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畢加索的名作《格爾尼卡》:戰爭與和平,對野蠻和暴力的永恆抗議

巴勃羅·畢加索(PabloPicasso)是二十世紀現代藝術最有影響的人物。就是對現代藝術不怎麼感興趣的人也不會忘記他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飛遍五大洲的和平鴿,現在就讓我們欣賞他另一件同樣富於表現力的現代藝術風格的作品——《格爾尼卡》。

《格爾尼卡》是畢加索1937年創作的一件史詩性的作品,也是現代藝術家抗議法西斯暴行的一件力作。

畢加索的名作《格爾尼卡》:戰爭與和平,對野蠻和暴力的永恆抗議


《格爾尼卡》

本世紀三十年代,法西斯開始出現在歷史舞臺上,很快就發展成為對整個人類社會的一種巨大威脅,一切藝術家都會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在人類歷史關鍵的時刻做出自己的抉擇。

1937年4月26日,西班牙的獨裁者佛朗哥將軍同納粹德國相互勾結,向西班牙北方的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格爾尼卡發動了閃電式的突襲。德國空軍對這座巴斯克人的城市進行了數小時的狂轟濫炸,隨著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一幢幢建築物在火光中倒塌,炸彈落在人群裡,無數的居民頃刻間就喪失了生命,整座城市一下子毀滅了。這是法西斯勢力對人類犯下的最初一次罪惡。

當時,畢加索正應西班牙共和國政府的邀請,準備為將於1938年春天在巴黎舉行的國際博覽會西班牙館繪製裝飾壁畫。畢加索聽到上述暴行的訊息後,內心無比悲憤,立即動手創作這幅巨型油畫,以抗議法西斯滅絕人寰的獸行。

畢加索的名作《格爾尼卡》:戰爭與和平,對野蠻和暴力的永恆抗議


畢加索

畢加索就像一頭憤怒的公牛那樣投入了創作,他一遍又一遍地繪製習作和草圖探求著最滿意的藝術形式;在他的工作室內,面對著高大的畫布,畢加索時而爬上扶梯、時而蹲在地上,不斷地揮動畫筆塗抹畫布,只用了短短-個來月的時間,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件長約8米寬約3米50的作品就誕生了。

在抗議慘無人道的軍事暴行方面,畢加索那位偉大的同胞戈雅的名作自然給他留下了印象。但同《1808年5月3日》相比,《格爾尼卡》具有完全不同的面貌,是典型的現代派繪畫。他把立體主義的手法同超現實主義的因素結合起來,以帶有象徵意味的形象來構成作品。

畢加索沒有照相式地記錄具體的真實場景。畫面上既沒有毀掉的城市也沒有死難的居民,只有大量富於立體主義造型特點的象徵式的形象。

畢加索的名作《格爾尼卡》:戰爭與和平,對野蠻和暴力的永恆抗議

中心部分掙扎跳動的馬匹是人民的象徵,左側的公牛則是暴力的代表。牛的下方,是一位懷抱孩子悲號的婦女。手持斷劍躺在地上計程車兵似乎已瀕於死亡。馬的前面,那仰頭痛哭的女性,照加羅迪的說法,是人類受苦受難的普遍象徵。在著火的房屋旁,一位女子雙手伸向天空,似乎正在絕望地呼救。從敞開的門裡衝出來的婦女一手持著盞油燈,據說是受挫的真理和人民抵抗的化身。

畢加索的名作《格爾尼卡》:戰爭與和平,對野蠻和暴力的永恆抗議

儘管存在著不太相同的解說,儘管人們的感受也不盡一致,但那基調是明確無誤的,因為繪畫的形式語言發揮著它直接的藝術感染力。在畢加索精心構成的畫面上,即便人們不瞭解前述形象的意義,也不難體味到那狂暴的意味和痛苦掙扎的效果。

畢加索巧妙地利用了形和線的組合在視覺和感官上造成的刺激。大量的交錯雜亂的僵硬線條,斷裂分割的形體,誇張變化的五官和表情,一眼望去就會馬上引起混亂、不安、痛苦的感覺,傳達出那野蠻的空襲給格爾尼卡這座城市造成的巨大災難的內在情調。

不妨回憶一下畢加索十分欣賞的法國畫家安格爾那幅《大宮女》,女性軀體流利的曲線讓人們感受到寧靜優美的情調。兩相對比就會明白純繪畫因素的藝術表現力,從而更好地體會其中的奧妙,掌握它的精髓。

畢加索的名作《格爾尼卡》:戰爭與和平,對野蠻和暴力的永恆抗議

為了更好地實現自己的意圖,畢加索出人意料地處理了這幅畫的色彩,他只選擇了三種顏色:黑、白、灰。這些十分單純的色彩同形和線交融在一起,透過它們在畫面上的分佈和穿插,加強了作品的律動感,大大突出了這一歷史事件的悲劇性和那種嚴酷的意味。

《格爾尼卡》揭露了法西斯的兇殘面目,同時也發出了對一切非理性的野蠻的暴力行為的永恆抗議。

畢加索的名作《格爾尼卡》:戰爭與和平,對野蠻和暴力的永恆抗議


《和平鴿》

這件作品一經與公眾見面,立即引起不同的強烈反響。右翼指責它,而左翼則讚美它。對許多敏感的知識分子來說,它似乎預示著歐洲歷史上最殘酷的大劫難的到來:“在像出現古代悲劇的這樣一個黑白兩色的長方形裡,畢加索向我們宣告了我們的哀傷:我們所愛的一切即將消逝,因此這一切才如此需要以令人難忘的美來體現,就像傾吐最後的告別那樣。”

本世紀四十年代,畢加索把這件大作借給紐約現代藝術館,但他曾多次表示,一個重獲民主自由的西班牙將是它的當然故鄉。當統治西班牙數十年之久的獨裁者佛朗哥在1975年死去後,西班牙終於改變了它的面目。1981年,在畢加索誕生一百週年之際,《格爾尼卡》這幅現代藝術的最偉大的作品回到了它的故鄉,陳列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最著名的普拉多美術館裡,實現了畢加索生前的宿願。

畢加索的名作《格爾尼卡》:戰爭與和平,對野蠻和暴力的永恆抗議

畢加索於1881年10月25日誕生在西班牙南方的小城鎮馬拉加,他的父親是當地的繪畫教師,很喜歡畫鴿子和丁香花。畢加索很早就顯露出驚人的藝術天賦,他的父親不久就無法再教他什麼了。

1895年,畢加索隨同全家遷往巴塞羅那,同年,這位少年進入美術學校。由於他的水平遠遠超過一般學生,入學不久他就跳入高班學習。1897年,十六歲的畢加索來到馬德里在聖費爾南多美術學院學習繪畫。從他這時的作品看,畢加索已經掌握了堅實的繪畫基本功。

畢加索的名作《格爾尼卡》:戰爭與和平,對野蠻和暴力的永恆抗議

畢加索的名作《格爾尼卡》:戰爭與和平,對野蠻和暴力的永恆抗議

畢加索的名作《格爾尼卡》:戰爭與和平,對野蠻和暴力的永恆抗議

畢加索的名作《格爾尼卡》:戰爭與和平,對野蠻和暴力的永恆抗議

畢加索的名作《格爾尼卡》:戰爭與和平,對野蠻和暴力的永恆抗議

畢加索的名作《格爾尼卡》:戰爭與和平,對野蠻和暴力的永恆抗議

從早年起,畢加索那不安分的天性就表現了出來,他對學院的課程沒什麼興趣,經常跑到普拉多美術館去研究埃爾·格列柯等前輩畫家的作品。第二年他又回到巴塞羅那,在“四貓咖啡館”出入,同熱心歐洲新藝術潮流的年輕詩人、藝術家等探討感興趣的問題。經過數次來往於巴黎與巴塞羅那後,畢加索日益迷戀巴黎這座美麗的城市中那自由的藝術氣氛。

1904年,畢加索決定留在巴黎。他住進了一處名叫“洗衣船”的地方,在這個年輕藝術家的集聚地,他結識了現代藝術的一些傑出代表,如詩人阿波里奈爾,畫家凡·東根等。

畢加索最初的作品流露著法國畫家土魯茲一勞特列克等人影響的痕跡,但他很快就獲得了自己獨特的語言。在所謂“藍色時期”和“玫瑰色時期”的繪畫作品中,畢加索把目光投向社會的底層,滿懷深情地描繪孤苦無依的窮人、流浪的藝人。

畢加索的名作《格爾尼卡》:戰爭與和平,對野蠻和暴力的永恆抗議

《老猶太人》(1903年)和《丑角一家》(1905年)分別代表著這不同的時期,前者散發著悽苦的情緒,後者流露著溫暖的意味。這些色調單純優美、形象概括生動的作品開始確立了畢加索作為一名大有希望的新時代藝術家的聲望。

這時,畢加索同馬蒂斯等現代藝術的最初代表發現了黑人的雕刻。這種原始味的藝術以其真純的表現,展示了一種完全有別於西方神聖的傳統藝術的迷人面貌,這種藝術深深地打動了他們,啟發他們去追求嶄新的藝術境界。1907年,畢加索完成了一幅題為《阿維儂的少女》的油畫,這幅明顯地流露出伊比利亞古代藝術和黑人雕刻的影響的作品,宣告了藝術史上一個重要流派立體主義的誕生。

畢加索的名作《格爾尼卡》:戰爭與和平,對野蠻和暴力的永恆抗議

就在這件作品發表以後,畢加索同法國大畫家勃拉克共同投入了立體主義繪畫的探索。兩個人有一段時間合作畫畫,面貌幾乎難分彼此。受到他們作品的啟示,一大批畫家、雕刻家紛紛走上了立體主義的道路,使立體主義成為二十世紀現代美術運動中最有影響的流派。

立體主義者從塞尚的作品和觀念中獲得啟迪,也受到自然科學進步的影響,他們徹底同文藝復興時代確立的形體和透視的法則決裂,不再侷限於單一的視角和時間,他們把從不同視角觀察到的物象的不同狀態,藉助基本的幾何形組織在畫面之上,構成一種“更真實”的、相對獨立的純粹繪畫的世界。

畢加索的名作《格爾尼卡》:戰爭與和平,對野蠻和暴力的永恆抗議

這種探索繪畫本身形式結構的理性的創作態度滲透到許多當時和後來的現代藝術家的創造中,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現代藝術同立體主義是血肉相聯的。《彈曼陀林的人》(1911年)、《小提琴》(1913年)、《桌上的杯子、酒瓶和報紙》(1914年)、《三位音樂家》(1912年)都是畢加索立體主義繪畫的典型作品。

立體主義的興起把畢加索推上了現代藝術中最引人注目的地位。但是畢加索並沒有侷限在立體主義的範圍內,他那種永遠探索的精神又使他回到較為傳統的世界中去。在古代希臘羅馬藝術和安格爾等作品的影響下,他繪製了不少寫實味道濃厚的女性人體作品和人像作品,這類作品往往被歸入“古典時期”,屬於他作品中較易為一般人接受的那一面。從《泉邊的三位浴女》(1921年)和描繪自己兒子形象的《裝扮成丑角的保羅》(1925年)等作品中不難對此獲得一個生動的印象。

畢加索的名作《格爾尼卡》:戰爭與和平,對野蠻和暴力的永恆抗議

畢加索的名作《格爾尼卡》:戰爭與和平,對野蠻和暴力的永恆抗議

二十年代中期,畢加索結識了超現實主義文藝運動的領袖、詩人安德烈·佈列東,從此超現實主義的因素開始滲入到他的藝術作品中。超現實主義那種對潛意識的迷戀、那種夢幻般的情調給他的繪畫染上了奇特難解的色彩,他的藝術語言也變得更加流動自由了。

在畢加索多變的藝術生涯中,立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佔據著主導的地位,兩者往往糅合在一起,形成他獨特的藝術風貌。《三位舞蹈者》(1925年)、《扶手椅中的婦女》(1927年)、《人身牛頭怪》(1935年)、《格爾尼卡》(1937年)、《梳頭的婦人》(1940年)以及一系列的“變形時期”的作品就鮮明地體現了這種藝術風貌。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畢加索留在巴黎,度過了他一生中最艱苦的歲月。他拒絕同德國佔領軍合作,納粹禁止他公開展覽自己的作品,親法西斯的文人們叫喊著“把畢加索趕進瘋人院”。有這麼一件軼聞活靈活現地揭示了他那大無畏的態度,有一回,納粹的一位官員來到了畢加索的住所,他看到桌上擺著一張《格爾尼卡》的複製品,於是問畢加索:“這是你乾的嗎?”畢加索立即回答他:“不,這是你們乾的。”此後,對來訪的德國人,畢加索總要送上一張印有《格爾尼卡》的明信片。他的許多十分陰鬱的令人費解的作品就創作在這一期間,或許這是納粹的魔影在他心靈上留下的印跡吧?1944年,畢加索參加了法國共產黨。

畢加索的名作《格爾尼卡》:戰爭與和平,對野蠻和暴力的永恆抗議

畢加索的名作《格爾尼卡》:戰爭與和平,對野蠻和暴力的永恆抗議

畢加索的名作《格爾尼卡》:戰爭與和平,對野蠻和暴力的永恆抗議

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後,畢加索離開巴黎,遷居到法國南方的藍色海角,生活在明麗的天地間。1947年,他又來到著名陶器之鄉瓦洛里斯,全身心地投入陶器藝術的創造中去,搞出了一大批精彩的作品。這時,畢加索也積極地參加進步運動,為爭取世界和平奔走呼籲;他創作的和平鴿,成為1948年在華沙和1949年在巴黎召開的兩次世界和平大會的標誌。

晚年的畢加索依然煥發著青春的活力,不斷地推出繪畫和雕塑的作品,如為瓦洛里斯的禮拜堂繪製的《戰爭與和平》(1952年)、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的總部繪製的《伊卡洛斯的跌落》(1958年)等大型壁畫;如一系列根據歷代大師傑作創作的變奏曲式的作品《阿爾及耳的婦女》(1955年)、《宮娥》(1957年)、《草地上的午餐》(1960-1961年)等;如《山羊》(1950年)、《推兒童車的女子》(1950年)、《浴者》(1956一1957年)等青銅雕塑。

畢加索的名作《格爾尼卡》:戰爭與和平,對野蠻和暴力的永恆抗議

畢加索的名作《格爾尼卡》:戰爭與和平,對野蠻和暴力的永恆抗議

畢加索的名作《格爾尼卡》:戰爭與和平,對野蠻和暴力的永恆抗議

1961年,八十歲的畢加索同雅克琳·羅克結婚,這位女性是他最後一任妻子。他倆共同搬到離電影名城戛納不遠的穆甘,他在這兒度過了最後的歲月。畢加索反覆描繪畫家與模特兒這個題材,1963年間,他完成了數十幅《畫家與模特兒》,此外,他也以xing*愛為題材,創作了大量的版畫作品。

1973年4月8日,畢加索逝世於穆甘。死後法國政府為了紀念他光彩奪目的一生,在巴黎市中心建立了大規模的畢加索美術館,陳列他一生各個時期的作品,供人們瞭解他豐富而又多變的藝術面目。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09-18

相關文章

「新疆•非遺」《江格爾》在渾厚綿長的旋律裡傳承
2017年4月23日,<江格爾>說唱表演央視舞臺.(圖片據天山網) 新疆網訊(記者 李衛疆) 江格爾到了七歲 他將勇猛不凡 東方的千百萬魔鬼 向他歸降 江格爾無私無畏 心懷坦蕩 六千又十二 ...

名記爆料 籃網交易丁維迪+選秀權得到爵士內線費沃斯+英格爾斯

名記爆料 籃網交易丁維迪+選秀權得到爵士內線費沃斯+英格爾斯
#打卡美好活#要問這個賽季最悲催的球隊是哪支?小編會毫不猶豫的脫口而出-猶他爵士!這個賽季的爵士從賽季初就展現了驚人的天賦,尤其米切爾和戈貝爾的快速成長,以及經驗豐富的英格爾斯和博格丹的坐陣,以及克拉 ...

納格爾斯曼:足球應該和美式橄欖球一樣,更加科技化

納格爾斯曼:足球應該和美式橄欖球一樣,更加科技化
直播吧9月18日訊 在接受採訪時,拜仁少帥納格爾斯曼以NFL為例,展望了足球的未來. 納格爾斯曼一直都是一名積極進取,敢於創新的主教練,他對足球的未來發展也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 納格爾斯曼表示:&qu ...

納格爾斯曼執教前5場德甲轟入20球,追平隊史紀錄
虎撲09月19日訊 德甲聯賽第5輪,拜仁慕尼黑主場7-0大勝升班馬球隊波鴻,本場比賽過後,拜仁慕尼黑新任主教練納格爾斯曼追平了一項隊史紀錄. 本場比賽過後,納格爾斯曼帶隊的前5場德甲聯賽共計打進了20 ...

拜仁主帥納格爾斯曼:一個失敗的球員,一個偉大的教練

拜仁主帥納格爾斯曼:一個失敗的球員,一個偉大的教練
1980年出生的伊布拉希莫維奇還在AC米蘭踢球:1985年出生的C羅還正值當打之年:就是拜仁慕尼黑當家球星也是1985年出生.拜仁慕尼黑主教練納格爾斯曼1987年出生也只比萊萬多夫斯基大一歲.大家還在 ...

納格爾斯曼執教拜仁前五場比賽中打入了 20 粒進球

納格爾斯曼執教拜仁前五場比賽中打入了 20 粒進球
[Opta]在納格爾斯曼執教拜仁的前 5 場德甲比賽中,他的球隊打入了 20 粒進球.這一資料追平了任何一傢俱樂部在更換新教練後的前五場德甲比賽的紀錄,這個紀錄此前是由安德雷斯·容克(短暫執教拜仁)在 ...

清清青格爾泉

清清青格爾泉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聖潔的青格爾泉. 朝魯門攝 從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左旗阿木古郎鎮北行3公里,有一座隆起的小山丘,山丘上有一座藏傳佛教寺院--阿爾山廟,門前系滿了五彩哈達,在藍天 ...

雙贏!1換1交易方案出爐,爵士甩賣英格爾斯,抄底奇才神射手

雙贏!1換1交易方案出爐,爵士甩賣英格爾斯,抄底奇才神射手
上賽季常規賽戰績第一的爵士隊,在今年的休賽期,續約了邁克-康利,簽下了帕斯卡爾.懷特塞德和蓋伊等人,整體實力與上賽季相比,是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但涉及到衝冠,至少在西部賽區,爵士無法與湖人相媲美的. ...

主教練中混進一個滑板少年?納格爾斯曼溜滑板前往拜仁訓練場

主教練中混進一個滑板少年?納格爾斯曼溜滑板前往拜仁訓練場
直播吧9月24日訊 拜仁少帥納格爾斯曼一向以思維開放而著稱,他在不久前又曬出了自己溜著滑板前往訓練場的照片. 溜滑板去訓練場的主教練或許全歐只此一家,這也得到了外媒的相繼轉發,名宿萊因克爾也調侃稱:& ...

這裡是新疆 | 跟隨吉·查干畢麗格一起欣賞江格爾文化

這裡是新疆 | 跟隨吉·查干畢麗格一起欣賞江格爾文化
點選觀看影片>>>這裡是新疆 | 跟隨吉·查干畢麗格一起欣賞江格爾文化-國際線上 <江格爾>是蒙古族英雄史詩,被譽為中國少數民族三大史詩之一,於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 ...

除了格爾納,還有哪些非裔作家拿過諾貝爾文學獎?
2021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坦尚尼亞小說家阿卜杜勒拉扎克·格爾納.這是繼2003年庫切獲得諾獎後,又一位摘得該獎的非洲裔作家.回顧過去獲得諾獎文學家的非裔作家:沃萊·索因卡.納吉布·馬哈福茲.納丁·戈迪 ...

納格爾斯曼談昨夜的大勝

納格爾斯曼談昨夜的大勝
"比賽結果令我很滿意,但比賽方式更讓我開心.在前10分鐘我們遇到了一些困難,在那之後我們便掌控了比賽.當我們持球時陣型保持的很好,轉移球權時也創造了很多機會.下半場的其中一個目標是不失球,展 ...

中國版《戰爭與和平》,原來戰爭片也可以這麼拍

中國版《戰爭與和平》,原來戰爭片也可以這麼拍
昨天是個特殊的日子,藉著這個機會推薦一部經典老片<紫日>.有人還建議倒立著看. 影片故事發生在二戰即將結束時的中國,光聽這個時間點就能想象到故事的殘酷. 開場就是一個普通的小村莊,富大龍飾 ...

和平鴿放飛背後的講究

和平鴿放飛背後的講究
◎張園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不是其他動物,而偏偏是鴿子成為了和平的象徵?這都要歸功於藝術家畢加索--畢加索自小就喜愛鴿子,從剛開始學畫畫時,鴿子就總是他的"模特".而二戰的爆發,則為 ...

20年戰爭帶來傷痛 大量阿富汗人因戰致殘

20年戰爭帶來傷痛 大量阿富汗人因戰致殘
20年來,美國的軍事行動造成了大量阿富汗平民傷亡,民眾苦不堪言. 在阿富汗首都喀布林,有一座大型的康復中心.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報道員進行探訪時發現,在這裡康復的人中,很多都是因戰爭致殘,他們中既有平 ...

馬特烏斯——他就是德國隊的內馬爾

馬特烏斯——他就是德國隊的內馬爾
如果要問誰是德國足壇近一年來最閃耀的超新星,那一定非賈馬爾·穆西亞拉不可.從上賽季揭幕戰打入德甲處子球,到引發英德兩大足協為其爭奪註冊資格,再到成為德國隊和拜仁隊內不可或缺的一名大將,安聯球場的寵兒, ...

富爾頓認為,自己和恩尼斯是當今費城職業拳擊的領軍人物

富爾頓認為,自己和恩尼斯是當今費城職業拳擊的領軍人物
中國有句老話:拳怕少壯.這句話用在職業拳擊賽場上也同樣合適. 綽號"冷酷男孩斯蒂芬"的青年拳擊手斯蒂芬·富爾頓(Stephen Fulton)就堅信自己和杰倫·恩尼斯是費城新一代職 ...

泰戈爾、伏爾泰和托爾斯泰

泰戈爾、伏爾泰和托爾斯泰
論語<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我不知道孔子到了40歲的時候是怎麼做到不惑的,我反正 ...

孤獨的桑巴舞者——內馬爾

孤獨的桑巴舞者——內馬爾
古來球王皆寂寞,唯有舞者留其名, 彩虹,穿襠,挑球,單車,插花腳-- 靈動誇張,破壞性極大,侮辱性極強, dancer,tumbler,rapper-- 網紅的自我修養,就是得瑟,就是愛現, 這就是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