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鑑史人
編輯┃鑑史人
她是茅臺集團大股東,卻在股東會議上直言“我作為一個股東,卻要像乞丐一樣去求著茅臺經銷商買酒”。
他被人稱之為“中國巴菲特”,曾當著眾多記者面,直言自己比馬雲更有錢,一輩子沒給別人打過工,家裡保姆、司機全部身價過億。
這個說話“無比狂妄”的人就是民間股神——林園。
白手起家的人生
1963年出生,陝西漢中人,家庭條件並不優越,就是一個普通家庭,父母在陝西關中人民 當醫生。
林園的起點可以說是十分低的,沒有什麼特別讓人驕傲的童年。從小就不是特別愛學習,每次考試幾乎都是班級裡墊底的。
他似乎血液裡流淌的就是不愛學習的基因,相反,他從小就喜歡搗鼓一些小生意,喜歡和同伴之間做一些交易。這其實也為他日後的種種抉擇做了鋪墊。
成績不好的他後來在父母的“逼迫下”,去了陝西漢中衛生學校學臨床醫學。
但是林園對學醫是真的沒有一點興趣,在學校的時候,身邊人都在忙著如何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只有林園在琢磨如何能多掙一點零花錢。
畢業後的林園被安排到深圳的紅十字會醫院當了一名醫生,這一當就是4年。
父母對於兒子當上了醫生還是非常欣慰的,畢竟也算是繼承了衣缽,但是這四年,林園沒有一天不在感嘆自己是被埋沒的人才,他認為自己餘下的人生不應該在這所醫院度過。
而時間來到80年代末之後,林園更加坐不住了。
當時正值國內經濟發展熱潮,特別是深圳這些南方城市,完全是一天一個樣,遍地都是機會。
於是林園不顧家裡的反對,毅然決然地辭掉了工作,然後找親戚朋友東拼西湊地借來了幾千塊錢,勢必要打出自己的一片江山。
但是這社會如同深淵沼澤,“一將功成萬骨枯”,做什麼都沒有那麼容易。
揣著幾千塊錢的林園,到處尋找機會,但是一些小的專案,他認為賺得錢不夠,根本看不上。
而在蕩悠了一段時間之後,他的一個朋友給他提了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進軍股票市場,朋友告訴他,這玩意就是暴利,讓他可以考慮考慮。
那個年代的證券市場才剛剛興起,一切都是未知數,僅憑運氣就扎進去,註定會被當成韭菜割。
果不其然,林園把全部身家投進去之後,沒過多久,就跌了個底朝天。心灰意冷的他打算再也不碰這個玩意。
但是到了夜晚,林園思來想去,自己不能就這樣放棄,他不願意就這樣身無分文的回去讓人看不起,於是他打算系統性地去學習證券知識。
他花了很長一一段時間汲取證券知識之後,他決定再次啟程。
於是他厚著臉皮找親戚朋友又借了一次錢,總共8000塊錢,他向親戚朋友保證,這個錢一定會如數奉還。
果不其然,汲取了第一次失敗的經驗和系統學習之後,這次的林園不同於以往的莽撞了,而是有策略的在上證深證反覆波動時間迅速買賣股票,這樣的操作模式讓他一下就把之前虧的賺了回來。
然後林園還買了部分原始股,上市之後就翻了十幾番。在不斷地操作之下,不到一年時間,林園就賺到了12萬。
12萬放在那個年代的深圳,絕對不亞於如今的百萬。林園僅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賺到了別人可能十幾年才能賺到的數,這也讓林園徹底嚐到了甜頭,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當然,不要看完別人的故事就覺得股市如此簡單,你只看到了成功的故事,卻不知道這也可以是一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多少人因為這個家破人亡。
要知道,林園的此次的成功是帶有一定的偶然性與運氣的,畢竟那個年代的證券市場,沒有如今這麼完善,賺錢的機率是稍微大一點的,所以讀者們還是不要去想賺自己認知外的錢。
從證券市場賺到錢的林園,也越發地堅定了自己此後人生要走的路。
“中國的巴菲特”
一發不可收拾的林園,在股市是“七進七出”,到了1992年,他的總資產就已經達到了千萬級別,有了這個資產底蘊之後,林園的野心也越來越大。
1993年林園將目光瞄準了房地產市場,於是拋售了手中的股份,一股腦的將資金全部注入房地產行業,而這一操作不知是無心還是林園的策略,他正好躲過了當年的A股熊市,成功上岸。
不過操作了兩年房地產市場的林園,認為利潤很容易就能達到瓶頸,滿足不了自己的預期,於是他再次重返證券市場。
一直到2006年,林園的資產已經達到了20億。
18年的時間,從8000元變20億,巴黎銀行分析師孟原證實,林園的年均複合回報率在98%以上,是一個十分驚人的資料。
這是林園在股市中被神化的標籤,同時也是“民間股神”“中國巴菲特”等稱號的來由。
而關於“中國巴菲特”這個稱號也是有個很有意思的事。
當時《北京青年報》給林園頒發“中國巴菲特”的榮譽稱號,沒想到這林園受到這稱號反倒不開心了,他表示“為什麼叫中國巴菲特,我沒有模仿任何人,他是外國人,我也沒有關注過他”。
在林園小有名氣之後,很多人問過他,為什麼能夠做到在股市屹立不倒,問他有沒有什麼訣竅,他表示技術指標什麼的會看,但是他覺得最重要的是他的運氣還是比較好。
他還表示買股票與菜市場賣豬肉沒啥區別:
我就整天騎個腳踏車轉,出86塊買了,再掛88塊賣出去。一天賺一百來塊錢。那會兒有人坐萬科的莊,我這倒來倒去的,盡給莊家搗亂,他賣7塊8,我就賣7塊6,人家都買我的。賺差價,就像賣菜一樣。”
“我從8000到12萬元,那時候誰知道股票是怎麼回事。那時候股票是一個稀缺資源,你買了它就漲。當時我二十幾歲,也是糊里糊塗的。”
單打獨鬥的林園到了2006年,決定做大自己的事業,於是註冊了一家名為林園投資的公司,專門進行投資管理。
股市遊蕩多年的林園已經有著狼一樣的嗅覺,能精準地抓住一些企業的最佳進場時機,而隨著賺得越來越多,林園也越發的“膨脹”起來。
他不僅在茅臺股東大會上當著全體股東的面將茅臺公司一頓痛批,還當著所有媒體表示:馬雲沒有自己有錢!
而這樣“狂妄”的話,林園不止說過一次。
桀驁不馴的茅臺股東
今年6月份的時候,茅臺公司召開2020年度股東大會的時候,作為大股東,林園也參加了此次大會,而他在會議上的一番話也是讓現場炸開了鍋。
根據現場報道,林園投資董事長林園表示:
“我持有茅臺2%的股票,我對茅臺有深厚的感情的,它上市的第二年我就買了,現在佔我總資產的40%,這麼多年我一股沒賣,接下來也不會賣。
在茅臺最困難的時候,我幫茅臺賣過很多酒,現在茅臺日子好過了,我卻要像乞丐一樣去求著茅臺經銷商買酒,希望公司能夠考慮股東的買酒需求,給予政策傾斜。 ”
此番話一出,可以說是道出了多少白酒愛好者的心聲,畢竟作為茅臺的大股東都買不到茅臺酒,更別說一般人了。
而且這茅臺酒的價格也是讓人詬病已久,出廠價969,到了最後就變成兩三千了,這到底是中間商在賺差價,還是有其他的一些原由,我們暫時就不得而知了。
雖然大家聽起來很過癮,但當時現場的氣氛可就尷尬了,這番話讓在座的茅臺領導十分難堪。
有些網友對此也是調侃道:“這哪是提要求,這完全是在炫富,妥妥的凡爾賽。”
畢竟能買得起2%的茅臺股份,確實不是一般人。
後來不知是迫於壓力還是其他原因,他對此事再次回應媒體,表示當時就是隨口一說, 並 解釋道:“我就是個精神病,就是靠亂說話的形象吃飯的”。
不過除此之外,有人還發現原來林園曾經說過“更猛”的話。
那是在一次論壇上,談起關於別人質疑自己的話題時,林園表示:
我這人從來都是低頭看人的,我沒有覺得哪個人比我能,我那個司機現在身價兩億多,我們家的保姆今天(身家)也超過八億。
我說我比馬雲有錢,很多人不相信,我就是覺得比他有錢,我這個人20多歲就是全中國最有錢的了,他馬雲那時候還在打工,我這一輩子沒打過工,你有錢沒錢,得看一生什麼時候有錢。
要是按照的說法,那其實也是沒錯的,畢竟90年代時,林園就已經身價過千萬了,而那時候的馬雲才剛成立他的翻譯社,還在賠本經營,更別說賺錢了。
而當馬雲賣力拉投資的時候,林園已經資產過億了。
當然,到底誰有錢,這個是完全沒有可比性的,畢竟一個是做電商的成長性企業,一個是靠投資做金融的。
林園這樣說也是因為他的性格就是這樣,而正是這種直性子,曾經也惹過不小的麻煩。
之前林園在一次路演中,在面對媒體對自己公司讓投資人受損的問題發出質問的時候,喝了二兩茅臺酒的林園瞬間不高興了。
他說出了遭眾人炮轟的一段話:
“志同道合你就買我的產品,不買我的也從來不強迫。虧了就活該,我這麼有錢的人,怎麼可能給窮人道歉呢,道歉那是永遠不可能的事兒,全世界沒看見幾個比我能的……”
這樣口無遮攔的言論一出,瞬間就讓這些投資者憋一肚子怒火,合著自己虧了錢還被別人罵成了孫子,這擱誰也忍受不了。
所以當時也是在網上掀起了一陣“討伐熱潮”。
有私募專家表示:“林園這樣大放厥詞的背後要麼是其過於膨脹的自信,要麼是將“網紅”價值最大化的高明之舉。”
雖然有很多人覺得他太狂妄,但有些人卻拿他的“瘋言瘋語”當做是“財富秘籍”。
當年有一段時間裡,電器行業的價格不斷下跌,高階白酒的價格不斷上漲,為此有很多人把手中的白酒有關的證券全部拋售了。
然而林園卻表示:“現在賣出茅臺的都是傻子”。
雖然聽起來很不舒服,但是不得不佩服他的眼光,後來茅臺每股價格回升,他也因此身價翻了番。
總結
縱觀林園的發家史,我們能發現敢拼敢闖自然是成功的一方面,但是像林園所操作的這種資本遊戲,最開始還是靠著機遇與運氣。
每個人的成功方式都不同,不要妄想著複製誰的成功。每個人也都有他閃光的地方,不要妄自菲薄。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