山頂的大廟,路旁也有一些清朝乾隆和光緒年間的碑刻,但終因記錄的文字太少,無法尋跡。
06 告別
黃昏來到了這個高山之巔的小山村,由於這裡海拔比較高,所以那金燦燦的夕陽彷彿就在我們的身旁,而我們就走在這被夕陽暈染的五彩雲霞裡。
就要離開了,心中有萬千不捨,春季的山花爛漫,夏季的燈盞瀑布,秋季的瓜果飄香,我還都沒有看到,我怎麼捨得告別。但再見不是不見,是為了下次更好的重逢。
不知多少次禱告,只為了心中的夢不再縹緲,裝點行囊去踏遍萬水千山,直到有一天,我們相遇了,眼含熱淚,萬千欣喜,竟什麼也說不出,只用微笑說了一句:能夠認識你,真好!
原創不易,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抄襲必究。關注作者,檢視作者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