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末,隨著中國和西方國家關係回暖,中國向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派出軍工考察團,一是瞭解國外武器裝備發展的情況,二是希望購買一些國內緊缺的武器裝備,填補國內空白。然而當時的中國經濟不比現在,國家在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寶貴的外匯購買現代化裝置,改變中國落後的科技、工業、經濟狀況。這樣一來,能撥給國防方面的經費就非常緊張了。但那時,尚未解體的前蘇聯依然在中蘇邊境部署重兵,中國雖有幾百萬大軍,但武器裝備已經落後,和蘇聯同時期裝備已經產生代差。因此,中國希望利用不多的外匯,引進外國先進技術為我所用,並堅持獨立自主的武器發展道路。在考察過程當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看準了中國著急的心理,因此在中國急缺的武器裝備方面開出了天價。今天,龍行就帶大家盤點一下美、英、德、法4國6型裝備。
英國“鷂”式戰鬥機和42型驅逐艦
英國“鷂”式戰鬥機
上世紀50年代末~上世紀90年代前,我國同北約國家一樣,直接面對蘇聯的軍事壓力和威脅,並於1969年爆發了“珍寶島反擊戰”,雙方劍拔弩張,一度軍事關係緊張。由於蘇聯當時的裝備優勢,不僅在中蘇邊境前線部署了各種殲擊機、轟炸機、殲轟機,還有上萬門的火炮、火箭炮和戰術彈道導彈。當時我國的防空水平遠遠比不上美國和歐洲,那麼一旦遭到蘇軍的火力突擊,那麼前線附近的軍事基地和機場就會大機率被癱瘓。因此,僅僅需要一塊平地就能垂直起降的“鷂”式戰鬥機進入中國的視線,這種戰機被認為適合部署在靠近前線的大量簡易疏散基地,實現比常規戰機更快的戰場支援能力。
“鷂”式戰鬥機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型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由霍克飛機公司和布里斯托爾航空發動機公司(後來前者併入英國宇航,後者被羅羅公司收購)研製,於1966年8月31日首飛,屬於二代半戰鬥機。“鷂”式戰鬥機採用一套羅羅公司生產的飛馬MK104可轉向渦扇發動機,機身前後有4個可旋轉0°-98.5°的噴氣口,透過改變噴氣口的角度,來實現垂直起落、短距飛行和常規飛行所需的升力和動力。“鷂”式擁有7個外掛點,早期型號載彈量為2270千克,後期的GR.3和美國許可證生產的AV-8A/S型增加到2720千克,能掛載航空炸彈、航空火箭彈、“響尾蛇”空空導彈和“百舌鳥”反輻射導彈,跟隨“無敵”級航母作戰的“海鷂”式還能掛載“魚叉”或“海鷹”反艦導彈。
“鷂”式戰鬥機問世以來,中國就注意到這種獨特的戰機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78年中國向英國表達購買70架“鷂”式戰鬥機與引進相關技術的意願,英方報價單機500萬英鎊,加上零備件、飛行模擬器、飛行員和地勤人員培訓及機載武器等費用,預計1架“鷂”式最終售價約1000萬英鎊,且這還是最初的GR1版本。面對英國宇航開出的高價,中國多次和其反覆磋商,但宇航公司認為對華售價必須等同於同期印度求購“鷂”式戰機的售價,即使英國政府出面也無濟於事。中方經過多次磋商無效,再加上中美的“和平珍珠”計劃已經開展,外匯緊張的中國於是就放棄了“鷂”式戰鬥機俄採購計劃。1982年爆發的“馬島戰爭”中“海鷂”雖然打出了21:0的超高戰績,但依然無法掩蓋其作戰半徑小,載彈量低、操作複雜、事故率高以及維修保養困難等缺陷。
42型驅逐艦
42型驅逐艦是英國於上世紀60年代裝備的防空型導彈驅逐艦,滿載排水量4150噸,裝備中方看重的1座雙聯裝“海標槍”艦空導彈發射裝置(備彈24枚)、燃氣輪機和自動作戰指揮系統。當時中國海軍最先進的驅逐艦是051型驅逐艦,該艦是我國第一代自主研發設計的驅逐艦。由於缺乏驅逐艦設計經驗,參考了蘇聯1954年開工建造的科特林級驅逐艦,導致該艦的設計思路和二戰火炮驅逐艦基本相同,武器配備也較為落後,防空只能依靠61式雙聯裝37毫米炮和61式雙聯裝25毫米炮,幾乎無力對付反艦導彈和超音速導彈攻擊,只能依靠岸基飛機的保護。
因此,中方首先請英方幫助設計改良051型驅逐艦,這就是現代化改裝的051S型驅逐艦,艦上將裝備“海標槍”中程防空導彈和“海狼”近程防空導彈,同時裝備電子戰系統、新型通訊系統與火控雷達, 增建專用的作戰指揮專用艙,根據中方意見,還將搭載“山貓”型反潛直升機。1978年11月,中國還表示願意進口3~4艘42型驅逐艦。為了促成這筆買賣,也讓中國海軍更加直觀的瞭解42型驅逐艦的先進武器配備。1980年9月,國皇家海軍第一區艦隊司令詹金海軍少將率領42型驅逐艦“考文垂”號與“安特里姆”號巡洋艦和“活潑”號護衛艦等艦艇組成編隊抵達上海訪問。但由於42型驅逐艦報價過高,中方最終沒有采購。雖然沒有說明到底多錢一艘,但根據051S專案說明,改裝1艘051型驅逐艦的報價是1億英鎊來看,新造42型驅逐艦的價格不會少於1.5億英鎊,而051型驅逐艦的建造費用才6000多萬元,而現在的1英鎊差不多值8.476元,這樣一比42型驅逐艦的價格簡直是天價了。當然後來爆發的“馬島海戰”證明,幸好中國沒買。
法國“幻影2000”戰鬥機
冷戰前,法國軍火出口貿易在西方世界中僅次於美國,居歐洲第一。冷戰結束後,國際形勢劇變,軍火貿易市場增長放緩,法國為了搶佔世界軍火市場,制定了新的國防科技工業發展戰略和競爭策略,旨在搶佔日漸式微的軍火市場,擴大國際影響力。而對於法國達索公司來說,“幻影2000”是“幻影F1E”和美國通用公司的F16競爭中完全處於下風下的產物,更讓達索公司雪上加霜的是,該機完全是該公司自籌經費研製的,如果不能找到買家,那麼不僅僅是會影響下一代戰鬥機的研發,更可能讓達索公司倒閉。
1979年中國受法國邀請參加當年的巴黎航空展,在此期間考察團仔細參觀了“幻影2000”戰鬥機,法方也積極向中方推銷,希望中國購買50架“幻影2000”。1982年,中方派出代表團對法國“幻影2000”進行了詳細考察,此次考察團中有2名頂尖的試飛員,他們先後參觀了“幻影2000”的飛行模擬器製造車間,並在法方飛行員的陪同下登上“幻影2000B”型戰鬥機試飛了7個架次,包括熟悉飛行2架次,特技、導航、對地攻擊、雷達、空戰及全掛載飛行各1架次,其中有6次是後座,一次是前座。我試飛員認為,該機非常靈活,操縱方便,航電操控系統先進,低速機動效能出色,但發動機推力不足,跨音速加速時間較長,高空效能不如殲7和殲8。中國飛行員後來將試飛資料帶回了國內,空軍對該機非常有興趣。雙方進行了談判,結果法國單機報價接近1000萬美元,50架“幻影2000”的售價高達5億美元,還不包括零部件、後勤訓練和武器彈藥。法方報價讓中方無法接受,在加上美國同時期希望對華出售F16,遂未購買。
德國“豹2”坦克
1981年9月,由蘇聯舉行的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軍事演習“西方-81”中,蘇聯首次出動了由新式T80和T72組成的坦克軍對假想敵進行裝甲衝擊,演習畫面中數千輛坦克組成的“鋼鐵洪流”給西方帶來了極大的震懾。中國也不例外,當時中國最先進的坦克還是以69式坦克,生產數量還少,真正裝甲主力是59式坦克,這種坦克在上世紀80年代效能已經明顯落後,根本不是裝備125毫米滑膛炮的T80與T72坦克的對手。
在這種情況下,為和蘇聯主戰坦克對抗而生的“豹2”坦克進入中國的視線。彼時的“豹2”坦克剛剛開始批次生產,德國也有意向中國推銷。要知道美國曾經為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陸軍測算過,如果要實現武器裝備現代化,那麼一共需要600億美元,這個數字在當時可以說是個“”“天文數字”,德國看中了廣闊的中國市場,因此極力向中國推銷。
“豹2”坦克直至今日仍然是各個國家坦克火力榜單冠軍的“常客”,該坦克裝備的120毫米滑膛炮,擁有著當時中國沒有的坦克炮電渣重熔技術和身管自緊技術,內膛表面經鍍鉻硬化處理,發射DM13尾翼脫殼穿甲彈時初速為1650米/秒,最大有效射程3.5千米,可在2千米的距離上穿深達500毫米。同時包括大功率坦克柴油機、液壓懸掛、複合裝甲以及火控等技術也是當時中國所沒有並急缺的。德國出價180萬美元一輛“豹”2坦克,而中國1981年的外匯儲備僅有21億美元,也就是說所有的外匯儲備也才僅僅能夠購買不到1200輛“豹”式坦克,更不用說中國陸軍當時需要數千輛坦克更新換代了。雖然沒能引進“豹2”,但也從德國獲得了柴油機等技術,運用在國內自產的主戰坦克上面。
美國F16與F14戰鬥機
在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中美兩國曾經有一段友好合作關係,在這段被一些人稱為“中美蜜月”時期裡,美國相繼向中國推銷F16與F14戰鬥機。起初美國卡特政府希望向中國出口F-16/79型戰鬥機,該戰鬥機並沒有採用惠特尼的F100-PW-100發動機,而是降檔使用了F-4“鬼怪”戰鬥機的J79渦噴發動機,導致這種戰機效能和F16A相比差距較大,而且報價並不便宜,5億美元才能訂購24架。中國更願意引進戰機的雷達航電、數字化電傳操縱系統等,於是這5億美元被用在殲-8戰鬥機的升級改造上,該專案被稱為“和平珍珠”計劃。
當時成都航空公司還希望利用美國技術改造殲7的“佩刀II”專案,其中美國格魯曼公司對該專案展現了超凡尋常的熱情,實質上格魯曼公司希望對華出口24架換裝F110-GE-400發動機的F-14“雄貓”戰鬥機。看過《壯志凌雲》的人都知道,該機在當時屬於先進的第三代戰鬥機,可以掛載“不死鳥”遠端空空導彈,專門用來截擊前蘇聯的各種戰略/遠端轟炸機,在早期其效能比有著“機庫皇后”的F15強的太多。在和F15爭奪日本訂單失敗後,格魯曼公司希望將F14推銷給中國,以維持該機的生產線。
此後數年,中美雙方就飛機效能、價格等進行了多輪的談判。為了促成這筆交易,格魯曼公司曾邀請中方相關人員訪問了它的工廠,並由美國海軍飛行員駕駛F14進行了飛行展示。當時該公司執行長還特意準備了繡著“紅色雄貓”的T恤,還專門為中國的F14設計了徽章,一隻卡通老虎倚靠著八一軍徽,下方則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中文標語。然而由於中國不僅僅希望能夠購買整機,還希望格魯曼公司轉讓相關技術,以便在國內生產,結果美國政府只同意銷售飛機不同意轉讓技術,1989年美國宣佈對中國實施武器禁運和制裁,格魯曼公司仍試圖挽救這項交易。但和“和平珍珠”計劃一樣,1991年F14銷往中國的希望最終破裂。
結語
在蘇聯解體前,中國抓住與西方關係改善的“視窗”期,派出考察團購買先進武器。即便當時還需要中國對抗前蘇聯,奈何西方國家講究的是經濟利益,並且拿準住中國軍隊現代化較為急迫的心理和實際需求,獅子大開口開出了高價。
面對這些先進的武器裝備,中國受限於緊張的外匯儲備,囊中羞澀難以全部拿下,更難能可貴的是中國軍工產業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理念沒有被拋棄,自始至終貫徹著整個軍購過程。不僅僅希望買到成品武器,更希望引進相關技術,可以不受制於人。
1989年美國關閉中國與西方的渠道再次證明了中國軍工產業獨立自主發展的道路是無比正確的,就算當時把42型驅逐艦、“鷂”式戰鬥機、“幻影2000”、F14/F16戰機買回來,恐怕失去外國技術的支援,保養維修將會成為一個長時間無法解決的問題,長此以往這些昂貴的裝備將會變成無用的破銅爛鐵。
正如那句話,現代化的國防是買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