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山勢奇特,一峰擎天,眾峰拱衛,既有泰山之雄,又有華山之險,懸崖、深澗,幽澗、清泉,星羅棋佈自古以來,武當山便是道家追求仙境的理想之地道教建築遍及全山,規模宏偉掩映在翻騰的雲海之中,古樸厚重,被稱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其山水氣韻、文化積澱、建築遺存、武術道學、均首屈一指,被譽為道教第一名山。
住在南巖從南巖這邊上金頂,只有步行。如果想索道上行的話,只有坐車先到太子坡,再轉開往瓊臺的車,到瓊臺坐纜車。我們上行不打算坐纜車,就當給後續的徒步熱身。
榔梅祠
榔梅祠位於烏鴉嶺通往金頂的路上,榔梅祠與真武大帝修煉的傳說有著密切的聯絡。相傳真武大帝年少時在武當山修道,意志不堅中途下山,半路上遇到紫氣元君化作老婆婆點化他。被點化後的真武返回武當山,途中折下一段梅枝插在榔樹上,說道:“吾若道成,花開結果。” 後來,他果然修煉成功,梅枝在榔樹上也插栽成活,開花結果。因為榔樹上長著梅樹,人們就把這樹叫作榔梅樹,樹果叫作榔梅果。
榔梅果,曾是武當山特有的一種水果。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榔梅只出均州太和山。地理學家徐霞客在遊覽武當山後,也曾記載:榔梅祠旁多榔梅,並形容榔梅開花時“花色浮空,映山絢麗”。
洪武初年,李素璽入武當住持五龍宮,永樂三、四年(1405、1406年)派道士將武當榔梅仙果敬獻朝廷,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賞賜,永樂皇帝下旨,封李素璽為“榔梅真人”。
皇帝認為,榔梅結果是個“瑞兆”,是玄武大帝對他登基即位的讚美。朱棣下聖旨對榔梅樹進行保護,將果實做為貢品和禁果,由武當道士每年進獻。皇帝還經常用榔梅果獎賞有功之臣,朝廷功勳大臣們都把能得到一枚榔梅果作為政治榮譽而終身榮幸。明永樂十年敕建榔梅祠,全稱“榔梅仙翁祠”,是當年武當山十六座祠廟中最大的一處。
到了清朝,武當山的榔梅樹完全絕跡,人們遍訪武當尋找榔梅而不得,成為千古之謎。如今,空有榔梅祠,再不見榔梅果。
現在的榔梅祠是一座小型道觀,隱藏於烏鴉嶺的崇山之中,榔梅祠雖小,但是造型別致,紅牆黛瓦景色如詩如畫。
烏鴉嶺
從榔梅仙祠出來,走不多遠就是烏鴉嶺,大白天人也多自然難於見到烏鴉。烏鴉嶺是南巖徒步前往金頂的必經之路。
烏鴉被認為是不吉利的鳥,在民間素來不招人喜歡。但是在武當山,烏鴉卻是吉祥的神鳥。武當山一直流傳有“玄武修道,烏鴉指引”的傳說,說的是真武來武當山修行,半路迷途,幸有烏鴉指引。後真武大帝得道,封烏鴉為神鳥。此處早年烏鴉聚集所以稱“烏鴉嶺”。
穿過榔梅祠,有一塊“古神道大修記”的石碑,記錄著烏鴉嶺至金頂古神道始建於明清,歷經數百年破損嚴重,公元2003年始,全面大修。修繕總長4800米,安裝踏步6560級,擱板820套,鋪地墁石5770平方米,人工搬運物資10000餘噸,總投資1000萬元,歷時900天竣工,確實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從這裡開始,一步步向著金頂,我們後面有4.8公里,6560級石階路要走。
剛開的路段平緩,平路多於臺階路,爬升不大景色宜人。半個小時後到達第一個可以休息補給的地方,這時候還不覺得累。
繼續前行的坡度越來越大,就算不是臺階路也開始覺得氣喘吁吁了。兩個手拉手一起走的老人,真是浪漫又詩情畫意。
到了“下水橋”休息點,從這裡開始就是以石階路為主,很少有平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