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中國志願軍進入朝鮮戰場,對入侵朝鮮的美軍造成了極大的打擊。
我們都知道志願軍在進入朝鮮後面對的最大問題是後勤困難,志願軍戰士們穿著單薄的秋衣在冬日作戰,啃著凍土豆,吃著炒麵粉是家喻戶曉的事情。
美軍自然也知道志願軍的弱點,所以他們便盯上了鴨綠江大橋。
鴨綠江大橋位於遼寧省丹東市,橫跨鴨綠江,是中國和朝鮮的連線處。
一旦鴨綠江大橋被炸燬,中國志願軍的後勤必然會面臨更艱難的處境。
於是美軍指揮官麥克阿瑟幾次申請炸燬鴨綠江大橋,但都被杜魯門駁回。
那麼杜魯門有何目的呢?
杜魯門為何不同意炸橋
杜魯門多次下達命令不允許麥克阿瑟炸橋的最大原因是害怕和蘇聯起直接衝突。
抗美援朝時期其實是有蘇聯軍隊參戰的,那就是蘇聯空軍。
但美蘇之間都害怕和彼此產生大規模的武裝衝突,從而引發三戰,所以都在盡力避免雙方軍隊直接對上。
蘇聯對外宣稱自己沒有參戰,但派遣空軍偽裝成中國志願軍在鴨綠江一帶作戰,形成了著名的米格走廊。
起先美國人以為這是中國志願軍,但美軍很快就感覺出了不對勁,因為當時貧弱的中國根本拿不出這麼多的飛機和飛行員。
後來美國在廣播中截獲了“志願軍”的對話,發現這些人居然在說俄語,美國這才知道蘇聯空軍參戰了。
但蘇聯方很有分寸,作戰範圍始終限制在鴨綠江一帶,再加上美國也不想和蘇聯爆發更大規模的衝突,於是就沒有聲討蘇聯,默許了蘇聯的行動。
最終朝鮮空戰演變成了美國知道蘇聯參戰,蘇聯知道美國知道自己參戰,但雙方就是不說話的詭異局面。
如果不是蘇聯解體後美國公佈相關檔案,恐怕這一段歷史會一直塵封。
介於這種原因,杜魯門才拒絕了麥克阿瑟炸燬鴨綠江的申請。
畢竟美國空軍一過去必然會和蘇聯空軍對上,到時候戰爭規模極有可能發展到不受控制。
這麼一場針對敵人後勤補給線的轟炸行動最終可能演變成第三次世界大戰。