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月30日,蘇聯海軍的C-13號潛艇正在波蘭黑耳半島附近海域巡航。
C-13號潛艇艇長77.75米,寬6.34米,高4.04米,水下排水量1050噸。
雙柴油發動機(各2200匹馬力),雙螺旋槳,單方向舵,水上最大航程可達9800海里,水下航程148海里。
安裝有6個魚雷管,各備2枚魚雷,甲板上安裝有1門100毫米口徑艦炮和1門45毫米口徑機炮。
這是一款30年代設計製造的潛艇,整個二戰期間只建造了27艘,由於其以德國I級潛艇為藍本進行設計,並且使用了部分德國配件,所以也被稱為蘇聯的U艇。
當天夜間晚些時候,C-13號潛艇在左前方海面發現了燈光。
由於當時海上的能見度極差,馬利涅斯科少校難以辨認目標,只能觀察到艦長約200米。
這艘被發現的鉅艦實際並不是一艘戰艦,而是1937年5月5日下水的郵輪威廉·古斯特洛夫號。
1939年9月,威廉·古斯特洛夫號被軍隊徵用作醫療船,1940年11月之後這艘船被用作運兵船,專門負責運載U-潛艇的見習乘員到“狼穴”接受訓練。
隨著德國即將戰敗,威廉·古斯特洛夫號被分配的任務是由格丁尼亞撤離德國平民、傷兵及海員至德國基爾港。
儘管船上登記的海員及乘客總數是6,050人,但實際上還有數千難民沒有登記,據後來研究資料指出,當時威廉·古斯特洛夫號上載有1000多名士兵和近9000名難民,總數為10582人。
那一天,其實有兩艘郵輪負責此項任務,護航艇也有兩艘,但由於其中的漢薩號郵輪故障,另一艘護航艇不得不離隊,護送威廉·古斯特洛夫號的只剩下魚雷艇獅子號。
當時,威廉·古斯特洛夫號船上有四位船長,其中一位船長威廉·扎恩海軍中尉曾建議艦隊淺水、熄燈航行,以避免受蘇軍潛艇伏擊。
但總船長弗德里希·彼德遜在得知有德國掃雷艦正迎面駛來時,依然決定開啟船上紅綠兩色的導航燈以避免相撞,從而被C-13號潛艇發現。
蘇聯C-13號潛艇發現目標後,一直在威廉·古斯特洛夫號和海岸之間保持水面航行。在躲開了護衛艇的同時也隱藏了身影。
30日晚19時,船長弗德里希·彼德遜決定熄燈,但此時C-13號潛艇已經根據其航線擬定了作戰計劃,並於21時與依舊毫無所知的威廉·古斯特洛夫號形成了90度攻擊夾角。
21時08分,隨著C-13號潛艇艇長馬利涅斯科一聲令下,三枚魚雷向著為了躲避水面浮冰而低速前進的威廉·古斯特洛夫號衝去。
這三枚魚雷上分別寫著“為了祖國母親!”、“為了蘇聯人民!”和“為了列寧格勒!”
1分鐘後,威廉·古斯特洛夫號發生了猛烈的爆炸,三枚魚雷無一失的,全部命中。
快速進水導致艦身左傾,而大火燒燬了船上本就數量嚴重不足的救生艇。
22時左右,威廉·古斯特洛夫號沉入了45米深的海底,全艦隻有一艘搭載了部分婦女和兒童的救生艇得以倖存。
其餘落水計程車兵和難民在波羅的海零下18度的氣溫和飄著浮冰的海水裡迅速失溫或者溺亡。
護衛艇獅子號只救起了472人,匆匆趕來的希佩爾號救起564人,其餘幾艘趕到的德國船隻也救起了少數人員。
由於兒童數量太多,且沒有專門的兒童救生衣,絕大部分兒童落水後身體失衡,頭下腳上地被溺死。
據戰後統計,德國方面共有9艘各類艦艇參與了救援,然而獲救的人數只有1252人。
此次死於魚雷襲擊死亡的人數估計為9330人,這是什麼概念呢?
1912年4月15日沉沒的泰坦尼克號上,共有1517人喪生,大概是威廉·古斯特洛夫號逝世人數的六分之一。
但是,C-13號潛艇的戰鬥或者說殺戮並沒有結束。
2月10日,C-13號潛艇又發現了排水量14460噸的德國傷兵運輸船馮·施託伊本將軍號。
2月10日午夜0時50分,在連續跟蹤兩小時後,C-13號潛艇的魚雷管發射了兩枚魚雷。魚雷擊中馮·施託伊本號的船首,爆炸導致船體進水傾斜,僅僅20分鐘內就沉沒入海。
此次作戰中,馮·施託伊本號上的5200多人中只有659人獲救,死傷超過4500人,當時船上大部分是難民(800人)和傷兵(2800人)。
值得一提的是,威廉·古斯特洛夫號和馮·施託伊本號兩艘船被襲擊時艦身都塗刷了代表軍艦身份的海軍灰,也紅十字標識,這可能也是導致慘劇發生的重要因素。
C-13號潛艇因為這兩次作戰行動獲得了蘇聯海軍的最高獎章紅旗勳章,全體艇員獲得集體獎章。艇長馬利涅斯科雖然於1963年病逝,但也在1990年被追授被授予了蘇聯英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